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现代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现代园林的区别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色及其发展
•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 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 • 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 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 • 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 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 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 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 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 静心斋)。 • 3.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 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 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 4.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 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 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
2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目前,园林中应用的陶瓷制品,主要有彩釉砖、无釉砖、劈 离砖、麻面砖、玻花砖、渗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以及 琉璃制品等。琉璃瓦自古以来就被作为园林中建筑物、构筑 物的优良装饰材料。此外,近年来不断涌现出的陶瓷制品的 种类和品种真可谓应有尽有、目不暇接。而常应用于园林道 路广场铺装中,产生较好效果的主要种类有麻面砖、劈离砖 等;应用于建筑、小品、景墙立面装饰的材料有彩釉砖、无 釉砖、玻花砖、陶瓷艺术砖、金属光泽釉面砖、黑瓷装饰板、 大型陶瓷装饰面板等种类。另外由陶瓷面砖、陶板、锦砖等 镶拼制作而成的陶瓷壁画,表面可以做成平滑或各种浮雕花 纹图案,兼具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于一体,具有较高艺 术价值。目前,在一些园林中已经逐步被推广使用。运用不 同色彩的陶瓷砖在水池底铺成的图案,大大增强了水池的景 观表现力。座凳水洗石面层上镶嵌了当地产的陶瓷片,粗糙 的水洗石与光洁、亮丽的瓷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景观 的特色。
西方现代园林
• 艺术形式
形式很多,大到一个景区,古代皇帝的园囿或皇家园林, 小到一家一户的私家花园。园林虽然同建筑一样,是与人 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艺术门类,但园林的建筑是为 了满足人们向往自然,享受自然美的需要,其审美欣赏功 能相比建筑更加突出。
艺术特色
• 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 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 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总体而 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的 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 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 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 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 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 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 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 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 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
中西方现代园林的区别
彭诗杰
中国现代园林
• 概述
• 中国古代园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号称世界园 林之母。但是,中国园林在经历了多重曲折后,正走出困 境,再创辉煌。 • 近现代是中国变革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现代 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科学技 术的不断创新,使中国在这个阶段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在此160年中我国的景园林学科从理论到技术也都获得 了巨大的发展。 • 近年来,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和园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不断探索、实践、提炼、总结,中国现代园林已经开始形 成理论、实践与成果齐头并进的良好氛中。 • 中国现代园林泛指适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当代园林。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 1 .传统材料的继承与扬弃 中国园林中应用石材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掇山、置石到园 林建筑的营造、石材的应用都比较广泛。除了继承和保留 的掇山、置石的功能外,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石材还广 泛应用到各种建筑、道路、小品等构筑物的面层装饰,以 及根据需要加工制作成各种景观小品。铺装和花坛的面层 材料运用,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不同色彩和质感的花岗岩板 材,使整个环境显得整洁、优雅。因地制宜选用当地石材 进行加工和处理,可形成各种园林景观小品。同时,随着 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工程材料的出现,作为结构工程材料而 应用在园林中的石材已经逐渐地减少了。
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小品、雕塑等人工要素为重心,水 土、地形、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成了拾遗补缺的点缀,心理上 的虚胜于物质上的满足。现代设计师甚至对自然的认识更加 肤浅荣和模糊,转而追求建筑小品、艺术雕塑蕴含的象征意 义,用象形或隐寓的手法,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物牵强附会 地联系在一起。 • 中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 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应发扬尊重 自然的园林传统,并改变只注重自然形态而忽视自然功能 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 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 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 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
(3) 大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融合阶段 近年来形成的大园林思想,是在传统园林和城市园林绿 地渐成系统的基础上,继承和借鉴古典园林理论、前苏联城 市系统绿地规划理论和起源于美国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建设园林式的区域、 城市甚至国家。实现大地景观规划,其实质应当是园林与建 筑及城市设施的融合,也即是说,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 市的范围内去考虑,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它强调城市 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满足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相 互交融,以提供休闲、交流、运动、活动等工作和生活环境 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等硬质景观与山石、水体和植物共 同构筑的环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创造集生态功能、艺术功 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园林。因此,大园林理论是城 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也是园林发展的必然,它使园林进入了 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融合的高级阶段,也使园林进入了对 园林艺术、园林生态和园林功能综合研究的大园林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开发研制出的陶瓷透水砖,由其铺设的场地在下雨 时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含量,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 气,对缺水地区尤其具有应用价值。目前,应用于园林中的有环保透水 砖和高强度陶瓷透水砖2种类型。前者不适应载重车通行,一般用于公 园休闲无重承载场所以及园林游步道等。后者采用了两次高温煅烧,强 度高、耐磨、防滑性能佳,可用于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等处。 • 混凝土也由于其良好的可塑性和经济实用的优点,受到各方建设者的 青睐,除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普通混凝土外,可运用在园林建设中的 类型和品种也是层出不穷。 运用于装饰路面的彩色混凝土,较好地活跃了环境的气氛o压印混凝 土,又称“强化路艺系统。是在施工阶段对未硬化混凝土运用彩色强 化剂、彩色脱模剂、无色密封剂等3种化学原料对混凝土进行固色、 配色和表面强化处理。其强度优于其他材料的路面,甚至优于一般的 混凝土路面。其图案、色彩的可选择性强,可以根据需要压印出各种 图案,产生较为完美的视觉效果和耐久性。
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 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 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 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 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 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 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 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 芬奇认为,艺术 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 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 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 高,但是,我国现代园林在观念,体制,专 业教育,设计理念,园林实践等等诸多方面 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园林学专业是城市建设 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 和建筑设计师三足鼎立,成为城市建设的主 力军,这应该成为我国园林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体系, 以指导中国现代园林实践。
现代园林理论
• 一、大园林理论 • 新兴的园林理论——大园林理论: • 1.大园林理论的萌芽 •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 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 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 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 孕育了大园林理论。 • (1) 传统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混合阶段 • 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 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 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 实上,这个时期很多的园林就是古典园林经过简易的改造后,对外开 放而形成的。这时的园林虽然结束了园林为少数人服务的狭隘,打开 了对外开放,为大众服务的“园门”,但毕竟园林还只是一个个独立 的园子,与城市建筑、街道等城市设施没有形成相互的联系。园林、 建筑、城市设施都是城市建设中的独立体,是一种简单的混合,是园 林发展的初级阶段。园林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造型和园林的观 赏性方面
(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 施的磨合阶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恶化导 致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因此产生了城市园林绿 地系统理论。该理论强调城市园林建设点、线、面 的结合,主张城市园林绿地要呈网状、放射状等系 统方式渗入城市中。此时的园林虽然注重了改善环 境的生态功能,但仍以观赏为主,缺少多重功能兼 顾。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探索服务大众、与城市结 合的途径,有了较大的发展。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 市设施虽然还存在距离和区别,但已有了一定的联 系,形成了相互的渗透和磨合。这是园林发展的中 级阶段,园林研究也进入了生态研究和城市园林系 统研究等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