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基础知识二、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均“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他们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
作品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和骆宾王〈在狱咏蝉》等。
2“韩、柳”: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并称。
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倡导复古。
其理论核心是“文以明道”,极力突出文章的教化作用。
他们还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博采前人遗产,并强调为文贵在创新,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3“韩孟”:指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
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韩孟诗派”,他们主张:1)“不平则鸣”,即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特别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4“诗圣”: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
终生都怀着经世报国的儒家思想,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其诗歌创作和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小李杜”: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并称。
后人这样称呼是为了区别盛唐的“李(白)和杜(甫)”,李商隐和杜牧在当时诗名相当但风格并不一致。
杜牧诗雄姿英发,李商隐诗深情绵邈。
6新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的,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中唐时期白居易和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1)“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7江西诗派: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8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他们模仿李商隐,追求辞藻华丽,声韵和谐,对偶工整,但内容空虚,多是一些唱和之作,在北宋初期影响很大。
9四灵诗派:“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他们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合称“四灵”。
其诗作多描写清邃幽静的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
但由于过分注重炼字琢句,“四灵”的多数五律虽有较精警的句子,而全篇意境却不够完整。
10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创作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时人号为“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是写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语言平易浅近,想象奇特、充满奇思妙想。
三、简答题:1、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复归风雅,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他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2、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
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3、柳永对词创作的主要贡献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充分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4、周邦彦词创作的主要特点(1)回环反复,欲吐还吞的抒发。
(2)时空安排特征: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3)化用前人语,浑然天成。
(4)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因符合南宋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审美趣味,受到广泛的遵从和效法。
5、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大致可以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热情明快,清丽缠绵,质朴纯真,精巧玲珑,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作品清新中略带淡淡的哀愁;后期因为战乱,颠沛流离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词作多悲凉凄苦,意境开阔,婉约中又添豪迈奔放,既有个人的身世之感,又有家国之恨,感情沉郁,蕴含了深广的社会意义。
6、陆游诗歌的主要内容及风格陆游诗歌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主要有1)爱国主题的诗歌,自抒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
2)对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3)爱情诗,表达对前妻唐婉的怀念。
陆游诗的艺术成就:1)沉郁顿挫,雄奇奔放。
陆游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倾泻在诗中,常借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
丰富多彩的纪梦诗,构成了陆诗飘逸奔放的特点。
然而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无法摆脱的重负,所以陆游的诗风又有沉郁悲凉的一面。
陆诗的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2)清新婉丽。
悲愤的情绪出之以清丽流转的字句,情致深婉,颇有唐人绝句意境回归的迹象。
7、唐传奇主要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主要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
二、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主要作品有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陈玄祐的《离魂记》、李朝威的《柳毅传》。
三、晚唐时代传奇由盛转衰,主要作品有袁郊的《红线》、裴铏的《聂隐娘》、薛用弱的《贾人妻》、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8、盛唐边塞诗的主要特点: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特点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论述题1、初唐诗歌为盛唐诗歌繁荣做了那些准备?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
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一、在声律的技巧方面,促进了律诗的形成。
各种律诗体式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
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二、陈子昂对风骨的提倡,为唐诗开拓健康地发展道路,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为盛唐诗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主要成就: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3、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1)具有强烈社会现实意义的“诗史”,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写民生疾苦,具有既写实又传神的创作方法、谨严的风格与深厚的文字功力,一针见血地揭露统治者的本质。
2)杜诗形式上不拘一格,各体兼备,五言古诗与七言律诗成就尤为突出。
杜诗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其主要特色。
3)杜甫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引上自觉阶段。
其诗影响深远,后世许多诗家都奉杜诗为楷模。
4)诗人伟大崇高人格的鲜明表现:无论穷达总是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直面现实,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李白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1)李白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3)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跳跃性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和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二者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5)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5苏轼对词创作的贡献:苏诗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