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
篇一: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培训手册
入户调查———信息卡登记填写篇
以下几个率,我们各级检查中是要考核的,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达到如下指标:
1、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要求达到95%以上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去除重复个案后数据库包含人口数/应纳入全员库人口总数×100%
应纳入全员库人口包括本地户籍人口(含流出人口)与流入人口。
2、准确率(已采集信息正确的人数占已采集所有人数的比例)(具体计算可能要通过逻辑审核或者是实地调查核与信息卡数据库核对结果计算)95%以上。
3、项目完整率(每人约有50项采集内容,其中每人已采集项目与总项目数的比例)(在实际计算中可能选择其中几项必须填写项来计算,如逻辑审核中重点核实的缺少必填
写项目审核)
4、数据库更新及时率(出生或者是四术发生变动时,数据库是否及时变更,数据库中出生和四术的上报日期与实际的出生日期和实际避孕措施开始日期的变更不应超过三个月或者是更短日期,否则视为不及时)
以上各项指标的高低是关系到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只有信息采集达到上述标准要求,才能为下一步全员录入奠定基础。
下面将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步骤详细叙述如下:
一、全员人口数据库要求实现以房管人,内蒙采集规范对房屋的编码要求如下:
内蒙至村级编码示意图:(系统中已经固定编码)
村级至户级示意图:(小区至户未固定编码)
二、具体到平房或楼房中编码规则如下:
如图:这个平房小区共有三排:
第一排共一列,这一列有三院,一院大门向东开,一院里有三户人家,二院大门向南,院内有两户人家,三院有一户人家;
第二排共两列,第一列共一院,院内有两户人家,第二列共有两院,第一院有两户人家,第二院有一户人家;
第三排共一列,这一列有两院人家,第一院有两户,第
二院有一户。
那么这个小区内的房屋编码依次为:
注:平房小区内的排是按从南到北,列是从东到西的,院也是从东到西,院内户是由大门起逆时针方向编号,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要预留编号。
以前内蒙采集规范要求楼房也是严格按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进行编码,现在为了便于登记和管理要求与实际相符,新规范要求如果有楼号的按实际楼号填写(以后新增楼房小区的按这个执行,以前建好的要逐步进行调整修改)小区名称是楼房的按物业名称命名,村(居)委会可按社名或实际地方名命名,小区名要马上修改。
对于楼房小区来说,一般的楼房小区内的楼房是有楼号、单元号、楼层及门牌号的,如果没有我们按下列原则进行编码:
楼号:有楼号的填写楼号,没有楼号的由南向北依次编号或由东向西,3位编码。
单元:有单元号的填写单元号,没有单元号由东向西依次编号,3位编码。
层:对于楼房填写第几层,3位编码。
号(户):填写门牌号,4位编码。
三、全员人口信息卡填写:
1、登记单位:负责采集数据的村居或者社区名称。
2、
填表人:按调查填表人的身份证姓名填写。
3、填表日期:按调查填表的公历年月日填写。
4、小区:各村居或居委会管辖的小区名称。
村的下一级单
位,编码为两位。
以下必填项:姓名、与户主关系、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出生日期、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初婚日期、婚变日期、健康状况、户口性质、居住性质。
以上项目如有差错直接计入查无此人同时计算准确率。
5、姓名:按人员的身份证名字填写,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是人员身份的唯一标识,要求按照身份证、户口簿、实际使用的优先级填写,否则影响数据库准确率以及人员重复和查无此人的现象发生。
6、统计单位标识:1-户籍地,2-现居住地(户籍非本行政村的人员在本村居住),3-登记单位(矿区、企业类)注意:是指登记建卡单位和被登记人的关系是户籍地还是指被登记人的现居住地,人户同在和本地户流出的统计单位标识选择户籍地,户籍非本行政村的人员在本村居住选择现居住地,在系统中没有此项要求。
7、与户主关系:采用gb/t4761位数字代码表(参见下表)(现居住家庭的户主)(填写本表时不允许用代码填写,用汉字)
8、身份证件类型:1-身份证、2-军官证、3-士兵身份证、4-港澳台居民身份证、5-港澳同胞旅行证、6-台胞通行证、7-护照、8-其他有效旅行证件。
9、身份证件号码:如果15周岁(含)以下的公民身份号码如果暂时无法采集,填写出生年月日。
篇二:中软城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解决方案
产品概述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国家电子政务"四大基础库"之一,属于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信息资源库和业务应用数据库。
作为管理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数据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有利于推进国家电子政
务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市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
同时,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也极大地节约了政府行政成本、节约了信息盲点造成的机会成本,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市级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加大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相关委办局的系统信息化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人口信息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现象,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立市级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旨在整合政府部门人口基础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实有人口,包含基本信息、扩展信息和业务协助信
息三个层次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部门之间人口基础信息的共享交换,为今后向各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提供人口基础信息服务奠定法规标准和实践基础。
系统建设目标主要包括:
1、建设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某市实有人口基础
信息库,覆盖某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基本完整准确的基本信息、扩展信息和共享应用信息,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数据维护更新的规范和机制,包括人口基础信息的的加载、比对和日常更新维护。
2、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基于某市政务信
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交换子平台,实现公安、民政、信息办等多个委办局业务系统相关数据的共享交换,形成全市统一的接口规范标准。
3、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人口基
础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市民提供基准服务、业务协同数据支持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
4、建
设基础设施:通过某市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上述多个委办局数据交换节点的互联,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局域网、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支撑平台,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平台与互联网的接入,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的安全体系。
5、建设健全标准法规体系:本项目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的指导、协调和优化
作用,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发挥预期效能
鉴于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涉及到公安局、劳动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地税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多个委办局,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为确保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
系统总体架构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人口基础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系统运行维护体系,it基础设施平台、数据/资源层、公共服务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和客户层。
系统业务架构
(1)、市级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依托本市电子政务外网,利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委办局数据中心进行人口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并进行采集结果和处理信息的反馈。
(2)、从各委办局采集的信息数据经过校验、比对、整合和清洗,根据不同的处理阶段进入人口基础数据库和周转数据库。
(3)、市公安局数据中心为人口基础信息库直接提供自然人基本信息,并构成比对信息库。
(4)、各委办局数据中心前置机对需要共享提交的数据
进行处理,并通过本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交并交换到人口基础信息库系统。
(5)、各委办局依托电子政务外网,通过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信息共享应用。
系统技术架构主要设计要点包括:
(1)、系统将采用多层架构体系进行业务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资源层、公共服务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和客户层。
(2)、采用中软业务基础平台(swoRd)进行系统的开发建设。
(3)、采用中软成熟的应用构件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
产品部署架构
系统功能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如下功能需求:数据库管理功能、信息管理功能、信息整合功能、基础服务功能、统计分析功能、用户应用功能、数据节点信息交换功能。
市级数据中心系统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本系统的全部功能。
参与数据信息交换的多个委办局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用户应用子系统来使用本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
对于本市不直接参与人口数据信息交换的单位,可以通过使用用户应用子系统来访问基础服务子系统和统计分析子系统。
篇三: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