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建平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9年建平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建平2019上半年高三期中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中吕·__________·潼关怀古》)(2)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七则》)(3)姜夔《扬州慢》上阕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扬州凄凉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对联与所表达人物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杜甫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诸葛亮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______________。

……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______________。

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

______________。

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

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熊培云①这些年,南北西东,颠沛流离,因为学习、工作或旅行的缘故,我到过一些地方。

然而能让我有望乡之痛的却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中国的乡村老家,另一个则是法国巴黎。

除了在两地度过的难忘时光,想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它们都流淌着一种从容、悠闲的乡村主义。

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

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②城市,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过关游戏场。

游戏者不舍得放弃已经得到的,还要为新的奖励不断过关,任凭工作劳心劳力,永无闲暇,谁还有心思像梭罗那样去做一个林间流浪汉?梭罗把清晨的散步当作是对一天的祝福,然而失去森林的我们,散步却总是在失眠的夜晚,在自己的床上,从左侧到右侧,再从右侧到左侧,辗转反侧。

及至白天,也很少享受散步的乐趣。

人们似乎只能通过消费机器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抱怨平时锻炼得太少,然后打车去健身房,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③总而言之,在顾此失彼的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单向度推进下,中国人是活得越来越不耐烦了。

几代人建设一幢房屋的耐心没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诗意没有了,责任心也没有了。

谁需要大树,谁就花钱到别处去挖;谁需要乘凉,谁就买个电扇回家。

在巴黎,我看到法国人会花几年时间为巴黎圣母院修葺外墙,若在中国,以中国人的“拆挪”本性,恨不得把它拆了重盖一个新的。

④农村本是最有条件慢条斯理地建设的。

相较城里的快节奏,我所体会到的乡村生活原是另一番景象:当你行走于田野,这里上接天,下接地,中间是与你共生的万物。

你不会因为老牛走得缓慢而焦急,也不必非得撵上一只奔跑的野狗以证明自己的速度与价值。

走自己的路,让万物生长吧。

当你把种子埋进地里,除了浇水施肥,你只需安心等待,而不必心急如焚地蹲在地里等待“第一桶金”。

只要时间到了,它自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⑤然而,当前急功近利的现代化与城市化,使乡村一点点沦陷。

法国大革命的问题出在“你不要自由,我强迫你自由”,现在农村有一半问题则出在“你不要城市化,我强迫你城市化”。

种种逼迫的背后,显然是人们控制了社会生长的速度,而不是由社会本身决定自己的生长。

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生在欧洲的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据说,当年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种子到达位于高卢的博纳时,发现这里充沛的阳光与肥沃的砾石土地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

谁知三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有近半的士兵都留了下来,因为这里的葡萄美酒俘获了他们的心,他们宁可留下来当酒农也不愿意再去南征北战、拓展帝国的疆土了。

为此,查理曼大帝后来还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纳。

甚至,在临终前,他还说过这样的话:“罗马帝国靠葡萄酒而昌盛,又因葡萄酒而毁于一旦。

”难怪莎士比亚会借李尔王之口说出“罗马帝国征服世界,博纳征服罗马帝国”。

⑦应该看到,在这里征服罗马帝国的,不是博纳,而是生活。

准确地说是平民的生活愿望征服了帝王的政治野心。

在那样的年代,不跟随国王打仗算是“政治不正确”了。

然而,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面貌--所有帝国终究会灰飞烟灭,只有生活亘古常新。

⑧必须保卫乡村,正如必须保卫社会。

我在这里强调的需要保卫的乡村,并非地理意义上的乡村,而是一种乡村主义与乡镇精神。

它们与所谓的主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甘心卷入狂飙突进的时代游戏。

人在天地间,既不被物化,也不被概念化,不被异化为我们制造的工具的工具。

⑨是时候回答这些问题了:为什么农民战士盼望解甲归田?为什么华盛顿不愿当国王而愿意回到故乡的葡萄架下?为什么欧洲市民希望在乡下有第二住所?为什么美国总统愿意在休息日回到自家农场喂马?因为那里有一片可以让他们回归自由自在的土地、安宁生活的空间。

如果说城市是躁动不安的婴儿,那么乡村就是一个可以供人类憩息的巨大摇篮。

⑩就像写在电影《云上的日子》里的古老寓言: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悲哀的是,过去百年间,从革命到建设,从出乡村到城市化,急于赶路的我们,一次次走丢了自己的灵魂。

而我,宁愿从中国有没有乡村来看我们有没有幸福,中国有么有未来。

(有删改)3.第③段加点词语“单向度”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第⑥段两处画线句的引用,是否重复,试分析理由。

(3分)5.对第⑩段画线句在文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多一份安闲洒脱,少一点急功近利。

B.仅仅为了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而疲于奔命,就会陷入精神的困境。

C.城市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过程,有时应停下脚步,享受沿途的风景。

D.重视物质与精神的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现代化。

6.近年来,乡村旅游刮起了“民宿风”。

现代社会很多从乡村走出去的人,在回到家乡的时候,将城市化理念带回了乡村,设计打造了兼顾民俗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民宿客栈,受到了越来越多都市游客的青睐。

用本文中的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以下选项中不适合的一项是()。

(3分)A.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B.当前急功近利的现代化与城市化,使乡村一点点沦陷。

C.需要保卫的乡村,并非地理意义上的乡村,而是一种乡村主义。

D.乡村主义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7.纵观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逐层推出“必须保卫乡村”这一观点的。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4分)①动物园的领导是个野心家。

对他来说,园中的动物不过是自己往上爬的晋身之阶而已。

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脖子很短,獾没有自己的窝,旱獭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极少叫唤。

这些缺点不应该出现在动物园里,尤其是在这座经常有学校组织参观的动物园里。

②这是一座省级动物园,但是缺少几种基本的动物,例如大象。

但他们饲养了三千只野兔,以此暂时顶替。

然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动物园也要逐渐完善。

终于轮到填补大象空缺的时候了。

恰值国庆日,动物园接到通知,大象的配给批文最终解决了。

然而当工作人员得知动物园的总经理给华沙方面写了一封请愿书的消息时,感到十分惊诧,这封请愿书拒绝了大象的配给,还阐述了用更加经济的手段获得大象的计划。

③请愿书是这么写的:“我和全体工作人员都意识到,饲养大象会给波兰矿工和炼钢工人带来巨大负担。

我们想降低自己的成本,建议用‘我们自己的大象’来替代批文配给的大象。

我们可以用胶皮制作一头大象,仿照真大象的尺寸,内部充气,并用围栏将其围起来。

这头‘大象’在细节处理和描绘上也力求逼真,即使从近处审视都无法辨别真伪。

让我们记住,大象是一种笨重的动物,不会进行任何跳跃和奔跑的动作,也不会打滚儿。

我们还要在围栏边立一个牌子,说明这是一头非常愚笨的大象。

由此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制造一架新的喷气式飞机或者修复一批教堂古迹。

请注意,这个创意以及本计划的编制都是我对我们共同事业和战斗的一点微薄献礼。

此致敬礼!”下面还有签名。

④这封请愿书显然到了一位素餐尸位的官员手上,这位官僚并不探究事件的本质,只是命人去制作巨大的橡皮皮囊,然后充上空气。

⑤给大象充气的任务交到了两个看门人手上,他们从皮囊的两端分别往里充气。

出于谨慎考虑,整个工作必须在当夜完成。

城市的居民已经知道要来一头真的大象,都想先睹为快。

⑥两位看门人把自己锁在工棚里,开始充气。

然而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他们发现,灰色的皮囊只是在地面上方凸起了并不明显的一点,形成了一个扁平的鼓包,根本看不出大象的样子。

夜越来越深,喧嚣和嘈杂的人声也早已隐去,动物园里只飘荡着胡狼的嚎叫。

两个筋疲力尽的人休息了片刻,还要提防着好不容易充进的那些气跑掉。

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并不习惯这样的体力活。

⑦“要是这样,我们恐怕得天亮才能完成。

”其中一人对同伴说,“到家之后,我该怎么跟老婆解释呢?要知道她肯定不相信我,如果我说,我一夜都在给大象充气。

”⑧“那当然,”另一个人赞同道,“给大象充气这种事说出来谁信啊。

”⑨又折腾了半个小时后,他们实在累坏了。

大象的躯干又涨大了一些,但离充满的完整状态还差得很远。

⑩当他们休息时,其中一人注意到墙上凸出来的煤气阀。

他突发奇想,是否可以用煤气代替空气把大象充满呢?他把这想法告诉了同伴。

于是他们决定试试。

把煤气阀接上大象,结果事情的发展正如他们希望的那样,不一会儿工作间里就站起了一头大象,庞大的躯干、粗壮的腿、巨大的耳朵和特有的长鼻子,栩栩如生,大小和真的一样。

⑪第二天清早,有人把大象搬到了特意为它准备的带有围栏的场地——就在动物园的中心位置,猴笼的旁边。

大象被摆在天然岩石的背景下,看起来颇威严,前面还竖着一面牌子,上书“特别笨重——根本不会跑”几个大字。

⑫这天来参观的第一批观众中有一群由老师带领的当地小学生。

老师想用实地观摩的方式来给学生们讲授关于大象的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