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音乐艺术总论1、中国民族音乐:凡是具有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是中国民族音乐2、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流传世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包括: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3、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4、民间音乐的6个特点(要结合例子)A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民间音乐是老百姓自发口头创作的,并且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历代人的改编加工,大多数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B .乡土性:也成地域性、地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不同的地理、人文化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表现为:语言特征(方言)、性格特征(粗犷、细腻)、音乐特征(北方七声音阶+大跳音程+热情奔放,南方五声音阶+级进音程+风格细腻)、体裁特征(渔歌、牧歌、山歌等)。
C . 即兴性:原因在于口传心授,没有乐谱的限制D .流传变异性:如《茉莉花》,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地域性和即兴性,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
E .民众性:民间音乐来自大众,真实反映大众的思想意志,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质朴健康。
F .多功能性:他娱、自娱。
情感沟通、传播知识、历史、生产技术、治病。
5、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各自特点A .中国乐系:音乐带腔性(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拉、推,演唱中的摇声)、音调的五声性、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均分律动(散节拍、散板)、织体的单声性。
B .欧洲乐系: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完整的七声音阶,使用规整节拍,没有散节拍。
C .波斯—阿拉伯乐系:塔吉克族和维吾尔族。
音乐有条件地带腔,调式以四音音列为基础,旋律没有功能和声的表层意义,节拍上有均分、非均分律动,织体有单生性、多声性。
二、民歌艺术1、民歌就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
传统民歌的创作者和创作年月是不确定的,它主要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2、民歌的艺术特点:a.通俗易懂,带有方言b.曲调短小、材料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流畅易于记忆。
3、汉族民歌艺术A.号子:a.也叫“劳动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中的民间歌曲。
是民歌中最早产生的题材。
b.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c.特征1.直接简朴地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节奏富有律动性。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常使用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
5.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B.山歌a. 山歌是一种在户外演唱的歌曲,曲调高亢、自由、节奏悠长。
多分布于山区、丘陵地区。
b. 分为一般山歌(陕北的信天游、陕西的山曲、陕甘宁地区的花儿等)、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c. 特征: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节奏悠长自由。
3.曲调高亢。
4.曲式结构上北方多为二句体,南方多为四句体。
C.小调a.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流行于城镇,用于人们休息、娱乐、集庆的场合。
b. 分为吟唱调、摇曲、时调(《茉莉花》、《放风筝》)。
c. 特征:1.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节奏规整,富有变化。
3.旋律乐汇变化丰富,曲折,多形态。
4.曲式结构多采用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发展出多种变化形态。
4、少数民族民歌艺术A. 蒙古民歌:体裁分为长调、短调。
长调悠长节拍自由,短调短小紧凑节奏整齐。
演唱时类似马头琴的颤动。
有“潮尔”唱法,其中最独特的是呼麦。
B. 藏族民歌的风俗歌中,以酒歌、箭歌最具特色。
C. 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
运用手鼓、热瓦普、都它尔、艾杰克、萨巴依伴奏。
具有波斯—阿拉伯地区的音乐特点。
D. 哈萨克族民歌:分布在新疆伊犁。
著名的哈萨克民歌有《玛依拉》、《美丽的姑娘》、《蓝色的河》、《红花》。
主要演唱方式是独唱和冬不拉弹唱。
E. 朝鲜族民歌:分布在东北三省,《阿里郎》、《桔梗谣》。
演唱时使用“摇声”造成音波的晃动,具有激昂的情绪。
伴奏乐器:长鼓、伽倻琴(类似古筝)、洞箫、横笛。
F. 彝族民歌:分布在西南部的云贵川广西。
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
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
民歌分为“山上唱”、“家里唱”。
舞蹈:打歌、阿细跳月、烟盒舞。
海菜腔:是云南彝族“四大腔”最著名的品种、音乐为大型多段结构的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演唱形式多样,内容涉及爱情、自然景物和生活事件,常用真假声转换,多衬词拖腔,非常华丽美妙。
G. 侗族民歌:贵州省,侗族有一种二声部的民歌叫“大歌”,侗语叫“嘎劳”(歌、大的意思)三、民间乐器艺术1、我国民间乐器是指用传统乐器所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分为独奏乐和合奏乐两种。
独奏乐分为吹拉弹打。
合奏乐分为丝竹乐、弦索乐、吹打乐、清锣鼓。
2、三种乐器分类方法A.最早为周代出现的“八音”分类法B.清末产生吹拉弹打四分法。
C.德国引入了现代乐器分类法:体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
3、民间器乐的标题(标意、标名)A.标意性标题,与作品表达内容情感相关:《雨打芭蕉》、《十面埋伏》、《海青那天鹅》B.标名性标题,来自古代曲牌名《一枝花》;取自作品结构《句句双》、《九连环》;援引自诗词歌赋、典故成语《二泉映月》、《飞花点翠》。
4、我国民间器乐曲的结构A.按规模大小分有单曲和套曲。
B.曲式结构方面:连缀体、变奏体C.改变旋律调性的“借字“变奏”:以偏音取代正音,从而获得转调和音区的改变。
5、吹奏乐器A.南方的曲笛,抒情、含蓄、连贯、优雅。
代表演奏家:赵松庭和陆春龄。
作品《鹧鸪飞》、《姑苏行》北方的梆笛,明快、活泼、华丽。
代表演奏家:冯子存、刘管乐。
作品《喜相逢》、《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B. 唢呐:《百鸟朝凤》、《一枝花》(“一枝花”是曲牌名的名称,表现了新旧社会民间艺人的不同人生命运)C.管子:古代称“筚篥”和“笳管”,代表作《江河水》。
是汉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日本人成为“尺八”,也是当今日本民族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D.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代表独奏曲《凤凰展翅》E.二胡:是我国胡琴的一种,因两根弦得名(胡是西域胡人传来的乐器),代表作有刘天华的《病中吟》、《空山鸟语》。
无锡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二泉映月》F.刘天华:江苏江阴人贡献1:在北京创办国乐改进社,并为二胡和琵琶写下了一批独奏作品和练习曲贡献2:创作中兼收并蓄的原则,既保持国乐风格特色,又大胆借鉴国外音乐的作曲技法和演奏风格,对于推进民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贡献3:他将二胡这一乐器的表现力大大提升,使它脱离了原先仅仅作为民间戏曲、说唱伴奏乐器的地位,成为极富艺术表现力的独奏乐器。
G.板胡(声音类似小提琴):发音富有紧张感,代表人物:刘明源,作品《大起板》H. 京胡(给京剧伴奏得名):音色清脆、嘹亮、挺拔、刚健,极富个性。
代表作《夜深沉》:其音调取自昆曲《尼姑思凡》,作品特点:短促有力的句幅、闪板的节奏型使音乐具有张力和分量。
I. 琵琶:根据作品风格分为:文曲、武曲、大曲。
文曲代表作《夕阳箫鼓》、《月儿高》。
武曲结构庞大,注重表现具体的情节,具有叙事写实的特点,多用右手轮、弹、扫线等技法,气势磅礴。
代表作《十面埋伏》、《海青那天鹅》、《霸王卸甲》。
J.古筝:山东筝:华丽明快。
河南筝:泼辣豪放。
武林筝(浙江筝):淡雅含蓄。
客家筝:古朴典雅。
潮汕筝:恬淡儒雅。
潮州筝:采用古老的“二四谱”,音阶有“轻三六”、“重三六”、“轻重三六”、“活五”等。
“催拍”也叫“催”,是潮州音乐常用的节奏变奏手法。
代表作《寒鸦戏水》客家筝:来自广东客家地区,也叫汉乐筝曲。
调式音阶有硬线(五声音阶明朗)、软线(加偏音委婉)之分。
代表作《出水莲》K.阮:源于中亚。
L.三弦,又名弦子。
6、合奏乐A.丝竹乐: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合奏的形式,艺术特点“小、轻、细、雅”。
江南丝竹音乐大多旋律抒情优美,有“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作品结构有4中常见类型:一、是《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如《花六板》、《慢花六》、《花花六板》。
二、单曲板式变化体三、循环体四、多段连缀体B.吹打乐:是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相配合的合奏形式。
一、冀中管乐。
有“北乐会”、“南乐会”两种形式二、潮州大锣鼓。
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大部分乐器属于噪音乐器。
演奏形式分为大锣鼓、小锣鼓、苏锣鼓、笛套锣鼓和庙堂乐,代表作套曲《抛网捕鱼》。
三、陕西绛州锣鼓。
山西绛州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