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二城市化建议用时:45分钟城镇化表示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
下图为190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时段内,中印两国城镇化率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是 ( )A.中国城镇化起步早,后期快速发展B.印度城镇化起步早,后期发展缓慢C.中国城镇化年增长率一直低于1%D.印度城镇化年增长率一直高于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量快速增长B.东部城市群快速崛起C.工业化快速发展D.人口向东南沿海聚集3.为提高印度城镇化率,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B.加强城镇管理,减轻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C.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D.重视环境建设,改善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1选B,2选C,3选C。
第1题,从图中印度和中国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可知,印度城镇化起步时间较中国早,且前期城镇化率较中国高,但后期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率开始落后于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率高于1%;印度城镇化年均增长率一直低于1%。
第2题,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与城镇化率无直接关联性;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东部城市群还未快速崛起;我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口迁往东南沿海不会导致全国城镇化率快速增长。
第3题,高新技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而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低,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能性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较小,对提高印度城镇化率作用较小。
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高度之和被称为“城市个头”。
下图为四地“城市个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城市个头”排名变化说明 ( )A.芝加哥楼高已降低B.纽约城市面积扩大C.香港土地成本下降D.重庆建设用地紧张5.“城市个头”的增长体现了 ( )A.逆城市化现象蔓延B.城市空间结构变化C.城市环境问题改善D.城市服务范围缩小【解析】4选D,5选B。
第4题,芝加哥排名下降是因为其他城市的个头在继续长高;同理,纽约城市的排名下降也可能与其他城市个头长高有关,城市的面积不一定扩大;“城市个头”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价上涨。
第5题,“城市个头”增长说明城市地价在不断上涨,城市化水平在继续提高,但还未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个头”增长主要表现为商业区和住宅区楼层高度的增大,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个头”增长说明用地紧张,人口更加拥挤,城市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城市个头”增长说明城市发展快,城市的服务范围应该扩大。
(2019·山东联考)下面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如图乙所示)。
读图回答6~8题。
6.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A.节省人力成本B.提升城市形象C.阻挡雨水杂物D.防止人为践踏7.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缓解的是城市( )A.热岛问题B.内涝问题C.拥堵问题D.雾霾问题8.若图乙中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A.深圳市B.成都市C.北京市D.宝鸡市【解析】6选D,7选B,8选A。
第6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路缘石明显高于路面,可以防止行人践踏种植池,保证城市绿化效果。
第7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环保学者设计的新型种植池低于路面,在降雨后,雨水可以从路面流向种植池,并且在种植池内滞留,起到类似于海绵吸水的作用,从而减小市区内洪水在短时间内的汇集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
第8题,影响路缘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
四个城市中,深圳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强度大,更易发生大范围的积水,路缘石应最高。
(2019·河北联考)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主要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国家间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城市交通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下图示意上海、首尔和巴黎人口密度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1.根据图示,上海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B.郊区服务设施落后,人口迁移拉力不足C.中心城区交通线路狭窄,交通拥堵D.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房价高2.为了有效解决上海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交通建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由市区公交扩展到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B.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C.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D.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3.在大都市范围内,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最佳交通网络应以( )A.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B.主干道合理布局为主导C.交通网络密度适宜为主导D.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解析】1选A,2选B,3选A。
第1题,据图可知,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巴黎和首尔,说明上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太大;郊区服务设施、交通线路、土地利用结构在图中不能显示出来。
第2题,根据图示,从市中心到郊区有14 km,公交速度较慢,而且运量小,无法满足如此大的出行需求,因此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无法解决问题;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其速度快、运量大,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只会加剧交通拥堵问题;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依旧不能有效缓解交通问题。
第3题,以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以主干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密度适宜、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在节省土地和减少污染方面不如地面和地下大公交。
4.(2019·威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自200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中国、新加坡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生态城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 km的一片盐碱地上。
9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城市开发、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下图为天津主城和生态城简图。
(1)分析该生态城选址的区位优势。
(2)生态城远离天津主城区,说明它的建成对主城区的有利影响。
(3)分析该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的原因。
(4)该生态城目前常住人口约3万人,远低于35万的规划人口规模。
为提高入住率,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 km的一片盐碱地上,利用盐碱荒地,节约耕地,土地成本低;靠近铁路线,交通比较便利;由材料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第(2)题,生态城的建设目的是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能够有效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污染;生态城的建设还能减轻城区就业压力。
第(3)题,湖泊、河道等城市湿地具有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等作用。
第(4)题,要提高入住率,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岗位;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1)利用盐碱荒地,节约耕地;土地成本低;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2)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压力;减轻城区就业压力。
(3)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
(4)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政策支持,吸引人口入住。
1.(2019·天津模拟)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外墙设计成双层且存在一定空间间隔的玻璃幕墙。
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及270台雨水收集器,是一座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高层建筑。
有关上海中心大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色主要得益于先进的设计理念B.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色主要得益于充足的资金C.该建筑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立面,其主要目的是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D.双层玻璃外墙的设计是为了降低能耗【解析】选B。
上海中心大厦具备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外墙为双层玻璃幕墙、顶层有风力发电设备和雨水收集器等特色,该建筑具备这些特色的主要原因是有绿色建筑理念的指引和人们对打造超高层绿色建筑的追求;充足的资金是上海中心大厦建设的条件,但不是设计出“节能环保特色”建筑的主要原因;外观圆润、呈螺旋状而不是呈方形,有利于减少摩擦;利于引导大风快速通过,从而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双层玻璃外墙使墙体中间出现间隔,这一间隔区域能存储大量空气,可以减少室内的升温、降温幅度,有助于抵御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有效地降低室内能耗。
(2019·北京模拟)“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
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图)。
据此完成2、3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2.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3.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解析】2选C,3选C。
第2题,根据图示,“中国绿心”湘、鄂、赣之间;“中国绿心”位于第三级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
第3题,由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
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经济效益;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远好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也不是生态效益;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
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大洲中任选一个,指出该大洲的城市化发展特点。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处在快速发展中后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是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