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摘要合作原则能够使人们的言语交际顺利地进行,礼貌原则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们为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有意的违背合作原则。

本文简单介绍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合作原则内部的联系、礼貌原则内部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在言语交际中的关系。

关键词语用学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交际Abstract Cooperation principle can make people's verbal communication smoothly, whil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can explain wh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speaking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Highlighted links within the principles of cooperation, politeness and the internal links between the two principl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communications.Key Words Pragmatic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Verbal communication前言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提出的,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才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1]在此期间,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 Paul Grice)系统的阐发了会话含义,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的理论,以达到谈话时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格莱斯合作原则的提出,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含义的研究,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就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对合作原则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2]一、合作原则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他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真实(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适量准则(Quantity Maxim)、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四条准则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上文已经说到合作原则是应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既然如此,那么如果要求会话要真实,首先就必须与所谈话题有关,即要满足真实准则之前要先满足关联准则。

例如:A:河南师范大学的性质是?B:它是一所省属重点师范院校。

C:我的高考分儿不过提档线。

在这个例子中,B的回答满足了真实准则,并且也满足了关联准则。

而C的话语单从这句话来说可能是真实的,但是C跳过了A的问题从而将话题转入了下一个话轮,与A的提问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也就无法探讨他是否遵循了真实准则。

另外,我们不难发现方式准则中要求的显豁、明确、简洁都与适量准则有关,因此,我认为在满足方式准则之前应先满足适量准则。

例如:A:请您简单谈一下对该公司的印象。

B:很好。

这可能是应聘中会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B的回答可不是一般的“简单”啊,给人的感觉是虽不难懂但很晦涩。

一个“好”字,怎么个“好”法儿,“好”在哪里,为什么觉得“好”,“好”中有没有瑕疵?不管他是出于紧张、词汇缺乏或是心里有别的想法不想继续交谈下去,但这样的回答很明显:量不足。

又如:A:小张是怎么认识小李的?B:下雨那天,他借小李了一把伞。

在这个对话中,B的回答是个歧义句,小张和小李谁是逻辑意义上的施事谁是受事就搞不清楚了。

那么我们通过句法变换插入介词去改变这个歧义句:“他借给小李了一把伞”和“他向小李借了一把伞”。

加入介词句义就明确了,很显然,B的回答也是由于量的不足。

再如:A:你刚从郑州回来吗?B:对啊,我早上吃过饭,去菜市场帮我妈买了菜,又帮我小侄儿辅导了功课,快十一点才去车站买票回来。

B的回答很啰嗦,说了很多冗余信息,其实前半句就已经很简洁的回答了A的提问。

由此可见,方式的违背多是由于量的把握不够好,晦涩、和歧义是由于信息量少而造成啰嗦则是由于量多。

从总体上来看合作原则,我认为关联准则是这四条准则中的前提。

如果与话题无关,则无法针对此话题去判断真假,也就更无所谓量的多少与表达方式是否清楚明白了。

关联准则和真实准则是就话题内容本质而言的,而适量和方式准则在我看来虽也与本质有关,但更关注的是话语的得体与否。

那么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会经常违反合作原则。

格莱斯(Grice)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1、说话人宣布不愿合作。

如在新闻媒体的采访中会经常听到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说到:“无可奉告”或一句简单的“不知道、不清楚……”这些就会导致交际的中断。

2、说话人撒谎,却又悄悄地不让听话人发觉,从而将听话人误入歧途,上当受骗。

这些最常见的就是那些传销人员,他们的传销违法活动违反了真实准则,还有一些算命先生的骗术都是违反合作原则的。

3、说话人可能面临顾此失彼的局面。

例如:A:王老师住哪儿?我明天想到她家去。

[4]B:她住河师大家属院。

在这个例子当中,B确实不知道王老师的具体地址,而只知道是在家属院,具体的哪一区哪一单元哪一户确实不清楚,那么他违反了适量准则是为了维护真实准则。

但是如果他明明不知道准确地址,却假装能说出具体的地方,那么他可能就会为了适量而违反真实准则。

4、说话人可能有意不遵守某一准则。

[3]例如:A:天快黑了,几点了现在?B:咱儿子刚放学回来。

在这一例子中,表面上看B答非所问,违反了关联准则。

但是A其实是可以从他们儿子下午放学回家的时间进行推断的。

[4]二、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在格莱斯之后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跟“合作原则”相关,“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场合、关系和方式。

一定的“场合”决定着“说什么”,一定的“关系”决定着“对谁说”,一定的“方式”决定着“怎么说”。

从总体上看,礼貌原则是以“利他”作为特征的。

具体而言,礼貌原则可分为六条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以上各项的次准则只是说话着重点不同,在我看来存在着些许的联系。

(一)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前者讲应该如何对待他人;而后者则讲如何对待自己。

例如:A:“李教授,您名誉全国,在学界也是泰斗,知道您向来爱才,希望您为逼人的拙作提一些宝贵意见。

”单此一句话就把这两个准则都表现了出来,“教授”、“名誉全国”、“泰斗”、“宝贵…”使别人多受益少吃亏,“鄙人”、“拙作”使自己少受益多吃亏。

(二)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方面。

前者规定如何看待他人,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

例如:“你懂得真多。

”“哪里,还是你懂得多。

”“你懂得多。

”“惭愧惭愧。

”“谦虚谦虚。

”“咱们别争了,这样下去没个完,您爱才我心领。

”[1]在这个例子中,看待他人“懂得真多”、“懂得多”、“谦虚谦虚”、“爱才”,看待自己“哪里”、“惭愧惭愧”。

另外,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都是针对他人的,并且要使话题得体经常要用到赞誉的词句;慷慨准则和谦逊准则都是针对自己的,同样,要慷慨,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自己必须要谦逊才行。

(三)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也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人要表达与别人的观点尽量一致,减少分歧,那么在情感上就不应是对立的、反感的。

试想在言语交际中,两个人有矛盾,在情感上是对立的,那么就同一个问题是很难达成一致的。

例如:A:“现在白菜一公斤七毛。

”B:“哪儿啊,现在市场价是一公斤七毛一。

”同样,两个人的意见老是不一致的话,那么他们的感情也会变得很不融洽的。

三、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

常言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说双方必须有着良好的交际愿望,这样才能彼此默契,言语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在非常成功而又顺利地交谈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会同时出现。

例如:1、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me tonight?B:I’d like to , but I have something urgent to do tonight. [5]在这句对话中“I’d like to,but”是很礼貌的用法,遵循了礼貌原则里面的一致准则,之后的那句话遵循了合作原则里的真实准则。

这两个原则的同时应用既准确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使双方都不至于尴尬。

再如:2、A:Mr. White, I have a flat tire .Could you give me a hand?B:I’m very sorry, but you see, I’m very busy now.[5]但是在大多数场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并不能兼顾。

例如:(一)维护礼貌原则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1、违反合作原则中真实准则。

(1)骑了十几公里的自行车,又过了吃晚饭的时间,李老师饿了。

“李老师,请在这里吃个便饭吧。

”“不,不。

不客气。

我吃过饭来的。

”李老师根本没有吃晚饭,他却说“我吃过饭来的”,违反了合作原则的真实准则,但作为班主任家访是不便在学生家里吃饭的,他的话维护了礼貌原则里面的得体准则。

[1](2)该开饭了,大家也都从客厅围坐在了餐桌前,桌上摆满了酒菜。

“实在不好意思,怠慢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家常便饭啊。

”这是咱们中国典型的待客之道,维护了礼貌原则的谦逊准则,违反了合作原则的真实准则。

但是在咱们国家,“礼多人不怪”,这种礼貌准则是受大家推崇的。

在英文交际中这样语用情境也很常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