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哲学》试卷一选择题1.提倡进步教育,改革传统教育,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是(A)A.帕克B.杜威C. W尔斯D.斯坦利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A.杰克B.赫钦斯C.杜威D.阿奎那3 A提出教育的最高0标是培养儿童的徳性。
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B.发展主义教学论C.会活动中心教学论4.B提出教学要创造“儿童最近发展区”A.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B.发展主义教学论C.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5.C提出学科基本结构为教学中心,即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
A.发展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结构主义教学论6.C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特别是大批科技精英。
A.发展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结构主义教学论7.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人”A.发展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结构主义教学论8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是课程特征(B)A.现代课程B.后现代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9课程的核心闪容是科学知识(A)A.现代课程B.后现代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10教育的(C )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八.人口功能 B.育人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11.以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徳B.卢梭C.那托尔普D.涂尔干1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卢梭B.孔德C.那托尔普D.杜威13.以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B.卢梭C.杜威D.马克思14.教育的本体价值是B。
A.社会价值B.育人价值C.经济价值D.文化价值15.教育的工具价值是A。
A.社会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价值D.育人价值D.人本主义教学论D.人本主义教学论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D.后现代主义教学论16.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C”的W题而展开A.人的发展B.社会发展C.培养人D.教育实践17.教育哲学是哲学的C学科。
A.具体B.基础C.应用D. —般18.教育哲学是C结合的产物。
A.哲学和科学B.哲学和社会学C.哲学和教育学D.哲学和人类学19.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B的一门应用学科。
A.教育具体问题B.教育一般问题C.教育理论问题D.教育方法问题20.注重开发本土课程是B课程的特征。
八.现代课程B.后现代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二、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道德的阶级性3、教育价值4、因材施教5教育哲学三判断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V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X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V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V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V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X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X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V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V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V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25分)1、论述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2、教育价值论的基木问题?3、后现代知识的性质对后现代课程产生丫哪些影响?4.改造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五论述一。
试论述人本主义教学论流派主要观点。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人是具有心理潜能的,潜能的实现具有内在的倾向性;需要是潜能的自然表现,(2)教育的根木目的是培养“完整人”。
首先是各个层次的需要得以和谐实现;其次是情意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和谐统一;(3)平行课程与并行课程。
平行课程体系,包括学术性课程、社会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
并行课程与教学整合模式也应运而生,它由知识课程、情意课程和体验整合课程有机结合而成;二.评述教育史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这两种教育A的的价值取向,割裂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走向对立,因而都是不科学的。
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才是科学的。
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的所指向的就是作为个体人的发展,教育木身也不会存在。
但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条件。
因此,个体的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使人去适应他所处于的那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实体,在制定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时候完全无视个人的因素,不考虑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如求知欲的满足,美的享受和追求,以及身心健康的需要等,也可能培养出缺乏理智与情感,缺乏志趣与爱好,生活态度冷淡,精神世界贫乏的对象来。
同时,教育A的如果完全不反映人的个性的发展,也可能培养出某种“标准件”,甚至可能成为强加于人的精神因素。
六案例分析[案例1]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
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请问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
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①重认知轻情感。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重教书轻育人。
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徳生活和人格养成。
③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④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
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H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道徳的阶级性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徳都是为特定的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具有特定的阶级特征。
在阶级社会道徳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徳学说中的一条基本理论。
3、教育价值指的是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与教育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表明教育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对教育活动主体需要的适合或满意程度。
4、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学生的差别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5、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科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宄教育棊本问题的一门棊础学科,揭示教育的一般本质和规律,提供教育价值和和规范原理的一门学科。
四、简答题1 (1)在教育S的上(2)在师生关系上(3)对于知识的看法(4)在道徳教育方面(5)在教学方法上总之,在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而且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哲学,把这种哲学思想应用到教育上,强调自我发现,自由发展,自我完善;否认知识的真理性,认为知识包含有偏见;否认道德有客观标准,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是自由选择,不适当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否认教师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等等,其结果会导致取消学校和教育的倾向。
2、(1)在教育中必须实现的价值宄竟是什么价值(2)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分别具有什么样的价值(3)教育者应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3 (1)反思和改革科学课程(2)幵发本土课程(3)加强人文课程(4)在教学过程中反对知识霸权4(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实现一个确实经过周密考虑的社会改革方案。
(2)教育工作必须毫不迟延地进行这项工作。
(3)新的社会秩序必须是“真正民主”的。
(4)教师必须用民主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使他的学生相信改造主义观点的正确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