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ppt
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ppt
骨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组
运用后处理软件对横断扫描图像进行体积 重建、冠状面、矢状面重建,以全方位、 无重叠观察有无骨折及骨折的错位情况, 有无累及关节面,骨碎片的多少,脊柱骨 折的椎管内情况,胫骨平台骨折的塌陷程 度等,以利于临床治疗。
CT血管成像:可分为动脉造影及静脉造影成像, 依赖于多层螺旋CT的三项技术进步,即更快的 扫描速度,更大的扫描范围,更好的层厚选择及
碘造影剂具有毒副作用,最重的反应可致人死亡,非 离子造影剂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死亡发生率1/25000. 但价格较贵。我院常用的造影剂有碘海醇(非离子型 造影剂),303元/100ML,离子型造影剂如安其格纳 芬,价格低,毒副反应机率稍大。严重的心、肝、肾 疾病、70岁以上老人、衰竭病人、支气管哮喘、多种 药物过敏、多发性骨髓瘤应慎用或禁用造影剂。
强度的后处理功能。可以观察到血管的狭窄、闭
塞、管壁钙化。确诊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动 脉夹层、血管畸形、静脉栓塞。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四肢血管栓塞
多平面重组成像
以原始横断面扫描数据为基础,可以进行 冠状面、矢状面、曲面及任意平面重组成 像,从而以不同角度、方位观察病变结构 、形态、大小及范围,利于疾病的诊断。
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栓塞等。 6.胸腹部急诊: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肠梗阻、
消化道穿孔等。
特殊临床运用
1.全肝快速三期扫描 造影剂在肝脏内的动 态循环过程可分为三期即动脉期、静脉期、 实质期,在注射造影剂约25-30秒钟后扫描 得到的图象为动脉期图象,此时肝动脉增 强十分显著而门静脉和腔静脉未显影或显 影淡,约60秒后扫描得到的图象为静脉期图 象,此时主动脉与腔静脉增强密度基本一 致,而实质期为90秒后的图象,此时肝脏与 血管密度趋于一致,平扫加三期扫描对肝 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CT成像原理
当高度准直的X线环绕人体某一部位做断面 扫描时,部份X线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 减,未被吸收的射线穿透人体后,被探测 器接受,然后经信号放大转换为电子流, 输入计算机运算处理,重建成图像。探测 器接受信号的强弱,取决于扫描层面组织 的密度,密度高,射线被吸收多,检测的 信号弱,密度低,则检测的信号强,据此 反映出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异,使不同的组 织结构被辨别,达到诊断目的。
CT值的概念
CT值是指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系数值,也 即人体不同组织的密度值,密度越大,X 线衰减越多,其CT值越高。故测量其CT值 可以判断该组织的成份。一般纯水CT值为 零,脂肪-20——-80,肌肉40-80,空气1000,血块50-80,肌肉40-80,骨骼1000。 其它如脑组织、脊髓、肝胰脾肾等都具有 各自CT值范围。
高血压脑出血
硬膜外血肿
多由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撕裂所 致。CT表现:脑外颅内板下双凸透镜形状, 血肿
外伤后横跨于硬脑膜桥静脉撕裂所致。位 于硬膜下腔,呈新月型高密度影或混杂密 度影,范围广泛,常有蛛网膜撕裂。占位 效应明显。
脑挫伤
外伤所致脑组织坏死水肿出血,表现为混 杂密度伴有出血。
我院螺旋CT简介 我院于2019年引进飞利浦64 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该机具有以下特点:
1.扫描速度快, 2.扫描层厚薄,最薄约0.625mm。 3.后处理功能强大,主要有以下功能: 4.多平面重组成像,比如冠状位,矢状位及任
意斜面与曲面重组。
5. 三维重建。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再现某一 解剖结构的表面影像。
何谓增强扫描
经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后进行扫描为增强扫描,反之不 注射造影剂的扫描称为平扫。增强扫描目的是使组织 X线吸收率提高,加大正常与病变组织密度差别,提 高病变显示率,帮助判断病变性质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肿瘤性病变一般需要增强扫描。腹部CT常规需要增强 扫描。头颅、胸部、椎体常规平扫,如怀疑肿瘤或肿 瘤术后复查、血管性病变最好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
螺旋CT概念:CT全称为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是 电子计算机与X线相结合的产物,主要部件有X线 球管,探测器与计算机系统。普通CT扫描为球管 每旋转360度(一圈)发射射线经过人体,产生一 层断面图象,球管再回复原位,重新工作。而螺 旋CT扫描是球管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射线,连 续取样的同时,床以一定的速度前进或后退,因 此,螺旋扫描方式不再是对人体某一层面采集数 据,而是围绕人体一段体积螺旋式采集数据,称 体积扫描,得到的信息是三维信息,而常规扫描 是二维信息,因此,螺旋CT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 多平面重建。
检查适应征
1.肿瘤性疾病,全身各部位肿瘤,可了解肿瘤大 小、形态、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转移。
2.感染性疾病,如颅内感染、、鼻窦炎、肺部感 染,部份腹腔脏器感染,如胰腺炎,阑尾炎、腹 腔脓肿等。
3.外伤性病变,如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脊柱 骨折、关节部位骨折。
4.退行性骨关节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5.脑血管意外:脑梗塞、脑溢血。血管病变如动
冠状、矢状面成像
口腔全景片
头部常见疾病CT诊断
1.脑梗塞:脑动脉阻塞或脑缺氧所致,范围 与供血区域符合。表现为楔形低密度影, 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晰。
自发性脑出血
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由 于动脉壁薄弱,内膜病变,使小动脉向外 突出形成粟粒样动脉瘤,破裂后出血。主 要部位是基底节、丘脑、大脑半球。CT表 现为高密度血肿密度,周围可有坏死水肿 带。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伤或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表现为脑池、 脑沟密度增高,与其形态一致。
脑转移瘤
由脑外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淋巴或直 接侵犯所致,或脑脊液种植。CT表现灰白 质交界结节或肿块影,中心多有坏死,周 围低密度水肿,增强后呈环状强化,一般 多发。单发者较大。特点是肿瘤周围水肿 与瘤灶大小不成正比例,肿瘤很小时水肿 即可很明显。
脑膜瘤
脑膜瘤为脑外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起 源于脑膜内皮细胞,多见于幕上,以大脑 凸面、上矢状窦、大脑镰旁多见。CT表现 :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平扫呈等密度或 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周围可有水肿,邻 近骨质多有增生、少数可有破坏,肿瘤以 广基与邻近颅板、大脑镰相连。因血供丰 富,增强后为中等以上程度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