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人的素质

企业文化人的素质

企业文化人的素质
企业文化人的素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

人才
战略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核心战略。

企业家如何笼络急需的人才,打造一支适应未来全球化竞争的高素质团队,这就面临着企业将如
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当前,企业文化从业人员来源有三种:1、由企业行政管理人员
转化而来;2、由党政管理人员转化而来;3、由企划管理人员转化
而来。

由于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或多或少还局限于原
有的思想模式和管理模式,因此,有许多半吊子的企业文化人恶意
屠戮和糟践企业文化,给企业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制约企业文化
建设与发展。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来看,培养一支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企业文化队伍,是满足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最迫切地
需要。

一、企业文化从业人员应该是企业中的“布道者”,具备象唐僧一样的“专”劲儿。

企业文化是什么?从汉语语言学角度理解,企业的企是“人”、“止”两部分组合,人为上,说明了人的因素是至高无上的因素,
企业是因为人而出现的。

一切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企业是人获得利
益的载体。

人下面的“止”,意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就告诉我们“止”与“得”的关系,同时也道出了做大企业的道理。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
敷文化以柔远。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和组织机构。

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
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文化在中国
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从字面意思
上理解,文化应是一个动词,无论是“化成”还是“教化”都体现
了一个行为过程。

“文”是说以什么来“化”之,以什么“化成”,文是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引伸到企业文化中就是企业所倡
导的企业精神、理念。

实际上对企业来讲“化”才是最重要的,要
达到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有一个进化的过程。

海尔作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率先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海尔文化的“教父”——海尔总裁张瑞敏在
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
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
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他认为自己
在企业里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一个“布道者”,“追求卓越、产业
报国”成为激扬一代海尔人精神源源不尽的推动力。

在海尔员工对
企业文化有很高的认可度,自觉地执行海尔文化,创造了和正在创
造着属于海尔的奇迹。

为什么说企业文化人员应该是一名布道者呢?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企业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同土地、资本、设备、人员等有形资源有机结合,能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看不见
的资源”。

丰田公司前任会长花井八郎说它“像空气一样重要,而
且像家风和国民性一样,是长年累月而形成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企业文化——“看不见的资源”是企业之“道”,企业文化人员怎
样去把这种“看不见的资源”完整而清晰地推广下去,就应该对企
业文化有一种“专”劲儿去化“道”。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唐僧。

为了到西天取经,他历尽艰难险阻,从来没有放弃和气馁,正是唐僧这股“专”劲儿,始终怀着无比的虔诚,一心向“佛”,任何困难和诱惑都没有改变
自己的信念,所以最终经历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企业文化人员在企业推广企业之“道”,就必须有着一样的虔诚。

如果自己的心中对企业文化有着动摇的念头和想法,那么,还能积
极投入地工作。

如果是口是心非的做文字游戏,那么,又将拿什么
获得广大员工的认可?
传播企业文化,就必须弄清楚企业文化受众面,企业文化的受众面是企业的员工。

那么如何做到“志同而道合”呢?企业文化是企
业的“道”,那么就必须建立认同基础上,也就是必须有共同的
“志向”,也就是企业文化中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
这类需求。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
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

他们关心
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

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
能而得到的。

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
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

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企业员工只有在满足其生存、安全需要之后,才能谈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上升到自我实现需求。

如果连最起码的生存和安全
需求都不能满足,那么再谈企业文化就无疑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企业文化也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