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曾国藩(18111872年)PPT课件
曾国藩(18111872年)PPT课件
一、曾國藩為文與桐城派古文 有何同異之處?
同:皆重義法(義指內容,就 是「言有物」,以闡揚論 、孟、六經思想為主;法 指形式,就是「言有序」 ,有條理,推崇左傳、史 記)
異:湘鄉派駢散兼融,雄奇瑰 偉;桐城派古文重雅潔, 較清淡簡樸。
同:皆重義法(義指內容,就 是「言有物」,以闡揚論 、孟、六經思想為主;法 指形式,就是「言有序」 ,有條理,推崇左傳、史 記)
一、二賢者將其心之所嚮,騰 為口說而播為聲氣,蒸為習尚 ,於是徒黨蔚起。
十二、作者認為人才是怎樣產 生的?
由在位者培養(陶鑄)而來。
十三、作者認為誰負有陶鑄人 才之責?
一命(最基層)以上的官員。
十四、君子在勢者要如何陶鑄 人才?
以己之所嚮(譬如仁義)轉移 習俗。
十五、作者寫作本文是給誰看?
政治家(包括:有國家者、士 大夫、一命以上)。
十六、作者說,國君如果認同 他在本文所說的道理, 將會怎麼做?
慎擇與共天位之人。
十七、作者說,士大夫如果認 同他在本文所說的道理 ,將會怎麼做?
惴惴乎謹其心之所嚮(譬如仁 義)。
十八、本文主旨何在?
說明一命以上的君子皆當負移 風易俗,陶鑄人才之責。
结束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曾國藩是“同治中興”的重心 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 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 而且一直延續至今日。
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 渙散,則為患甚大。」 對於「士大夫習於苟安,倡為 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 痛恨入骨。
他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 人」。
他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濟 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 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
「萬物」指民(百姓); 「風」為風俗。
五、就本文來看,一般凡夫俗 子能否移風易俗?
不能。
六、「一、二人心之所嚮」與 風俗的關係為何?
此一、二人心之所嚮會影響眾 人,形成風俗。
七、人才與風俗的關係為何?
風俗由此一、二人心之所嚮形 成,蒸為習尚後,徒黨蔚起, 人才就會出現。
八、「先王」與「今之君子」 對人才的態度有何不同?
十九、當今之世,你覺得能移 風易俗的力量有哪些?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曾國藩(1811--1872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 之一。
他從湖南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 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 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 部侍郎,官至二品。
平定太平天國之亂,被封為一 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 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 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死後謚「文正」。
他一方面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 中國;另一方面不盲目排外, 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 技術。
•褒貶不一
章炳麟:「譽之則為聖相,讞 之則為元凶」
原才
文體:論說文 主旨:說明一命以上君子皆當
負轉移習俗,陶鑄人才 之責
(1)說明風俗之厚薄自乎一二人 心之所嚮。 (2)說明此一二人無論古之在朝 或今之在野,皆對民心教化大 有影響。 (3)說明一命以上君子皆當負轉 移習俗、陶鑄人才之責。 (4)重申上段之意,期勉在位者。
先王使賢者當路在勢; 今之君子則不然,不以己之所 嚮轉移風俗,陶鑄人才。
九、先王治天下時,為什麼能 達到「道一而俗同」的境 地?
先王使賢者皆當路在勢, 其風民也皆以義。
十、賢者不在位時,如何轉移 社會風氣?
將其心之所嚮(譬如仁義), 騰為口說而播為聲氣。
十一、為什麼會有「徒黨」的 出現?
異:湘鄉派駢散兼融,雄奇瑰 偉;桐城派古文重雅潔, 較清淡簡樸。
二、「風俗之厚薄,自乎一、 二人心之所嚮」中的「一 、二人」是指誰而言?
賢且智者。
三、承上題,這「一、二人」 為何能左右風俗之厚薄?
因為「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 是也。」
四、所謂「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的「萬物」和「風」各指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