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人脑的左半部支配抽象思维,右半部支配总体形象信息。

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很多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和谐的发展。

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那么怎样去培养孩子绘画能力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言语引导孩子绘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去做画。

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

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

“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
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绘画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

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
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
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

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

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三、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

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像幼儿园里的孩子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与想象的图画书。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各国民间故事,或近代创作中的《好饿的毛毛虫》、《下雨了》、《变色龙》等书,都是扩展孩子认知经验及刺激想象力的好作品。

图画书的故事结构最好有三、四段不同的情况或高潮,且要易于描绘,孩子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甚而将几个高潮加以整合,选择一段表现在画中。

四、善用琅琅上口的儿歌
除了图画书,还可以善用“儿歌”这个好帮手。

像“花儿卖香水”:小花蕾,打开门,卖香水。

小蝴蝶,飞飞飞,买香水,这朵看一看,那朵闻一闻。

这首儿歌,曲调轻快,将花与蝶拟人化,花儿、蝶儿有笑脸,花儿头发飘飘飘,粉色鲜色香四溢!内容易于理解与联想,且符合“图式期”孩子万物皆有灵的想法。

像这样简单的题材,搭配创意的联想,就能帮助孩子创造生动的画面。

以儿歌引导孩子时,最好能亲子共同带动唱,使孩子在愉悦的情境、深刻的动作体验下,领略歌词中的含义。

若孩子的作品内容稍嫌空洞,父母还可就歌词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语引导孩子大胆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发展出不同的情况。

五、陪伴孩子进入童话世界
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

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

大人千万不可画给孩子看,或要求孩子临摹,这些都会逐渐抹杀孩子对事物统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现内容的独创性。

画画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画画可以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特征的好方法,也可以激发幼儿对
美的追求。

因此,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长岭幼儿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