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3
• 国内储蓄分为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 • 私人储蓄又分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
3.3.1 家庭储蓄
• 什么是家庭储蓄 •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什么是家庭储蓄
• 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 余额 • 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 资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 • • • • • 收入水平* 社会分配状况* 消费习惯* 宗教信仰* 年龄结构* 经济环境*
四、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及 其发展战略
• 信贷市场的重要性 •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 • 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的改革
4.1 信贷市场的重要性
• 一国的金融市场(包括信贷市场、资本 市场等)负责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直接、 间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完善, 信贷市场起着主要的投融资作用。 • 下面以农业和农村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 的信贷市场为例加以说明
• 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 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 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 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 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 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 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第三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在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问题的 核心就是资本形成。
——纳克斯(Nurkse, R.)
主要内容
• • • • 资本及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及其发展战略
一、资本及资本形成
• 资本的概念 • 何谓“资本形成”
1.1 资本
价格结构调控的后果
• 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增加储蓄 • 同时可降低了居民收入(工资),企业 利润提高,政府通过征税或收缴利润获 得更多的国民收入,可转化为政府储蓄
这一政策的弊端
• 价格结构的调控人为扭曲了市场价格, 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 经济增长不健康* •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制造通货膨胀
2.5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 主要观点 • 具体分析 • 政策含义
2.5.1 主要观点
• 缪尔达尔(Myrdal, G. K.)在1957年出版 的《富国与穷国》和1968年出版的《亚 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 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 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积累 的结果。他也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
2.1 先前的理论综述
• • • • 斯密的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条件* 麦迪逊(Maddison, A.)和纳迪里 (Nadiri, M.)等的实证研究*
2.2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 论
• • • •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2.2.1 主要观点
2.5.2 具体分析
• • • • 分析方法 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分析 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 均
分析方法
• 缪尔达尔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分析方 法,认为应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 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 • 经济发展也不是新古典认为的由单一或 少数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因素 决定的
3.4.2 政府强制储蓄
• 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 • 价格结构调控 • 制造通货膨胀
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
• 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 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 • 常见的强制储蓄手段包括价格结构的调 控和制造通货膨胀
价格结构调控
• 定义 • 效果 • 弊端
什么是价格结构调控
• 政府通过计划手段随价格结构进行调节 和控制,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或抬高 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档消费品的价格,以 缩小消费规模,增加储蓄 • 比如中国在1980s以前长期压低食品、日 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生活用能源 及各种生活服务(理发、洗澡等)的价 格
•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 要观点 • 对“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改良
2.4.1 “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 主要观点
• 1957年,莱宾斯坦(Leibenstein, H.)提出了 “最小临界努力”理论,扩展了“低水平均衡 陷阱”理论 • 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 “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 使人均收入滑回陷阱 • 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 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 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阱
2.3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 • •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2.3.1 主要观点
• 1956年,纳尔逊(Nelson, R. R.)在《不 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 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 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 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 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 性循环* • 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 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
2.2.4 对该理论的批评
• 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 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 构和消费习惯)* •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 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 • 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 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 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4.2 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
• 三种需求 • 两类供给者 • 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4.2.1 三种需求
• • • • 固定资本需求* 运营资本需求* 消费信贷需求* 在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运营资 本和消费信贷非常重要*
• 如图 • 在经济增长初期,人均收入提高,经济 增长率提高* • 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
低水平均衡陷阱
• 将两图结合,可以清楚的开出三个变量 的关系 • 人均收入低于OE时* • 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 • E是低水平均衡点(收敛)* • 越过F点才能跳出陷阱*
2.3.3 政策含义
2.3.2 具体分析
•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低水平均衡陷阱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 • • 如图 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 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 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 定下来*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2.6 结论
• 这些理论的积累是经济增长停滞、人均 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 而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 根源在于资本形成不足 • 因此,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 束条件,而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 长,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 水平
三、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
• • • • 资本来源于储蓄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2.2.2 具体分析
• 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 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 →产出低→收入低 • 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 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 →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 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 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
• • • • 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分类* 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 他互补的生产要素一道代表未来的生产 能力
1.2 资本形成
• 什么是资本形成* • 资本形成的本质*
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 重要性
• • • • 先前的理论综述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 改良 •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 结论
3.1 资本来源于储蓄
• 一个国家能够获得的资本总量是国内储 蓄和国外储蓄之和。本章先介绍资本的 国内来源—国内储蓄,资本的国外来源 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
3.2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
• 储蓄率总体上有所上升* • 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 • 储蓄率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差异很大*
3.3 私人储蓄
3.3.2 企业储蓄
• 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 利润。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 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 源 • 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几个(巴西等)以外, 现代企业部门通常较小,因而企业储蓄 也较少
3.4 政府储蓄
• 一般政府储蓄 • 政府强制储蓄
3.4.1 一般政府储蓄
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呈现“循 环积累”的发展态势,即一个因素发生 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 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 级强化),使经济沿原先因素发展的方 向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分析
• 人均收入低→贫困→社会水平低下、营 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 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 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 • 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
• 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 →发展中国 家经济贫困 • 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 出陷阱 • 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 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2.3.4 对该理论的批评
• 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 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2.4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 理论及其改良
• 效果 • 副作用
制造通货膨胀的效果
• 政府可将多发行的货币直接用于投资品 的生产,促进资本形成* • 通胀导致名义收入提高,在累进税制下, 政府的税收提高 • 企业成本增加慢于收益增加,利润上升, 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