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8.27”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
“5.1”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 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9.10”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 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社会生活、宗教活动等诸多方面。
2.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1)贫富差距的出现需要促使教师职业的产生 (2)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促使教师职业的产生
3.社会分工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
(1)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2)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3.教师职业是一种极具社会意义的崇高职业
(1)促进个体社会化。 (2)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3)提升综合国力。 (4)传承并创新人类文化。
二、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一)教师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 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人员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在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掌 握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 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的具体标准和内容:一是专业自身的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这 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成熟度,专业组织、制度成熟度和专业精神水平等;二 是专业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吸引力。
意思是说: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 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 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 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 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 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属于制度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 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 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 对社会、对集体履行的义务、承担责任。法 律具有强制性,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则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内心观念、 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法律是按照 特定程序制定,道德是潜移默化的。
(二)教师职业的意义
1.教师职业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
(1)教师职业古老悠久:原始社会,教师雏形就出现了。 (2)教师职业永恒:只要有人类存在,就需要教育来传承文明,推动
社会的进步。
2.教师职业是一种以育人为中心的神圣职业
(1)教师职业涉及到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 (2)教师职业是影响和改变人命运的职业。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教 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等相互关系时所 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 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学高为师----师德之基 身下为范----师德之本 热爱学生----师德之魂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教师道德原则、规范、道德范畴、修养、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明确应当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了解权利、义务,掌握一个优秀教 师的标准。
(二)调节功能
调节表现为外部调节和内容调节。外部调节主要借助师德规范的外 在要求、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来调节。内容调节则依靠内心信念和道德 良心来进行。(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的震撼人们的心 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 空。”)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 1.教师的劳动目的具有社会性责任性 2.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能动性和多样性 3.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规范性和创造性 4.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复杂性自觉性 5.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集体性和长期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 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 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关于职业的知识
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 门业务技能,以获得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的工 作,它是人们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的一般 性表征。职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是一个历史范 畴,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第二,从业人员具有专门的 技能,担负特定的社会职责。第三,它是人们长期从 事的社会活动。第四,从业人员获得合理报酬作为主 要生活来源。
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 1838个细类。教师职业归为第二大类,即“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意义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1)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2)教育形式多为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教育内容涉及到生产劳动、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育家 陶行知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
道德:
先秦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 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 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 自然。
世界教师节:每年10月5日
为纪念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 颁《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 为世界教师节。
(三)教育功能
通过师德原则、规范、范畴的学习和引导,运用说理、感化、评 价、激励、榜样示范使自己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职业
(四)促进功能。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二)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和人格完善 (三)促进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
教师节的知识
“6.6”教师节。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 月6日为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