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主动适应环保新常态,坚持环保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更加注重源头严防、过程严管、结果严惩,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争资立项成绩斐然。
1.0 水环境2014年,通过对分布在耒水、舂陵江、永乐江、武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4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达到水域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为37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86.0%,与2013年基本持平。
总的来看,郴州市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污染仅限于局部水域。
我市地表水主要表现为氨氮和氟化物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工业源排污为其主要来源。
1.1 水环境状况1.1.1 城镇生活饮用水源2014年,全市11个饮用水水源地中,小东江、山河水库、方元水库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城关松山村、龙虎洞水库、肖家山水库、盘江水库、长河水库、黄岑岭水库、大源水库、龙潭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1.1.2 主要水系地表水1、耒水干流及其支流耒水干流:11个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占18.1%;Ⅱ类水质断面4个,占36.4%;Ⅲ类水质断面4个,占36.4%;Ⅳ类水质断面1个,占9.1%。
耒水支流郴江:3个监测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1个,占33.3%;Ⅳ类水质断面1个(同心河天成桥),占33.3%;劣Ⅴ类水质断面个(梁家湾),占33.3%。
耒水支流西河:2个监测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1个,劣Ⅴ类水质断面1个,为官溪桥。
耒水支流浙水:3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
耒水支流滁水:1个监测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2、舂陵江:5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3个,占60.0%;Ⅲ类水质断面1个,占20.0%;劣Ⅴ类水质断面1个(无义河两江口),占20.0%。
3、永乐江:2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个,占50.0%;Ⅲ类水质断面1个,占50.0%。
4、武水:6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2个,占33.3%;Ⅲ类水质断面3个,占50.0%,Ⅳ类水质断面1个(芙安河老桥上),占16.7%。
各水域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耒水支流郴江、耒水支流西河、武水、耒水支流滁水、舂陵江、耒水支流浙水、耒水干流、永乐江。
与2013年相比,耒水支流西河、武水平均污染负荷指数有所下降,耒水干流平均污染负荷指数持平,耒水支流郴江、耒水支流滁水、舂陵江、耒水支流浙水、永乐江平均污染负荷指数有所上升。
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
与2013年相比,除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氟化物、硒、砷、氰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均污染指数有所上升,其它评价项目平均污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2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14年,郴州市废水排放总量22853.23万吨,比2013年增加382.87万吨,增幅1.70%。
其中,COD排放总量61191.94吨,比去年增加4.55%;氨氮排放总量6850.80吨,比去年增加3.93%。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年度比较1.2.1 工业废水排放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898.21万吨,比去年减少1.29%,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化学需氧量18617.62吨、氨氮1107.74吨、石油类46.81吨、挥发酚0.044吨、氰化物0.806吨、砷2.338吨、铅3.488吨、汞0.007吨、镉0.409吨、六价铬0.012吨、总铬4.498吨。
1.2.2 生活污水排放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13955.02万吨,比去年增加3.71%;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42574.32吨,比去年增加7.57%;氨氮排放量5743.06吨,比去年增加4.48%。
1.3 措施与行动1.3.1扎实推进湘江污染与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
遵循“控新治旧,削减存量”的治理思路,围绕“堵源头”的治理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环境准入条件,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源废水治理、尾矿库综合治理和矿山综合治理,严防历史遗留废渣重金属迁移扩散。
2014年省政府下达我市“湘江污染与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项目94个,完成92个项目。
1.3.2抓结构调整,强化源头控制。
坚持“两型”引领,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提质改造。
依法关闭、淘汰200余家小非法采选、小冶炼和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涉重金属企业,对杂、散、小企业实施整合,并进行统一入园管理。
二是严格项目环保准入。
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按照“有保有压”原则,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选址关、审批关和验收关,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不批”,严防新上高污染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项目。
三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推进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污染物减排。
全市实现了矿山由乱到治、由多到少,产业由散到合、由粗到精,经济由黑到绿、由好到优的重大转变。
1.3.3抓污染整治,消化历史欠账。
一是突出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
大力实施重金属历史遗留污染治理项目,促进流域生态恢复。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各县(市、区)长为当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全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任务以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形式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纳入年终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任务,做到任务交到底,责任追到底,事事有人抓,事事有考核,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这一系列重金属治理项目的实施,使得我市之前重金属经常超标的出境断面水质现在已经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水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是突出抓好尾矿库环境治理。
组织对尾矿库及周边环境现状摸底排查,督促尾矿库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取缔、关闭一批非法、违法和不具备安全环保条件的尾矿库,对无主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改造升级存在污染隐患的尾矿库,深度处理尾矿库排放废水,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三是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1.3.4抓生态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
一是全力保护东江湖水环境。
抢抓东江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生态湖泊机遇,扎实推进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六大类保护项目的实施,着力改善全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东江湖流域可持续发展。
未来三年,东江湖治理将可获中省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0.5亿元。
通过一批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目前,东江湖总体水质处于优良状态,一级保护区水质长期优于国家地表水二类水标准,二级保护区绝大部分水域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局部水质得到改善。
二是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坚持城乡、市县联动和点面结合,掀起新一轮城乡绿化攻坚高潮,打造一批绿化精品、亮点工程,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湘江保护和治理。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通过验收。
三是全力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保护“山青水碧”环境,精心打造“城水相依”景观,大力弘扬“人水和谐”文化,打造宜居利居乐居的山水名城。
1.3.5抓改革创新,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融资机制。
多举措并举,大手笔破解资金难题。
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有效弥补地方治理配套资金的缺口。
2010年至今,我市124个重金属治理项目共获得中、省约17.1亿元资金支持。
同时,积极探索BT、PPP、企业债券等市场化融资机制,争取更大规模融资。
坚持“容量有限、资源有价、使用有偿”理念,积极发展环保市场,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促进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二是创新落实机制。
年初把环保工作会议开到乡镇一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不定期组织“一号工程”任务落实情况督查暗访,2014年5月和7月,对各个县(市、区)的“一号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了暗访,即时掌握了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
通过开展电视问政,严格目标管理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三是创新监管机制。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管巡查,严格企业环保设施运营监管,通过完善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体系,确保环保设施依法运营、正常运营,随时掌握企业排污达标情况。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2.0 大气环境2.1 大气环境状况2.1.1 城市环境空气2014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参加统计的10个市(县、市)中,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郴州市城区、永兴县、嘉禾县、桂东县、临武县、资兴市达到了二级标准,宜章县、桂阳县、汝城县、安仁县达到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均达到了二级标准。
其中,宜章、安仁、汝城三县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一级标准(优);郴州市城区、永兴、嘉禾、桂阳、资兴、临武、桂东县空气质量状况为二级(良)。
郴州各市(县、市)四季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排序: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季节综合指数都在1.60以下,空气质量良好。
2014年,郴州市城区兴隆步行街、市职中、市审计局三个空气自动监测地面站全年日报统计天数为365天,达到一级的116天,占总天数的31.8%;达到二级标准的219天,占总天数的60%;达到三级标准的25天,占总天数的6.8%。
郴州市城区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8%。
2.1.2 酸雨我市属酸雨控制区,少数地区酸雨现象仍然较严重,属典型的硫酸型酸雨。
2014年参与全市降水统计的4市、县(市)中,郴州市城区酸雨频率为35.3%,较2013年上升了35.3个百分点。
pH年均值为5.60,较2013年pH年均值下降了0.22;永兴县酸雨频率为1.9%,较2013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
pH年均值为6.59,较2013年pH年均值下降了0.26。
2.2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2.1 工业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2014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1582.15亿标立方米,比2013年增加71.70亿标立方米,增幅4.75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44373.46吨,比去年减少2.02%,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8255.67吨,占总量的86.21%;生活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117.79吨,占总量的13.79%。
烟(粉)尘排放总量38067.27吨,比去年增加43.55%,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33954.47吨,占总量的89.20%;生活烟尘排放量4112.80吨,占总量的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