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 第七章 发酵动力学
发酵工程 第七章 发酵动力学
ds 1 dp dt YP / S dt
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
YX / S
qP qP m = YG YP YP / S
若生长阶段产物生成可以忽略,即
qP 0 YP
1 YX / S
1 m YG
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
图解法求微生物的本征参数YG和m 1/Yx/s m
X t X 0 e t 或 Nt N0ent
X—细胞浓度(g/L);N—细胞个数; t—生长时间; X0、Xt—初始微生物浓度和t时细胞浓度; N0、Nt—初始细胞个数和t时细胞个数; —以细胞浓度表示的比生长速率; n—以细胞数量表示的比生长速率。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系,分析参数变化速率,优化主要影响因素。
但研究过程中将涉及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微 生物本质特征、解决发酵工业问题的目的。
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首先研究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限制因子;
建立细胞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模型;
确定模型参数;
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
根据模型实施最优控制。
生物反应分类
一、通过细胞培养,利用细胞产生的酶系统,把培养基中的物
质转化成新的细胞及其代谢产物。
细胞
底物
新的细胞 + 代谢产物
二、在酶的作用下,底物反应生成产物。
淀粉酶
淀粉
糊精 + 低聚糖
发酵的目的
• 获得产物,提高发酵生产率,即提高微生物的催化与转化 能力。 • 降解有害底物,保护环境。 • 降解废弃底物,形成生物能源产品。 • 降解长链烃底物形成发酵产物,促进采油。
产物比生成速率
qP qS m YG YP
1 ds qS x dt
qP 1 dP x dt
ds x 1 dp m x dt YG YP dt
ds 1 dx x dt YX / S dt YX / S
qS
YX / S
qp qs YP / S
YX / S
初 始 底 物 浓 度 S0 YX/S
分批发酵中初始底物浓度对稳定期 菌体浓度的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区:菌体活性受初始 高浓度底物及高渗作用抑 制,菌体浓度与初始底物 浓度成反比。
X为菌体浓度, 为针对底物 的细胞得率,初始X0为零; S0为底物初始浓度; St为底物残留浓度。
A~B区:菌体浓度与初 始底物浓度成正比,有: X YX / S (S0 St )
1/YG
1 YX / S
m
1 YG
1/ µ
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
YX / S
qP qP m = YG YP YP / S
若生产阶段微生物生长可以忽略,
YG
0
1 YP / S
1 m YP qP
图解法求微生物的本征参数Yp和m
1/Yp/s
m
1/YP
1 YP / S
YP / S
p s
专一性得率
x YG s '
P YP s '
* 专一性用于生长的底物量△ S’ 不含用于维持能
耗及产物形成部分的用量。
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
基质消耗速率与生长、合成关系如下: 表观: dx YX / S ds ds 1 dx x
与生长相关→生长偶联型:乙醇发酵
dP dx 1/ x YP / X qP YP / X dt dt
产物的生成是微生物细胞主要能量代谢的直 接结果,菌体生长速率的变化与产物生成速率的 变化相平行。
Ks—底物亲和常数,等于 处于1/2μm时的底物浓度, 表征微生物对底物的亲和力, 两者成反比。
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
Vm [ s] v K m [ s]
受单一底物酶促反应限制的微生物 生长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
m s
Ks s
Ks 1 1 m S m
1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菌体浓度X t1
t2
t3
t4
t5
时间 t
分批发酵时典型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曲线
关于菌龄的描述
• 微生物细胞倍增时间与群体生长动力学
– 细菌:典型倍增时间1hr – 酵母:典型倍增时间2hr – 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典型倍增时间4-8hr
微生物细胞群体生长动力学是反映整个群体的生长特征,而
得率系数
• 指消耗单位营养物所生成的细胞或产物数量。其大小取 决于生物学参数(µ,x )和化学参数(DO,C/N,磷含量等) (1)生长得率系数
① Yx/s、Yx/o、Yx/kcal:消耗每克营养物、每克分子氧以及每
千卡能量所生成的细胞克数; ② Yx/c、 Yx/N、 Yx/p、Yx/Ave- :消耗每克C、每克N、每克P和 每个有效电子所生成的细胞克数; ③ Yx/ATP:消耗每克分子的三磷酸腺苷生成的细胞克数。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m s
Ks s
m s
Ks s t
ln x ln x0
x x0e
t
Monod方程:
比 生 长 素 率
m St Ks St
表征μ 与培养基中残留的 生长限制性底物St的关系
限制性底物残留浓度St
μ
残留的限制性底物浓度对微生物
比生长率的影响
m 2 1
0 -a
xm (t3<t<t4) xme -a t (t4<t<t5)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其它模型1
在无抑制作用情况下(但有底物限制存在)
S m 1 exp K S
S m KS S n
S m KS x S
发酵动力学研究方法
• 基于细胞水平展开,包括活细胞、休眠细胞(休止细胞或 静止期细胞)和死亡细胞形成产物过程的定量研究。
什么是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研究微生物生长、产物合成、底物消耗之间
动态定量关系,定量描述微生物 生长 和 产物形成 过程。
主要研究:
1、发酵动力学参数特征:微生物生长速率、发酵产物合成 速率、底物消耗速率及其转化率、效率等; 2、影响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各种理化因子;
式中n为常数 x为细胞浓度
n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其它模型2
培养液中有抑制物的情形
① 高浓度基质抑制存在的情况下
m
1 K S / S S / K is
式中,Kis为抑制常数,抑制作用越强,Kis越小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其它模型2
② 高浓度产物抑制的情况下
S m (1 kP) 线性 KS S
本章主要内容
分批发酵动力学
连续发酵动力学
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
什么是分批发酵?
• 分批发酵:准封闭培养,指一次性投料、接 种直到发酵结束,属典型的非稳态过程。
• 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通常要经历延 滞期、对数生长期、衰减期、稳定期(静止 期)和衰亡期五个时期。
分批发酵过程
典型的分批发酵工艺流程图
发酵研究的关键问题
• 提高生物催化与转化能力。 • 分子水平 酶催化反应活性 酶基因表达调控 • 细胞水平 一系列酶促反应的交互 细胞水平的综合
细胞生长、底物消耗、产物合成
• 反应器水平 一系列细胞酶促反应的集成 规模放大对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影响及控制
优化发酵过程达到高产目标的方法
• 提高转化率和效率的三个方面。 • 发酵动力学研究 对现有微生物本征动力学认识,弄清不同水平的主要影 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 菌种选育 改造、修饰和构建 • 工程措施 反应器结构及操作性能优化,提高混合、传热、传质以 及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控细胞群体的发酵能力。
a
(比死亡速率 ,s-1)
ln x ln xm at
x xme
at
分批发酵动力学
假定整个生长阶段无抑制物作用存在,则微生物生长动 力学可用阶段函数表示如下:
0 µm µ=
m s
Ks s
x0 (0<t<t1) x0e µm t (t1<t<t2) x= x0e µ (t -t ) e µt (t2<t<t3)
• Monod方程应用:
– 测定微生物对不同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s值) – 实验确定适于微生物生长的最佳底物( ?) – 比较不同底物发酵最终残留的大小( ?) – 比较不同微生物对同一底物的竞争优势,确定连续培 养的稀释率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Stationary(不生长或生长率与死亡率相等): 1 dx 0,x xmax (浓度最大) x dt dying:
不是单个微生物生长倍增的特征。 因此,菌龄是指一个群体的表观状态。
分批发酵动力学
细胞生长动力学 基质消耗动力学 产物形成动力学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微生物生长特性通常以单位细胞浓度或细 胞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来表示(μ、μn):
1 dX 1 dN 或 n X dt N dt
如何能最快最多的获得目的产物 反应动态平衡
催化剂
改变条件
破坏平衡
温度
酸碱度 浓度
采用反应动力学方法 进行定量研究
如何确定高产高效 的最佳条件?
• 课程重点:主要针对微生物发酵的表观动力学,通过 研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代谢,定量反映细胞群体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