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PPT课件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PPT课件
在演出形式上
多数由演唱者(一个人或数人)自 操乐器(板鼓或弦乐器)边唱边做眉眼、 身法等表演,常由一个人身兼叙事者和 数个角色的任务,演出方式较为简便灵 活。
三、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的关系
三者的共性:以演唱为主 发展的历程: 民歌(原始社会 ) 说唱音乐(形成于唐 代、成熟于宋代) 戏曲(宋代) 例:《花鼓调》吸取了民歌的音乐曲调; 吕剧源于山东琴书、北京的戏 曲曲目 源于 单弦等。
缠令、缠达
《都城纪胜》载:“有引子、尾声者为 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 者为缠达。”即: 缠令:引子+若干曲调+尾声 缠达:引子+ 甲 乙 (两腔互迎、 循环间用)
鼓子词
这是一种说白与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的艺 术形式,产生于北宋时期。 特点:通篇只有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 以说白,够成抒情性和叙事性兼而有之的说 唱艺术特色。其原始形式,是以鼓为节拍, 故名鼓子词。 如:《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在采用了一首[蝶恋花]调后, 接一段说白,全篇共20首。
萌芽时期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文体上:诗词歌赋等各种文体为说唱音乐的 唱词提供了基础。 音乐上:丰富的民间歌曲、词调音乐为说唱 音乐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2、说唱艺术的形成期——唐代
唐代,我国的封建社会达到极盛期——社会 生产力的发达、城市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 的兴起,为说唱艺术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社 会条件。 唐代“变文”的出现,标志着说唱音乐的形 成。“变文”是1899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 我国最早的说唱文本。
道情
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南宋时用渔鼓和简板 作为伴奏乐器的一种说唱形式,又被称 为“渔鼓”。无丝弦乐器伴奏,说唱相 间,曲调较为简单。
4、说唱艺术的曲折发展期—元、明代
元杂剧的兴起,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说唱艺术的繁荣。 元代主要的说唱艺术形式: 杂剧、陶真、货郎尔、词话 等。 明代主要的说唱艺术形式: 弹词、道情、莲花落等。
何谓“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与音乐 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以带有表演 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 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包括说 故事、说笑话、说唱故事和唱故事。其 中,前两类只说不唱,后二类有唱有伴 奏,音乐性极强,称为说唱音乐,又称 曲艺音乐。
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说 唱 音 乐
授课教师 何艳
说 唱 音 乐
说唱音乐发展概述 说唱音乐的类别 说唱音乐的音乐特征
第一节 说唱音乐的发展概论
说唱艺术和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 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的关系 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概况 说唱音乐的分类
一、说唱艺术和说唱音乐
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1949年成立了“全国文代会”,首 次以“曲艺”一词概称我国的说唱 艺术。
唐代说唱艺术的特点
唐代宗教活动频繁,各大寺院的僧侣们用粗 浅通俗的辞句向群众宣传教义,说唱经文或 佛经故事,所用的文本被称为“变文”。 “变文”实际上是散文与韵文的结合体。韵 文以七字句为主,文字通俗、平仄不严、用 韵较宽;散文是指通俗的白话。
3、说唱艺术的成熟期——宋代
专门演出场所的出现:瓦舍、勾栏 宋代,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城镇 人民的艺术活动、娱乐活动日益丰富。 瓦舍,又称为瓦肆、瓦子,是专为游 乐和民间伎艺表演的场所。 勾栏是专供各类艺人献艺 的场所。
宋代说唱的艺术特点
内容丰富多彩,有专讲“胭粉”、“灵怪”、 “传奇”等的小说,还有专讲佛经故事的 “说经”、专讲历史故事的“讲史书”、及 讲滑稽故事的“说诨话”等。 宋代主要的说唱艺术形式: 唱赚、鼓子词、陶真、涯词、 诸宫调、 道情
唱赚
定义:这是由南宋勾栏艺人张五牛在吸收流行于北 京汴梁的“板鼓”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的,用鼓、 板、笛作为伴奏乐器,以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 进行为 特征的说唱艺术。 特点: 唱赚所选用的都是当时非常流 行的曲调,常常一宫到底、 一韵到底,演唱难度较大; 吸收了各种艺术风格的传统歌曲、 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歌,体现了 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力。
5、说唱艺术的鼎盛时期—— 清代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造成 沿海城市畸形发展,各地民间艺人 纷纷进入城市。为了适应城市市民 的娱乐生活需要,他们在说唱形式 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音乐形成了大 量地方方言的现代曲种。 主要形式:鼓词、弹词、琴书、牌 子曲
五、说唱音乐的分类
196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著的《民族音乐 概论》中,将说唱音乐分为八类:鼓词、弹 词、渔鼓、牌子曲、琴书、杂曲、走唱、板 诵。 198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一书将汉族曲艺分为平话、相声、鼓词、快 板四大类。 本教材将按《民族音乐概论》的分类进行讲 述。
说唱音乐是文学、音乐、表演 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其音乐特点要 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体会。
在 文 词 方面
1、以叙事体为主,结合代言体。常以第 一或第三人称来为故事中人物代言。 2、常采用散、韵相结合的文体。 说的部分常用散文,唱的部分常 用韵文。
在 音 乐 方面
1、说与唱高度结合,音乐具有较强的吟 诵性。 2、多用地方方言演唱,结合地方民间 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四、说唱艺术的历史发展概况
1、萌芽孕育期——唐代以前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说唱音乐——《荀 子•成相篇》。 “成相”原是古代劳动人民舂米时唱的 劳动歌曲。 “相”是由杵演化的竹制打 击乐器。
《荀子•成相篇》
《荀子•成相篇》实际上是劳动歌曲的 仿作,其文体与后来的说唱音乐中韵 文部分相似,而其节奏类似于今日的 快板,演唱形式为说唱形式,内容是 教诲帝王将相治理之理。 节奏型:达达 达,达达 达, 达达 达达,达达 达 ,达达 达达 , 达达 达达 , 达达 达
陶真
南宋时盛行于浙江东部农村,由盲人艺 人用琵琶伴奏、文辞通俗的说唱艺术形 式,被称为陶真。
涯词
近似于陶真,主要流行于城市,文词较 为典雅。
诸宫调
北宋时期勾栏艺人孔三传创立的的一种大型说 唱形式,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 特点:宫调的多样性,适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 会生活内容。一人主唱,同时间以二人对话或 众人相和的形式,体制宏大、曲调丰富。 所用乐器主要是鼓、板、笛, 后来也有用水盏打拍, 或用弦索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