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金锁记》教学课件
1944年8月,结集出版《传奇》。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年8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1995年9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1、童年:1920年9月30日出生,父母离异。 2、中学:圣玛丽女校 3、大学时代:受到严格的西式教育。 4、1942年香港沦陷,回到上海。1943年创作进入高 峰期。1944年与汪伪宣传部次长胡兰成结婚。 作品有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 片》、《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散文《公寓生活记趣》、《童言无忌》、《私语》 等,后结集为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出 版。
何谓海派?
• (一)、海派文学的特征 • 1、海派是20-40年代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东 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 产物。 • 2、对城市物质文明既迷恋又批判的矛盾态度。 • 3、对西方艺术技巧的学习和借鉴。
• (二)、海派文学的分期:
• 1、初期的海派:以叶灵凤、张资平为代 表。 • 2、新感觉派:以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 存为代表。 • 3、40年代的新市民小说:以张爱玲、苏 青为代表。
那种才子佳人的爱情。期间,胡兰成是有妇之夫,还和
武汉的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相恋,但是,张爱玲似乎并
不在乎这些。
1944 年两个人订下婚约。婚书:“胡兰成张爱玲签 订终生,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张爱玲曾写给胡兰成一首小诗: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里晒着太阳
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
我要一直跑进去 大喊:“我在这儿! 我在这儿呀!”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生平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回到上海投入文学创作 1943上海文坛“张爱玲年” 1943年是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玲奇迹般地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年,《沉 香屑》、《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封 锁》、《琉璃瓦》以及一些随笔相继刊出。
来。
张爱玲致胡兰成的断情信 :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而你是早已
不喜欢我了的。„„你不要来寻我,
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结尾: “我自将萎谢了 。”
此后张爱玲作品数量减少,再没有 最初的那种汪洋恣肆的才华了。
成名在一夜之间
1943年,张爱玲携带稿件和他人的推荐信 去拜访周瘦鹃。张爱玲告辞后,周瘦鹃打开
1943 年 发 表 成 名 作 《 沉 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一时洛阳纸贵, 张爱玲一夜之间,成为上海 大红大紫的明星作家。紧接 着,她又陆续发表《金锁记》 《 倾 城 之 恋 》《 琉 璃 瓦 》 《封锁》等作品。 1944 年小 说集《传奇》出版, 1945 年 出版散文集《流言》。
原名张瑛,1930年改名张 爱玲。生于上海,世家出 身。父亲是典型的遗少型 人物,母亲是西洋化的女 性。由于家庭环境影响, 个性孤独敏感, 40年代上 海著名女作家,海派小说 代表人物之一,创作擅长 心理分析。民国四大才女 (吕碧城、萧红、石评梅、 张爱玲)
家庭背景
显赫的贵族身世: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张爱玲的祖父是
张爱玲的文稿:《沉香屑─第一炉香》和
《沉香屑─第二炉香》的题目立刻引起周瘦 鹃的注意。看后几次拍案惊叹,击掌叫好。 小说文笔的用词遣句的老练,那洞察人情世 故的深刻与冷漠,令人惊叹不已。他将张爱
玲的小说放到《紫罗兰杂志》副刊号刊出,
立刻引起上海文坛一片惊叹。这位年仅二十 三岁的张爱玲,从此成为文坛风云人物。
香炉惘然看流言;倾城余韵怨半生
金锁记
张爱玲
• 《 金锁记》( 1943 )是张
爱玲自己最喜欢这部作品,
把它排在《传奇》的首位。
《金锁记》写的是没落的
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女性生
活,是张爱玲最擅长的题
材,无论是语言,还是对
人物的刻画,都达到相当
高的艺术境界。
傅雷认为: ‚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 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 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 美的收获之一。‛(《论张爱玲的小说》,1944
年5月《万象》第3年11期,转引自杨义《中国现代 小说史》457页)
夏志清说: ‚《金锁记》长达50页,据我看来,这是 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金 锁记》的道德意义和心理描写,却极尽深刻 之能事‛(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261页,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家简介
张爱玲(1920-1995)
张佩纶,外曾祖父则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
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李鸿章
曾祖父李鸿章
曾祖母赵小莲
↓
李 菊 耦
祖父张佩纶
祖母李菊耦
→
张 志 沂 , 张 茂 渊
父亲张志沂(张廷重)
母亲黄素琼
→
左二为张父, 右二为张母, 右一为姑姑
张 煐 , 张 子 静
大家族的生活,特别是那种中西文化的 混合杂交,那种没落、破碎的家庭氛围,对 张爱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张爱玲是长女, 从小被娇惯,加上家里那种特殊的氛围,有 些乖僻。常常用手抓抱她的佣人。但是,又 很有才华。三岁背唐诗,7岁就开始写小说。 十几岁读《红楼梦》、《西游记》。
张爱玲在《传奇》《再版的话》 中这样说:
‚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 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 快 …… 快,快,迟了来不及了, 来不及了!‛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 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 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 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 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 ‘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 有这惘惘的威胁。‛
5、1952年去香港,任职美国新闻处,写了 《赤地之恋》、《秧歌》。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
胡兰成是当时汪精卫政府宣传部副部长,《中华日报》
总主笔。比张爱玲大15岁。他是个多情才子,风流倜傥,
颇有文才,被张爱玲看作是知音。两个人谈诗论文,情
谊绵绵。张爱玲用‚欲仙欲死‛四个字来形容她们之间
的爱情。爱得天翻地覆,死去活来。就象言情小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