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2.掌握萎缩的概念和形态特点;3.掌握水变性、脂变、玻变的概念及形态特点;4.熟悉脂褐素、黑色素、胆色素、含铁血黄素和病理性钙化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5.了解引起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绪论、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病理学发展史30分钟;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5分钟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及机理 10分钟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积、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病理性钙化 35分钟三、重点1.病理学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2.萎缩、化生概念及类型3.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变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四、难点1.病理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2.肝脂变原因机制和病变特点七、思考题1.何为病理学?2.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3.何为活检?与细胞学有何不同?4.光镜下所见细胞内有空泡能否均称为空泡变性?其本质有几种可能?如何证实?5.光镜下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常见到一些嗜伊红、均质状的病变,试述其可能的本质及鉴别方法。
6.试述肥大和增生角度分析不同器官体积增大的原因。
7.深刻理解脂肪变性与细胞内胆固醇脂沉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第二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类坏死形态特点和区别2.熟悉坏死结局3.掌握凋亡的定义4.熟悉坏死语凋亡的区别5.熟悉各种组织细胞再生的能力6.了解各种组织再生方式7.掌握肉芽组织形态及功能8.熟悉创伤愈合分期和特点9.熟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二、讲授内容及时间的分配第二节组织、细胞的损伤:坏死定义,基本病变,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结局,调亡共计40分钟第二章损伤修复:再生定义,不同类型细胞再生能力,各种组织再生过程20分钟肉芽组织定义、形态、作用、结局,瘢痕组织,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骨折的愈合30分钟三、重点1.坏死的类型及形态变化2.凋亡的意义3.各种组织再生能力4.肉芽组织组成及形态5.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四、难点1.坏死与凋亡的区别2.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七、思考题1.坏死有哪些类型?形态特点有哪些区别2.用哪些方法来区别凋亡与坏死?3.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是如何进行分类的?4损伤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的形态学特点如何?作用和结局如何?5.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栓塞的定义,栓子运行的途径和对集体的影响;2.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征;3.熟悉梗死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条件;4.熟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血栓的形态: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20分钟;血栓的结局:溶解吸收、机化、钙化 15分钟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出血 15分钟栓塞: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其他栓塞 15分钟梗死:原因、病变(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30分钟三、重点1.各类血栓形态特点2.各类梗死病变四、难点1.死后形成血凝块和静脉血栓区别2.梗死形成原因和条件七、思考题1.如何区别死后形成血凝块和静脉血栓?2.举例说明血栓可能引起的后果。
3.试述栓子可能的运行途径。
4.简述动脉栓塞可能引起的后果。
5.肺和肠出血性梗死需要什么条件,如何发生的,转归如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充血概念及类型;2.掌握静脉性充血的病变;3.熟悉出血病变及后果;4.掌握血栓形成条件;5.了解血栓形成机制;6.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充血:动脉性充血 10分钟;静脉性充血 25分钟出血:类型、病变、后果 10分钟血栓的形成条件与机制:心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35分钟血栓形成的过程 10分钟三、重点1.静脉淤血基本病变,肝淤血和肺淤血病变2.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四、难点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七、思考题1.为什么肝淤血时会发生槟榔肝改变,它是怎样发生的?2.血栓形成有哪些条件?3.怎样理解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4.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何作用?5.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
第四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炎症的概念及各种炎症性疾病的共同规律。
2.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机理。
3.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主要特征及结局。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概述(15分钟):概念、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本质。
2.炎症的原因(15分钟)。
3.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概念、原因 5分钟;2)渗出:概念,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10分钟;3)增生:概念和成分5分钟;4.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20分钟)。
5.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20分钟;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类型、结果20分钟;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40分钟,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30分钟6.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60分钟):变质性炎、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包括蜂窝织炎、脓肿和表面化脓、积脓、出血性炎);7.急性炎症的结局(10分钟)。
8.慢性增生性炎(一般增生性炎、慢性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20分钟三、重点炎症的基本病变及其发生机理,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
四、难点基本病变中的渗出,炎症介质七、思考题某男,右足外伤后局部红肿,数日后溃破流脓。
近来发热不适,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
血细菌培养(-)。
试说明:1.出现的局部病变及其特点。
2.疾病发生发展经过。
3.这些变化对机体的意义。
第五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率,掌握肿瘤的概念。
2. 掌握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
3. 掌握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4. 掌握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了解肿瘤的特殊命名。
5. 了解肿瘤的分类目的与原则。
6. 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扩散途径。
7. 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8. 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9. 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0. 熟悉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了解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及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11. 了解环境致瘤因素,熟悉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12. 了解遗传与肿瘤及肿瘤免疫。
13. 常见肿瘤举例,了解常见肿瘤(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外胚叶肿瘤),如皮肤鳞状细胞癌等。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 了解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率,掌握肿瘤的概念10分钟。
2. 掌握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20分钟。
3. 掌握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异型性25分钟。
4. 掌握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了解肿瘤的特殊命名20分钟。
5. 了解肿瘤的分类目的与原则,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扩散途径30分钟。
6. 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5分钟。
7. 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5分钟。
8. 熟悉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了解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及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25分钟。
9. 了解环境致瘤因素,熟悉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30分钟。
10. 了解遗传与肿瘤及肿瘤免疫15分钟。
11. 常见肿瘤举例,了解常见肿瘤(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外胚叶肿瘤),如皮肤鳞状细胞癌等50分钟。
三、重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生长方式及扩散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见上皮性肿瘤。
四、难点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七、思考题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3.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之间有何联系?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几种?第六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发病机理,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病理变化及后果;熟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类型,掌握其病理变化。
2、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其类型和病理变化。
3、了解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和心脏的风湿病变(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熟悉其他部位的风湿病变。
4、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类,掌握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5、掌握心瓣膜病的概念,熟悉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心瓣膜病的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15分钟;基本病变(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病变)30分钟;主要动脉的病变(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8分钟。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冠心病的原因5分钟;心绞痛概念及病变特点7分钟;心肌梗死的概念及类型、病理变化及合并症20分钟;心肌硬化的概念及病变、冠状动脉性猝死的特点5分钟。
3、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8分钟;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机能紊乱期、动脉系统病变期、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50分钟;急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5分钟。
4、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27分钟。
5、风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5分钟;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包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40分钟;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皮下结节、风湿性动脉炎、风湿性脑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分钟10分钟。
6、心瓣膜病的概念、类型及原因5分钟;二尖瓣狭窄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分型10分钟;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0分钟。
三、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变特点及后果;心肌梗死的类型、病变及后果;缓进型高血压的病变及临床联系;风湿病的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的病变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四、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七、思考题1、风湿性心内膜炎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形成的赘生物有何不同?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何区别?3、风湿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的全心衰竭其病变与临床联系有何异同?4、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有何联系?5、为何会发生瓣膜双病变?第七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程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