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高考二轮总复习·化学专题小综合(一)
(基本概念)【p16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 Cl~35.5Fe~56Cu~64As~75Se~7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诗句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诗句的解释正确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石灰、玻璃、生石灰、漂白粉都是混合物
B.高分子材料可能导电,如聚乙炔
C.钢化玻璃、有机玻璃、防弹玻璃均属于硅酸盐材料
D.人造刚玉的主要成分是MgO,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F4的电子式:
B.丙烯酸的结构简式:CH3CH=CHCOOH
C.全降解塑料()可由单体环氧丙烷()和CO2缩聚制得
D.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14 g含氧质量分数为a的乙烯、乙醛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为18(1-a)g
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乙醇完全氧化生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C1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N A
C.65 g Zn与足量浓硫酸充分反应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D.1 L 0.1 mol/L K2Cr2O7溶液中含铬的离子总数为0.2N A
5.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2+、Cl-和SO2-4等杂质,提纯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通入热空气可以将Fe2+氧化
B.步骤②,产生滤渣的离子反应为Mg2++Fe3++5OH-===Mg(OH)2↓+Fe(OH)3↓C.步骤③,趁热过滤时温度控制不当会使Na2CO3·H2O中混有Na2CO3·10H2O等杂质D.步骤④,灼烧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A1C1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 :n(A13+)=7 : 2 时,2A13++7OH-==A1(OH)3↓+ AlO2-+2H2O
B.当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时,CO32-+CO2 + H2O==2HCO3-
C.CuCl2溶液与NaHS 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 = l : 2 时,Cu2++2HS-==CuS↓十H2S↑
D.ICl和Cl2的化学性质相似,将ICl通入KOH溶液中:ICl+2OH-═Cl-+IO-+H2O
7.我国科学家以MoS2为催化剂,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实现常温电催化合成氨,其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模拟计算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i2SO4溶液利于MoS2对N2的活化
B.两种电解质溶液环境下从N2→NH3的焓变不同
C.MoS2(Li2SO4溶液)将反应决速步(*N2→*N2H)的能量降低
D.N2的活化是N≡N键的断裂与N—H键形成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8分)
8.(2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相同体积密闭容器分别充满C2H4、C3H6气体,密度相等时原子总数相等()
(2) 1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数为6N A()
(3) 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4)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 A()
(5)2 L 0.5 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2N A()
(6)25℃,1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 A()
(7)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8)0.1molNa2O2与过量的CO2和H2O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放出的O2为0.2N A()
(9)称20℃时,0.023 mol·L-1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100mL加入5g生石灰,冷却到20℃时,其体积小于100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023 mol·L-1()
(10)1向含0.1 mol Na2SiO3的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生成的H2SiO3胶体中胶粒的数目为0.1N A()
9.(14分)直接排放SO2、NO2会危害环境。
工业上常采用化学方法控制污染。
(1)下图是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和1molS(g)燃烧的能量变化。
①CH4完全燃烧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___kJ/mol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CH4可以还原SO2生成单质S(g)、H2O(g)和CO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减少SO2排放,将含SO2的烟气通过洗涤剂X,充分吸收后再向吸收后的溶液中加入
SO,同时又可得到化肥。
X可以是__________(填序号)。
稀硫酸,既可以回收2
a.Ca(OH)2
b.K2CO3
c.Na2SO3
d.NH3·H2O
(3)对NO 2+SO2SO3+NO △H<0反应进行探究: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进行多组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O2的平衡转化率。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能够加快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减小压强
②如果要将图中C 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 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③若A 点对应实验中,SO 2(g)的起始浓度为c 0mol/L ,经过t min 达到平衡状态,该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 2)___mol/(L·min);
④图中C 、D 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C T 和D T ,计算判断C T ______D T (填>、=、或<)
10.(10分) 已知1L 某待测液中除含有0.2mol·L -1的Na +外,还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1)由气体B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由沉淀D和沉淀E可以判断待测液中一定含有______离子,据此可以排除的离子是
________。
(3)由白色沉淀B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读图后,认为待测液一定不含溴离子,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分析,待测液中K+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 碲(Te)为第VIA元素,其单质凭借优良的性能成为制作合金添加剂、半导体、光电元件的主体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2Te)中回收碲,工艺流程如下 :
(1)“焙烧”后,碲主要以TeO2 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为了选择最佳的焙烧工艺,进行了温度和硫酸加入量的条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实验中应选择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3)工艺( I)中,“还原”时发生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由于工艺(I)中“氧化”对溶液和物料条件要求高,有研究者采用工艺(II)获得碲。
则“电积”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5)工业生产中,滤渣2经硫酸酸浸后得滤液3和滤渣3。
①滤液3 与滤液1合并,进入铜电积系统。
该处理措施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
②滤渣3中若含Au和Ag,可用__________将二者分离。
(填字母)
A.王水
B.稀硝酸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浓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