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与养生PPT课件
身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咽痛。 辛凉解表 常用食物:西瓜、薄荷、芦根等。
下法
泻下法,用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通泻 大便或祛除肠内积滞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病后、产后、年老体虚和 气血不足等所致虚症便秘需用润下法 者。
常用食物
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适用于 各类病人,尤其常用于疾病的恢复期,也 适用于正常人的补益。
如鸡蛋、猪肉、鸡肉、银耳等。
(二) 按食物的味分类
辛味食物
具有发散、行气、通经脉、健胃作用 用于外感、气血瘀滞、脾胃气滞等证。 生姜、葱、蒜、花椒 辛味食物多辛香走串,多食易助火伤津、耗
散阳气。 气虚自汗、热病后期、津液亏耗、失血者慎
如大豆、玉米、豆浆、猪肉、鸡蛋、花生 等。
发散类食物
易于诱发旧病,尤其是诱发皮肤疾病,或加 重新病的食物称为发散类食物。
如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蔬菜类的蘑菇、 芫荽、香椿,水产品类的虾、蟹等。
补益类食物
补益类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 滋阴的功效。
清补类食物
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清热、 泻火、解毒的功效。
某些药物有特别的饮食禁忌要求。
如萝卜可降低滋补药补性,故服 人参等滋补药时忌食。
服荆芥时忌吃鱼蟹。
五、常用饮食调护方法
汗法
解表法:用具有解表作用的饮食发汗 以疏散外邪,解除表症的方法。
外感风寒初起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食欲不 振、恶心。
辛温解表 常用食物:葱、姜等。
外感风热初起
二、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三、情志的自我调护
清净养神 养性修身 怡情快志 平和七情 思虑有度 慎避惊恐
一、饮食调护的意义
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 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 和指导。 食物与中药同源,也具有四气五味和升 降沉浮的特性。
三、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饮食有方,细嚼慢咽 调和四气,谨和五味 食宜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四、饮食宜忌
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食 辨药施食 因人施食 因时施食 特殊宜忌Leabharlann (一)辨证施食热证
宜清热、生津、养阴。 食寒凉性和平性食物。 忌辛辣、温热之品。
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 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药护理。
指对病人或健康人,分别给予环境的 特殊安排和生活的护理照料,或给予 健康方面的指导。
目的 保持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 恢复和保养正气 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以维持健康的促进和疾病的康复
一、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 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共养
凉性食物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功用。
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 喉肿痛等里热证。
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 阳气。
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
平性食物
平性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病 人饮食调养的基本食物。
但因其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别,因 而其功效也有不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体质灵活选用。
用。
甘味食物
具有和中、缓急、补益、解痉、解毒 等作用。
用于诸虚劳损、脏腑不和、拘急疼痛 等症。
如:大枣、饴糖、山药、蜂蜜等。
多食易引起脾胃气滞,出现腹胀、胸 闷、食欲不振等症。
酸味食物
具有收敛、固色涩作用。能增进食欲、 健脾开胃。
用于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 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症。
二、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 的基本方法
环境适宜
自然环境 居室环境
应通风整洁 温、湿度应适宜 保持适度的光线
顺应四时
依气候变化护理 依季节变化护理 依昼夜变化护理
生活规律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 节制性生活
一、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精神内守 情绪平和 豁达乐观
如:杏子、食醋、山楂等。 过食可导致胃酸、嘈杂、脾胃功能失调。
苦味食物
具有清热、泄降、燥湿作用。可开胃、 促进消化。
可用于热症、湿热症。 如:苦瓜等。
多食易于败胃,脾胃虚弱的病人禁食 或少食。
咸味食物
具有软坚、散结、润下等作用。 除盐以外,习惯上把大部分海产品也
归味于咸味。 过度嗜咸易损伤肾气。
寒证
宜温里、散寒,助阳。 宜食温热性食物。 忌寒凉、生冷之晶。
虚证
宜补虚益损,食补益类食物。
实证
饮食宜疏利、消导。
外感病证
宜饮食清淡。 可食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 忌油腻厚味。
其他
各类血证、阴虚阳亢证、目疾、皮肤 病、痔瘘、疮疖、痈疽等病证忌辛热 类食物。
患有疔、疮、痈疡及各种皮肤病及可 能复发的痼疾者,忌食发散类、海腥 类食物。
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进行补养和调 护者。
寒证和素体阳虚者应慎用。 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
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 助阳、散寒的功效。
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 足者。
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 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平补类食物
温性食物
具有温中、补气、通阳、散寒、暖胃等功用。 适用于阳气虚弱的虚寒证或实寒证较轻者。 温性食物比热性食物平和,但仍有一定的助
火、伤津、耗液倾向。 凡热证及阴虚有火者应慎用或忌用。 如羊肉、狗肉、桂圆肉等。
寒性食物
寒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用。 适用于发热较高,热毒深重的里实热证。 寒性食物易损伤阳气。 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患者应慎用。 如苦瓜、莴苣、茶叶、绿豆等。
利用饮食调护配合治疗是中医学的一大 特色。
调护得当
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对于正常人而言正确和科学的饮食是保持健 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二、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按食物的性质分类
热性食物
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 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 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 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如白酒、生姜、葱、蒜、花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