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7分)1.对应一课一考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满一年孝服)而刘夙婴.疾病(从小的时候) B.⎩⎪⎨⎪⎧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臣以供养无主..(没有主人) C.⎩⎪⎨⎪⎧辞.不赴命(致辞)当侍东宫..(太子) D.⎩⎪⎨⎪⎧责臣逋慢..(逃避,怠慢)则刘病日笃..(一天比一天重) 解析:选D 。
A 项,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婴,缠绕。
B 项,无,没有;主,主持,做。
C 项,辞,辞谢。
2.对应一课一考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B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解析:选D 。
A 项,沐浴,此为“蒙受恩泽”,今为“洗澡”;B 项,上报,此为“向上报答”,今为“刊登在报纸上或向上级报告”;C 项,秀才,此为“优秀的人才”,今为“泛指读书人”;D 项,与现代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感君区区..怀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上堂拜舅.姑 解析:选C 。
A 项,前“又”,后“使……结束”;B 项,前“拳拳,形容感情恳切”,后“诚挚”;C 项,均为偏指一方“我”;D 项,前“舅父”,后“公公”。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臣以.供养无主 ②臣具以.表闻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④但以.刘日薄西山⑤谨拜表以.闻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②③④B.④⑤⑥C.①④⑥ D.②④⑥解析:选C。
①④⑥介词“因”,②③介词“用”,⑤连词“来”。
5.对应一课一考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则刘病日.笃A.臣具以表闻.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历职.郎署解析:选C。
例句中的“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
A 项,使动用法,使……闻。
B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D项,名词作动词,担任……职位。
6.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分)译文:(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分)译文:(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分)译文: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词或句式进行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为直译;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做到词达句顺。
关键词:(1)“无以”译为“无法”,“终余年”译为“度过她的余生”。
(2)“辛苦”译为“辛酸苦楚”,“非独”译为“不仅仅”。
(3)“陨首”译为“杀身”,“结草”译为“结草报恩”。
答案:(1)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2)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
(3)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7.名句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________________,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2)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3)愿陛下矜愍愚诚庶刘侥幸二、阅读提升(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①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②。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③,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⑤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⑥。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注】①犍为(Qián wéi):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②醮:改嫁。
③烝烝之性:热切的样子,形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④游夏:孔子的弟子子游和子夏。
⑤安乐公:刘备的儿子刘禅。
⑥虫流:指死亡。
8.对应一课一考点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慈父见背..见背:背弃我,死的委婉说法B.躬亲..抚养躬亲:亲自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D.矜愍..愚诚矜愍:夸耀解析:选D。
D项,矜愍:怜悯、怜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B.有暇则.讲学忘疲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齐桓得管仲而.霸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后卒于.家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选B。
A项,介词,因为。
B项,连词,就/连词,却。
C项,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D项,介词,在。
10.下列各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3分)(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⑤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⑥后刘终,服阕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⑤⑥解析:选C。
①句写李密孝敬祖母;⑤句写李密憎恶做从事的人;⑥句写祖母去世,李密服丧完毕。
11.结合课本及本文,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在《陈情表》中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做铺垫。
B.强调祖母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祖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解析:选D。
“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
到晋朝为官,并不是李密一向怀着的愿望,故不对。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3分)译文:(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3分)译文:答案:(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又叫李虔。
他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
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就因为思念母亲生了病。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有时间就当众讲解阐述自己的学术理论而忘了疲倦,对谯周以师礼相待,谯周的门人把他和子游、子夏相提并论。
(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郎官。
多次出使吴国,有才能且擅长辩论,吴地的人很赞赏他。
蜀国被(晋国)平定之后,泰始初年,皇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李密因为祖母年岁大,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
于是向皇上上书说: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
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父强逼母亲改变守节之志。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
我幼年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时常卧病不起;我侍奉她喝水吃药,不曾废止而离开。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您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刘氏能侥幸地安度残年。
(若您成全)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应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表文呈给皇帝,)皇帝看了表文后说:“李密的孝名,果然不假啊!”于是停止征召他。
后来刘氏病故,李密服丧完毕,又被封为洗马,到洛阳做官。
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回答说:“可以称作第二个齐桓公。
”张华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李密回答说:“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任用竖刁而身死(国灭)。
安乐公任用诸葛亮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使国家灭亡,所以说他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张华又问:“孔明说教为什么细碎?”李密说:“以前舜、禹、皋陶在一起说话,可以简洁雅致;《大诰》是和普通人说的,应该细碎。
和孔明谈论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与他旗鼓相当,所以(和普通人)说教有些细碎。
”张华赞许他的说法。
李密被派去做温地的县令,他憎恨厌恶做从事的人,曾经在给别人的信上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回到朝廷做事,但朝廷里没有能帮助他的人,于是只能改任为汉中太守,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
等到有一天在东堂设宴,皇帝下诏叫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写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