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愤ppt46 人教课标版

书愤ppt46 人教课标版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 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书愤》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 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 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 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 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 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 热的感情读出。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 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 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 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 存诗2400余首。他从军南郑,充满
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 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 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 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 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 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 ,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 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 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 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 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
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 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 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 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 复事”,气势雄浑,感情 奔放,笔意明快;
•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 文集》《剑南诗稿》等, 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陆游:南宋人。(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 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1154年(29岁)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 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
❖ 连宋高宗自己也曾说:“讲和之策,断自朕 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
❖ 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 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 9300多首),能诗能词 也能散,才华横溢;
•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 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 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 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 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 瑰丢落风中。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写有两件战事。宋高宗绍兴31年(1161) 冬,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击溃金兵。第 2年,宋军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大散关。一说, 宋孝宗乾道8年(1172),陆游入王炎幕僚,积 极筹划北征,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 遭遇战。不久,王炎被调回临安,宣抚使府中幕 僚随之星散,北征成泡影。诗中,“楼船”与 “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 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 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 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 激和辛酸。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 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
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宋孝宗淳熙13年春,陆游家居山阴。时诗 人被黜在野,想山河破碎中原未复,感小人误 国世事多艰。郁愤之情喷薄而出,遂作《书 愤》。陆游曾说:“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 剑夜有声。”英雄而无用武之地,陆游开篇直 抒胸臆,把自己沉浸在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引 出如山的壮志豪情。面对南宋的苟安,诗人何 曾想过杀敌报国的事业竟会这样艰难。一个 “气”字,使全诗弥漫在志在收复中原的氛围 里。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 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 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 (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 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 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 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 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淳熙五年(1178年)(53岁),被召回临安, 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一 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 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 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 ❖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
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
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 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导入新课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 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 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 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 离骚》,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 》,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书愤》
书愤
——陆游
学习目标
• 1.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
❖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现存词共有130 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 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 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 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 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 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 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 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 “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 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用诸葛亮坚持北伐故事。诸葛亮上 表出师,忠心为主,是何等慷慨。最终“未 捷身死”,但名满天下。千载而下,有谁可 与之相提并论?诗人实际是
以诸葛亮自况,意在斥责朝廷上下 碌碌奸人苟安主降,也表明自己并 未消沉的英雄气概,恢复中原的决 心至死不渝。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 出路,转而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古 贤身上,真是万般无奈。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 又一秋。”(1172)
《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 散关”(1174)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曾从戎清渭 侧,散关巍峨下临贼。”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 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 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