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戏曲音乐重点:掌握戏曲音乐的定义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难点:把握和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西皮腔与二簧腔各自的音乐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是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为一炉,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

以演故事为主体,以代言为主要文学结构。

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全国戏曲计有十二大声腔系统,三百个以上的剧种。

明代有弋阳、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四大声腔,清代则正式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如下十二大声腔系统:1、高腔(弋阳腔)系统2、昆曲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5、打锣腔系统6、梁山调系统7、调子腔系统8、滩簧调系统9、鼓腔系统10、弦索腔系统11、歌舞腔系统12、古南曲系统。

三、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原始社会(歌舞)→先秦(乐舞)→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金(说唱)→元明(杂剧)→清(戏曲)简要讲述戏曲音乐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曲牌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高腔的特点。

难点:把握昆曲的特点。

板腔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梆子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梆子腔的代表性剧种了解戏曲声腔中梆子腔的定义、音乐特点与代表性剧种。

一、梆子腔概述:1、联曲体:它是把许多首乐曲按照一定的宫调类别和排列次序组织起来,变成整套的乐曲,通过曲牌的更迭来实现旋律的变化,属于多曲体结构形式。

2、板腔体:它是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即板式),将这首乐曲作种种不同的变奏发展,属于单曲体结构形式。

一、梆子腔1、概述梆子腔是是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和民间小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形成最早、最典型的板腔体结构形式。

因伴奏打击乐器是梆子而得名。

梆子腔起源于陕西,陕西古属秦地,因此,梆子腔也称为“秦腔”。

二、皮簧腔重点:掌握皮黄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皮黄腔的代表性剧种。

了解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和代表性剧种。

简要讲述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及其代表性剧种?一、概述“皮簧腔”就是“西皮”和“二簧”两种腔调的合称,兴起于湖北、安徽一带。

二、代表剧种:京剧是皮簧腔的代表性剧种,也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种。

2、说唱音乐重点:掌握说唱音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说唱音乐的特点、类型和表演形式简要讲述说唱音乐的定义、特点和类型?第一节一、说唱音乐的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说唱,又叫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曲艺有341个曲种,大致有三种情况::a、只说不唱的(如相声、快板等)。

b、有说有唱的(如苏州评弹等)。

c、只唱不说的(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

2、曲种分类中国曲艺共二百几十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为八类。

(1)鼓词类(2)弹词类(3)道情类(4)走唱类(5)琴书类(6)杂曲类(7)牌子曲类(8)数唱类二、说唱音乐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1、以农民为基础。

2、用故事进行教化。

3、推广传播文学作品。

三、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战国荀子《成相篇》→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唐代说话和变文→宋代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元明词话→清代弹词第二节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一、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1、单口唱(一个演员演唱)2、对口唱(二个演员演唱)3、帮唱(一二个演员演唱,伴奏人员帮唱)4、拆唱(三五名演员分担角色)5、走唱(一到五人不等,边舞边唱)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1、综合性: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展开情节,安排布局,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辅相成。

2、叙事性:曲艺是说故事,以第三人称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比较客观。

3、抒情性:除单纯表述故事外,曲艺也有集中抒发情感的段落,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感情三、十三辙:辙是我国说唱、戏曲的韵脚,既将汉语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并在一辙中。

四、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1、板腔体结构2、曲牌联缀结构3、混合结构重点:掌握京韵大鼓和单弦牌子曲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难点:把握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一、京韵大鼓1、定义:京韵大鼓是鼓词类中影响较广的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因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

2、音乐特点:旋律起伏跌宕、刚劲挺拔,常用大幅度的音程跳进,润腔常用5—7度音装饰,尤其是行腔中常惯用的4度上行跳进音程5—1,是形成京韵大鼓高亢明亮唱腔风格的特征音。

大鼓进入城市后,由于听众发生了变化,演唱形式和内容也随之改变,除了加进三弦、四胡作为伴奏乐器外,还以小段子代替了长篇大书,艺术性日趋成熟。

当时名家辈出,有高亢挺拔的刘派、委婉缠绵的白派、粗犷豪放的张派、悲壮苍凉的少白派等。

骆玉笙的“骆派”兼收并蓄,集大家之长,加上自己浓郁深沉的女中音的发声唱法,擅长唱悲曲,以《剑阁闻铃》尤为称绝。

二、单弦牌子曲1、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地区。

2、音乐特点:它是因由一人自弦演唱而得名,后发展成由二、三人演出,演唱者兼打八角鼓,唱腔包括岔曲和曲牌。

3、结构:曲头、若干曲牌、曲尾。

三、山东琴书1、定义:它是琴书类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及华北地区,因用扬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

2、音乐特点:由于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的不同影响,山东琴书分为南路、东路和北路,唱腔简朴,包括凤阳歌、垛子板和民间小曲。

代表人物:南路琴书的茹兴礼、东路的商业兴和北路的邓九如。

三、山东琴书1、定义:它是琴书类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及华北地区,因用扬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

2、音乐特点:由于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的不同影响,山东琴书分为南路、东路和北路,唱腔简朴,包括凤阳歌、垛子板和民间小曲。

代表人物:南路琴书的茹兴礼、东路的商业兴和北路的邓九如。

汉族说唱音乐的代表曲种重点:掌握评弹和四川清音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难点:把握福建南曲和广西文场的定义和音乐特点及代表剧目。

六、评弹1、定义:它是弹唱词话的简称,苏州弹词与苏州评话的合称,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2、音乐特点:结构属于主插体,主要唱腔是由各种不同的流派唱腔所组成,以创造腔者的姓氏命名。

七、四川清音1、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各地。

2、音乐特点:结构属于曲牌体,唱腔清脆灵巧,委婉圆润,乐器伴奏清晰透亮,以及连续顿音的唱法。

八、福建南曲一、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主要流行于闽南方言地区。

二、音乐特点:结构属于曲牌体,风格古朴典雅、委婉柔美,旋律级进多。

九、广西文场1、定义:它是牌子曲类的曲种,流传于桂北地区,称为文场,是因不用锣鼓只用丝弦伴奏而得名。

2、音乐特点:唱腔优美委婉、华彩流畅。

民间器乐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概述一民间器乐的定义一、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

1、独奏曲:以乐器分类,一般以演奏方式归纳为吹奏、拉弦、弹拔等类型。

2、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分为清锣鼓、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等形式。

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民族器乐是人民生活的亲密伴侣,从远古时代的原始舞蹈、宗教祭祀,到今日民间的迎神赛会、婚丧嫁娶等都有民族器乐的身影,它也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民间乐器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距今7800年左右的骨笛→距今6900年左右的骨哨→原始社会时期的鼓、磬、龠(籥)→商代的钟、铃等铜制乐器→周代的“八音”→汉唐时期的琵琶、箜篌、羯鼓等外族乐器→宋元时期的轧筝、奚琴等拉弦乐器→明清时期各种乐器形制日趋成熟。

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1、周代的“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2、清末分为“吹(吹管)、拉(拉弦)、弹(弹弦及打弦)、打(打击乐)”四类。

3、现代分为“体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四类。

五、民间器乐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独奏乐→秦汉时的鼓吹乐→汉魏的相和歌→隋唐时期以琵琶为主的独奏与合奏→宋代的丝竹乐→明清时独奏乐与合奏乐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独奏曲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

难点:把握独奏曲的类别。

简要讲述管曲和筝曲的艺术形式、琵琶曲和胡琴曲的类别?合奏乐重点:掌握丝竹乐的艺术形式。

难点:把握吹打乐和清锣鼓的类别。

一、丝竹乐1、概述:“丝”是指弦乐,包括弹拔乐和拉弦乐,“竹”是指管乐。

“丝竹乐”是相对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

2、江南丝竹(1)定义: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

(2)音乐特点:风格清新幽雅、流畅委婉、旋律精美、织体丰满。

所用乐器有二胡、笛、琵琶、扬琴、三弦、箫等,主奏乐器是二胡与笛。

(3)代表曲目:《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等。

3、广东音乐(1)定义: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市区的民族器乐合奏乐种。

(2)音乐特点:风格绮丽精致、华美光彩,性格乐观向上,早期使用“五架头”(二弦、提琴、横箫、月琴、三弦),后用“三件头”(粤胡、扬琴、秦琴),使乐队音色更为明亮。

(3)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平湖秋月》等。

4、潮洲弦诗(1)定义: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一带,原是潮洲古乐诗谱的演奏,后逐渐成为当地民间器乐的总称。

(2)音乐特点:既有纤细典雅的上层社会的“儒家乐”,又有简朴粗犷的民间的“顶棚乐”,使用的乐器有二弦、月琴、扬琴、琵琶、筝、鼓、木鱼等。

(3)代表曲目:《寒鸦戏水》、《月儿高》等。

5、福建南曲(1)定义:流行在闽南一带的民间说唱音乐。

(2)音乐特点:曲调优美,节奏许缓,风格古朴典雅、委婉深情,使用乐器以琵琶和洞箫为主。

(3)代表曲目:《八骏马》、《子夜歌》等。

二、吹打乐1、概述:“吹”指吹管乐,“打”指打击乐。

“吹打乐”是指旋律乐器和打击乐相结合的民间音乐。

2、吹打乐形式有:浙江吹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晋北鼓乐、河北吹歌、冀中管乐、十番锣鼓、潮洲锣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