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教育哲学

分析教育哲学


4.彼得斯
理查德斯坦利 彼得斯(1919——)英国分析教育哲学 家、分析教育哲学伦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哲学协会 主席。
主要著作有:《教育的概念》(1967) 《教育哲学》(1973) 《伦理学与教育》(1966) 《教育与师范教育》(1977)
强调教育研究“是一种使人们对值得去追求的东西看 得清楚,并集中注意与此的一种方式”。
三、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
(一)教育
分析教育哲学家们认为,“教育”是人们经常使用的 概念。“教育”概念使用的范围很广,除了正规的学校教 育之外,还包括家庭、同伴群体、传播媒介、宗教等非正 式的教育。
1.对“概念”进行分析的标准
彼得斯
分析标准
不仅仅具有一些专门的技能
检查真正的教育活动的特征
所掌握的知识不是“无活力的”
4.知识
形式逻辑和数学 自然科学
对自己和他人心智的理解
道德判断和意识 美感经验 宗教主张
哲学理解
5.教学
(1)有一个有意识的进行教的人。 (2)有一个受教的人。 (3)有某种教学内容。 (4)施教者至少想要造成受教者的学。 (5)教的方法必须是从道德和教育学的角度 来讲可以接受的。
四、分析教育哲学的影响和评价
五、启发与反思
1.教育应该真正关注什么?
2.怎样处理好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奥康纳
丹尼尔·约翰·奥康纳(1914—)英国分析教育哲 学家。1933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同年任英国 政府公务员。
主要著作有:《洛克》(1952) 《教育哲学引论》(1957) 《西方哲学史》(1964) 《阿奎那的自然法则》(1968) 《教育哲学文集》(l973) 这位热心教育问题的哲学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教育 哲学分析化的趋势,将分析哲学与教育哲学结合起来。
3.谢弗勒
伊斯雷尔·谢弗勒(1923—)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 当代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1945年毕业于美国布鲁克 林学院,1952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 起任教于哈佛大学。 主要著作有:《教育的语言》1960年 《理性和教学》1973年
“我想,现在已经到时候,作为教育哲学上的一次正 当的和重要的研究,考虑如何把分析哲学应用到教育问题 上了。”
分 析 教育哲学
一、分析教育哲学的产生
逻辑原子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语义学 分析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实用主义分析哲学 批判理性主义 普通语义学
日常语言哲学
1、人们对于传统教育 哲学的不满
2、来自教育实践中出 现的问题。
分 析 教 育 哲 学
二、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
1.哈迪:分析教育哲学的先驱 《教育理论中的真理与谬误》:第一本系统明确 地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讨论教育问题的著作。
积极作用 1.这种“清思”的方法对概念的研究具有积极作 用 2.分析教育哲学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 进作用。 3.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到教育理论研究之中。 4.提高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促进了学术的研 究与发展。
消作用
1.分析哲学没有正视思维与存在之关系这一哲学 的根本问题。 2.分析教育哲学没有考虑价值和道德的问题。 3.分析教育哲学夸大了语言分析对于教育的作用。 4.语言的分析是烦琐哲学的一种新的形式。 5.分析教育哲学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检查受过教育的人的技能、态度、性向
不能将专业知识当做谋生手段
2.对教育过程的分析
有意识地使受教育者的心灵状态产生一种变化
传授知识或技能的方式 必须是在 道德等方面可以接受的
受教育者所发生的变化
标 准
必须是有意识的、 精心计划的、 朝向一个目标的
学习者必须拥有知识和理解力
3.教育目的
彼得斯认为,教育具有手段和目的两个特征,要明智地、 合理地确定教育目的,首先就要明确教育的意义。由于不同 历史时期教育的意义也不同,所以,没有普遍一致同意的教 育目的。 他认为,我们不必探求什么是教育目的,而是要明白究竞 有哪些值得达到的目的、实现这些目的的可能性以及追求这 些目的的结果。分析教育哲学家的任务仅在于澄清并鉴别有 关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