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大同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语文第Ⅰ卷客观卷(共33分)一、(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蒙骗(méng)颈椎(jǐng)计较(jiào)不可估量(liàng)B.碑帖(tiè )瘙痒(sào)怆痛(chuàng)酩酊(mǐng)大醉C.隽永(juàn)羞赧(nǎn)癖好(pǐ)一脸横肉(hèng)D.摈除(bǐn)旋风(xuàn)掣肘(chè)煤气熏人(xūn)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A.平心而论,这只是实话实说,事实胜于雄辨,难道该省亏损1000多万不是事实?主管领导依然被重用不是事实?B.人情事故的智慧,是一日不可或缺的,它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生活中培养、历练。

C.在浮燥的年代,许多人似乎已经淡忘了“一诺千金”这四个字,把诚信这一立身之本抛诸脑后,只观注眼前的自身利益。

D.这支中超劲旅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难怪赛后主教练没有一丝赢球的兴奋,却皱着眉头大叹“队员比赛欲望不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埃及海军3日已向客轮失事海域紧急调遣3艘舰艇和数架直升机,执行任务。

②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宣布了赠台大熊猫的最终结果。

③ 正是历史的多种原因,西藏的经济比内地落后,比沿海发达地区落后。

A.搜寻筛选越发B.搜救遴选更加C.搜寻遴选更加D.搜救筛选越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

C.十一长假前夕,有关部门就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提价一事作了听证,可是听证结果似乎很难让消费者满意。

D.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总设计师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提供的研究报告表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能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

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 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② 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③ 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④ 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⑤ 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⑥ 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A.①③⑤⑥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⑥⑤①③D.⑥⑤②④①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共9分,每小题3分)“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王学泰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把他视为“集大成”者、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

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突出了其道德含义(郭沫若在为杜甫写的对联中称杜甫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当然这也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精神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着眼于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君爱国”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杜甫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是“社交活动的必需品,贺喜庆吊丧,送往迎来,都用得着,所谓“牵率应酬”(见《宋诗选注•王安石》)。

要学诗,必须读诗,古代学子读完“三百千”三本小书后,就要学诗了。

除了一些的初级作品(如《千家诗》)外,他们平常接触最多的当属杜诗。

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范。

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如五律七律,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

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

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杜诗的“分门集注本”一直流传到现在,民国期间,商务印书馆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

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

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历代的文人学者也热衷编纂、校订、注解、选编杜诗(在诗人个人选注中占第一位传世与存目近千种),坊间也乐于刊刻,可见它是畅销书。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杜诗在古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

中国人普遍缺少宗教信仰,更少宗教感,蔡元培先生倡导用美育代替宗教。

中国优美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

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于陶冶之外还有教化作用,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意义。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的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7.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8.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到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情和性情的诗句。

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中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杜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三、(9分,每小题3分)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注】则不然。

公,相人也。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注】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大臣。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9.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文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穷:不得志,不显贵B.买臣见弃于其妻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C.矜名誉为可薄薄:轻视,认为可耻D.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措:放置,治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以吴民之乱请于朝B.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以耀后世而垂无穷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D.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1.对本文的有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

B.文章第三段先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重点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C.文章运用对比,态度鲜明;叙事简洁,议论精辟,含蓄隽永。

D.本文对昼锦堂的营建情况和周遭的环境只字不提,略有瑕疵。

第II卷主观卷(共117分)四、(共22分)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3分)翻译:(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翻译(3)其丰功盛烈,所以铭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3分)翻译: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夷陵任县令之时。

(1)“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答:(2)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分)答:(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作简要赏析。

(4分)答:14、填空(任选一组5分)【A组】(1)李白在《将进酒》中有句诗句,意思是说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该尽情地享受,不要辜负美酒,拿着酒杯与明月空自相对。

这两句诗是“ ,。

”(2)杜甫在《蜀相》诗中有哀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悲愤心情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

”(3)《胡同文化》是当代作家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对现代文明进步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

【B组】(1)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两个著名的诗句,生动描写了两情相悦、默契互通的心灵感应的欣喜和欢愉之情,这两句诗是“ ,。

”(2)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苏轼《赤壁赋》:“ ,水光接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