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初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人物画:唐代和五代,两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元代开始至明清,山 《韩熙载夜 水、花鸟占据了统治地位,人物画相对衰落,但元、明、清时期的 肖像画成就还较高。故重点欣赏五代、两宋的人物画。 宴图 》
五代 顾闳中
第一段:听 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 舞 第三段:宴 会间的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段:听 笛子和筚篥 (bili)演奏 第五段:宴 会结束
twd58twu
一早起来,耿老爹从箩筐里取出所有的银子,对耿正兄妹三人说:“我们把这些银子分开了带吧,这样比较安全一些。” 耿正愣了一下,说:“有这个必要吗?”耿英也说:“不用了吧爹。你带了才安全啊!”耿老爹却坚持说:“出门子的 一家人本来就应该分开来带细软盘缠什么的。这样的话,一旦一个人带的不慎丢失了,大家还能有的银子使用;否则全 部让一个人带上,万一有个闪失,那可就残嘞!”耿正和耿英觉得爹说的有理,就同意了各自少带一些。耿老爹只好把 大多数的银子仍然放回箩筐底部装好了由自己来带。开门一看,天气果然完全放晴了。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丝云 彩,雨后的空气也格外清新。父子们非常高兴,在客栈里吃了简单的早餐后,就早早地结算了这些天的食宿费用,告辞 掌柜的往那条山间小路赶去了。沿途上,雨后繁茂的树叶和青草全都碧绿碧绿的,新开的各色野花争奇斗艳,还有那干 干净净的青石板路,为父子们今日里高高兴兴的出行更是带来了莫大的乐趣。由于客栈就在大山的脚下,所以,耿家父 子四人很快就来到了客栈掌柜的说的那条陡峭的山间小路跟前。这条小路从左侧大山的底部开始,自下而上开凿在这座 青石大山的一侧。仔细望去,小路虽然还算平整,但坡度却实在是不小,而且也很长,几乎呈直线方向一直延伸到大山 的顶部。在小路的靠外一侧,是一条宽大的青石山沟。沟内的石头缝隙间只长了一些荒草,并不见任何树木。望着这条 坡度很大的青石山路,不免多少有点儿让人感觉发怵。因为父子们毕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负重爬山啊!于是,耿老爹 放下挑担,招呼耿正兄妹三个都放下行李卷来,对他们说:“咱们好好儿地歇息歇息,吃点儿干粮,喝点儿水,攒足了 劲儿再啃这块儿硬骨头吧。瞧瞧,这条山路不短,而且还真够陡峭的呢!”于是,大家都放下行李卷,舒展一下筋骨后, 分头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耿老爹从箩筐里拿出来走之前从客栈里准备的一大包春花饼和一小罐儿凉开水,大家都就着水 吃了一些。歇息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后,耿正说:“爹,我们是不是可以啃这块儿硬骨头了?”看到爹爹似乎还不想动弹, 耿直就说:“爹,你要还想歇息,就再歇息一会儿吧。我可不想再坐了。我还要赶快爬上山去看那个拦水大坝呢!”耿 英瞪了弟弟一眼,说:“你只想着赶快爬上山去看那个拦水大坝,怎么就不想一想,我们爬累了的时候可以随时靠着山 崖歇一歇,而咱爹挑着箩筐是没有办法歇息的!你就再老老实实地歇息一会儿吧!”耿老爹说:“不碍事,你们先上吧, 我稍微再歇息一会儿也走!”耿正说:“爹你就在这儿歇着。我上去后,让英子和小直子在山上看着行李卷等着,我下 来接你!咱俩轮换着往上面挑,就不至于太累了!”耿老
《采薇图》 宋 李唐
内容取材于西周初年殷贵族伯夷、叔齐,在周灭殷后不愿降周而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 只靠采薇(一种野菜)充饥,以致最后饿死的故事。画家之所以选择这一历史题材赞颂 伯夷叔齐的气节,是为了曲折地表达他对当时一部分人在异族侵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投 降主义立场的不满。画中所描绘的正是在首阳山中采薇的二人,面对画面的是伯夷,似 在倾听叔齐的议论,又像陷入痛苦的沉思,显出一种深深的忧愤之情。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赏
卷轴画:中国的卷轴画大致始于魏晋,(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 图卷》《洛神赋图卷》)唐代以后,特别是宋元明清,卷轴画成了 中国石代绘画艺术的主流,直到现在卷轴画始终是具有独特民族风 格的中国画的基本形式。卷轴画只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的装 裱形式,其主要成就突出体现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三方面。
《李白行吟图》
宋 梁楷
在人物画方面发展了大笔泼 墨的画法,他只用寥寥数笔, 就在粗犷而有变化的笔势、 浓淡干湿的墨色中,把唐代 大诗人李白的豪爽、洒脱、 和傲岸的气概,表现淋漓尽 致,跃然纸上,充他显示了 中国古代人物画另一种独特 的艺术风格。
艺术涂料 / 艺术涂料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从作品的构图、形式、事物、背景、风格看,第一眼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是两位仕女,一大一小,表 明一远一近并且服饰不同,形态迥异。画面的左边是鲜花,石头,右边是小犬和鹤加以陪衬,整个 画面景物单纯,构图简洁。仔细看,两位仕女的衣着华丽,身着彩纱、薄如蝉翼、裙摆垂地、雕花 绣凤、美丽自然。她们都梳着当时最流行的发髻,曲眉明眸、体态丰腴、浓丽华贵,而盛唐时的风 俗也就可窥一般了。从两个人和背景的情形来看应该是游春或者是宫廷生活,其中一位仕女正以花 作簪准备带在头上。鹤的刻画精细、飘逸欲仙,小狗生动可爱。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艺术同样非常繁荣,当时以人物画为主,名家辈出,周昉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画家。他的艺术 成就一部分就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唐朝名画录》中将其作品评为“神 品”,尤其称其仕女画为“古今冠绝”。《簪花仕女图》就是表现出这样的“冠绝”之处,作品取 材于宫廷贵妇人们百无聊赖的富贵生活。她们簪花、赏花、戏犬、漫步,舒适悠闲的生活掩饰不住 寥落的心情。宋人苏轼在《周昉画美人歌》中所写的“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可见画 中的人物看似安逸闲适,实则寂寞失落的一种生活状态。
清明上河图(局部
虹桥)
北宋
张择
卷长25.5×525cm 它以广阔的画面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清明时节以汴河为中心的繁荣的 社会景象。全楞从城郊的景色一直画到城内外最热闹的街市,全画的房屋和树木繁多, 描绘的各种人物达500之多,有:农民、船夫、商人各种小手工业者、官史、知识分子、 和尚、道士、江湖郎中、算命先生、各种各样的摊贩……可谓360行行行俱全,至于街道 上的各种商业、手工业活动,同样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充分显示了北宋城市生活的 繁荣,就连画中那座没有柱脚凌空架起的木结构“虹桥”,它的式样和历史文献记载也 是完全相同。凡此种种,都使《清明上河图》具有极大的历史文献价值。说明画家张择 端具备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和高度概括生活的能力。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 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 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 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 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 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 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 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