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台型商业模式

平台型商业模式

一、收支来源---向谁收费?
1 谁更在意另一方?向更在意的一方收费;
2 谁所在的市场,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向不激烈的一方收费;
3 谁的需求弹性更小?向小的一方收费;
4 向谁收费交易成本更低?
二、收支来源---向谁付钱或补贴?
三、平台的定价方式
1 一次性收费,还是延续性收费;
2 考量用户习惯;
3 价格歧视。

设计单边平台模式
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平台与业务自主体
1 “平台企业”和“业务自主体”的关系
(1)要在两者之间合理分配职能(或功能),使“规模经济边界”数量级形成一定的落差。

(2)当业务自主体的设施基础、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升级后,规模经济边界可能会扩大。

此时,平台企业也应在相关方面适度升级,或者重新分配双方职能(或功能),使“规模经济边界”保持一定的数量级有落差,从而形成更稳定、可持续性更强的单边平台结构。

2 单边平台的优势
把“规模经济边界”小的业务变成一个个“分权的自主体”,把集合在一起“规模经济边界”打得业务变成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平台”。

同时两者也按照其“范围经济边界”自由组合,使单边平台的总和形成“范围经济”。

对于单边平台来说,存在两类规模经济:
(1)业务自主体的规模经济;
(2)聚合了平台企业和业务自主体的整体规模经济。

3 设计单边平台:如何进行切割和重组
(1)分解活动环节;
(2)分割职能;
(3)分拆资源能力。

4 如何提高交易价值?实现整体规模经济。

5 如何较低交易成本耗散?让交易界面标准化。

6 单边平台增强了控制力,降低了交易风险。

二、如何设计和“业务自主体”的利益分配
1 让“业务自主体”的收益和产出挂钩。

2 要让“业务自主体”的收益超过其“机会成本”。

三、单边平台的设计步骤
1 发现、创造和聚合价值空间
一个商业生态,包括活动环节、只能和资源能力等多维度的利益相关者,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相应的价值空间。

2 对利益相关者的活动环节、职能和资源能力分别进行分解、分割和分拆。

3 按照活动环节、只能和资源能力的经济边界,重新聚合成业务自主体和平台企业,并设计好交易界面。

要注意到说那个经济边界:
(1)单个业务自主体的规模经济边界;
(2)平台企业和业务自主体聚合的范围经济边界;
(3)平台企业的规模经济边界。

基本原则:
(1)规模经济边界较小、可复制性强的利益相关者应成为业务自主体,而规模经济边界较大的利益相关者应该成为平台企业。

(2)同时设计好业务自主体和平台企业之间的交易界面,使其交易过程可复制性强。

4 保护价值空间。

单边平台要建立足够的壁垒,平台企业至少需实现以下两点中的一点:
(1)让业务自主体不愿意离开平台企业,操作方式为同等条件下,相比不参与单边平台,业务自主体获得更高的收益,或者同等收益下投入的要素成本降低了。

换言之,使业务自主体的综合效益超过其机会成本;
(2)持续提高平台企业的能力,通过设施基础、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的升级,使更多环节的规模经济边界扩大,并聚合到平台企业。

从而试单边平台的规模越做越大,整体能力不断提升,对单个业务自主体的能力要求趋于下降。

5 最大化平台企业的企业价值。

平台企业的企业价值主要取决于其业务自主体的规模增长,有多少个业务自主体、业务自主体有多少收益归属于平台企业。

前者取决于扩张速度,后这取决于盈利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