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项羽与刘邦的读后感

关于项羽与刘邦的读后感

三一文库()/其他范文/读书笔记
关于项羽与刘邦的读后感
偶尔翻到一套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的书,正好央视在播《楚汉传奇》,我跟着父母看了半集,我一看有80集,顿时失去了网络看片的信心,于是借春节放假之际,浏览了一遍《项羽与刘邦》,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呀,很快看完,觉得是本好书,写点自己的读后感。

一是司马辽太郎其人,原名福田定一,生于1923年的大阪,卒于1996 ,百度评价他是日本右派作家,对此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司马辽太郎从小酷爱司马迁的《史记》而更名为“司马辽太郎”,他自称是取“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之意,我觉得这个名字有向司马迁学习致敬之意。

他自幼博览群书,崇尚英雄人物,1943年毕业于大阪外语学院蒙语系,1946年入京都新日本新闻社,两年后任产经新闻社记者,同时发表作品。

1961年开始专业作家的生活。

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习惯从高空俯瞰大时代,把历史上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伟大人物放在革新与守旧势力尖
锐斗争的环境中,从各方面来歌颂他们的“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

他一生著作汗牛充栋,也获得很多文学奖。

二是《项羽与刘邦》一书在日本出版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从日本人的角度研究清末汉初的历史及人物,该书1977年发表于日本杂志的重镇《小说新潮》,原题为“汉风楚雨”。

小说刊载后,立即引起轰动,读者无数,连载了两年四个月后推出单行本,更是好评如潮,很快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巨著,并成为日本史上最畅销的小说。

三是楚汉相争的传奇性。

项羽与刘邦,一个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个是屡败屡战、打不过就跑的汉代枭雄。

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双雄对诀!司马辽太郎笔下的“楚汉传奇”,既是一部双雄争斗的历史,也是一场韩信、张良、萧何、陈平、范增、项梁等风云人物权智对决的精彩大戏!
四是人物刻画深刻,在小说中,项羽一世英雄,所向披靡,何以最后兵败垓下?刘邦以一介布衣,百战百败,缘何最终屌丝逆袭,成为汉代开国皇帝?贫士韩信因何脱离项羽转投刘邦?张良运气辟谷,如何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们看到陈平的连番毒计、纪信的悲壮赴死、虞姬的温婉凄美;我们也看到赵高的变态欲望、章邯的无奈倒戈,项梁的薄命无后;即便是侯生、蒯通、郦食其、陆贾等儒士英勇无畏的行为和胆略也跃然纸上。

书中人世的善与恶、人情的义与欲、人心的险与弱,随着笔下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进场与退场,刚强与阴柔,勇猛与狡黠,引领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