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七章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性发展问题PPT课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七章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性发展问题PPT课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含义与影响因 素,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发展问题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策略。
[能力目标] 雪学会初步判定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并设 计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2020/11/3
3
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发展问题的表现
强
均衡 灵活
反应快、易兴奋、难于抑制 活泼、灵活、好交际
安静型(粘液质)
强
均衡 不灵活 安静、迟缓、有耐心、不好交际
抑制型(抑郁质)
弱
行为紧张、刻板、敏感、孤僻
2020/11/3
8
研究表明,婴幼儿的某些气质特点会影响其心理活动 和行为,同时影响亲子、师幼、同伴等社会性关系。从早 期与父母的亲子交流到后来的同伴交往,由于儿童的气质 不同,也会导致社会交往上表现出迥然的差异。
家庭内的冲突往往会成为儿童心理创伤 的背景,甚至还可能导致孩子在神经— 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2020/11/3
16
④其他因素
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比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更容易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充 分认识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出合理的 期望值,并用其所拥有的知识影响和教育子女。相反,受教育程度 较低的父母对子女的帮助有限,甚至可能因其自身的不良习惯、教 育态度与方式对子女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气质影响了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而影响到亲子、师幼 等人际关系和父母教养、教师教育的方式,而父母教养和 教师教育的方式反过来又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影响。
2020/11/3
9
2020/11/3
②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一般分为四种:忽视型、专制型、溺爱 型、民主型。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发展不管不顾,不关心也不了解孩子, 忽视孩子的需求,让其随心所欲,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指导。儿童 以后多表现为自信心较差、冷漠、情绪消极、自由散漫、社会适应 能力差等问题。如饮食、睡眠的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幼儿会产 生暴躁或拒绝行为;而依恋、尊重、爱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则会导致拒绝行为、孤僻、丧失安全感的心理,这种情况在留守家 庭里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溺爱型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无原则性地 满足儿童的所有要求,对不当行为也不加管束,容易造成儿童表现 出依赖、胆小怯懦、任性、自私、骄傲、意志薄弱、自主独立性差 等不良问题。
2020/11/3
15
③家庭结构
正常家庭结构的破坏会使学前儿童的心理适应发生困难,如父 母死亡、离婚、再婚等,往往造成儿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2020/11/3
17
(2)幼儿园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幼儿园的教育功能性更加突出,它会根据 幼儿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的要求,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 养目标的设定更符合社会化的要求。
幼儿园主要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成长以及交往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进行的。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氛 围等,包括教师与幼儿,幼儿之间,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途径。
2020/11/3
1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2020/11/3
12
“被遗忘”的孩子们
2020/11/3
13
2020/11/3
民主型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家庭氛围和谐融洽,父母尊重 理解儿童,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给孩子以自由。这种儿童较为自信, 性格开朗,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
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干预过多,温暖、关爱少。在家长的高压 专制教养中,儿童容易发展成为懦弱、顺从、缺乏自信、性格压抑、 自卑的人,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得异常反抗、冷酷、残暴。
第七章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性发展问题
2020/11/3
1
课外阅读书目
陈会昌:《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沈阳,沈阳出 版社,1995。
林崇德:《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
2020/11/3
疾病感染会使学前儿童健康水平下降,身心受到影响,从而可能会引发相 应的问题行为,如流脑、乙脑的感染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儿童的情 绪和行为问题增多。假如病毒感染听觉神经或语言中枢,则会造成儿童的听说 障碍,导致其社会交。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活动的速度、强度、稳 定性、灵活性、指向性等,它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
(一)社会性发展问题的界定: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存在较
强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外界的不良影响及个体的消极因素极易促 使儿童产生各种问题行为,在学龄前出现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调或 变态,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
十大常见问题行为:“注意力差,容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 在幼儿园坐不住,来回走动” “明显多动” “过分依恋缠人” “孤僻, 难以与同伴交往” “过分好强,处处争第一,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 评” “违拗性严重” “有睡眠问题”。
2020/11/3
18
(3)社会
对于还未真正踏入社会的学前儿童,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主要 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居住的社区环境、社会风气、影视、网络等。
开播于1969年的《芝麻街》是美国公共广播协会制作播出的儿 童教育电视节目。这个节目综合运用了木偶、动画和真人表演等各 种表现手法向儿童教授基础阅读、算术、颜色的名称、字母和数字 等基本知识,有时还教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有关研究显示,收看 《芝麻街》的学龄前儿童在字母表、数字、身体部位、形状和分类 等知识方面较其他孩子有优势。有项研究追踪一批《芝麻街》儿童 观众入学后的表现,任课教师评价这批孩子在阅读能力、词汇量、 数学技能、对上学的态度和适应性、与同伴相处方面优于其他学生。
2020/11/3
4
(二)社会性发展问题的一般表现
(1)从常模和发展规律看行为表现 (2)从行为程度看行为表现 (3)从适应环境看行为表现
2020/11/3
5
(三)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1.生物性因素 2.后天环境因素
2020/11/3
6
1.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疾病、气质等
遗传素质是个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有研究者发现有些行为 障碍是由于染色体缺损或基因突变造成。
2020/11/3
7
近代比较广为接受的是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
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而巴普洛夫则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三个基本特 征,即兴奋与抑制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不同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和行为特点
神经类型(气质) 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