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2).ppt
⒉十二指肠液反流:如呕吐、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综合征等,引起肝胰壶腹部括约肌松弛。
⒊酒精中毒:长期饮酒可明显增强胰腺对胆碱 能和促胰酶素的反应而引起富含酶的胰液的分 泌增加,另外,长期饮酒者胰腺溶酶体的脆性 增加,溶酶体酶可激活胰蛋白酶。
⒋胰管梗阻:结石、虫卵、肿瘤、胰液蛋白沉 淀堵塞胰管,一旦胰管内压力增高时如暴饮暴 食可胀破胰管引起胰管坏死。
PAF可能通过以下几方面介导急性胰腺炎的病 理改变:
①改变血流动力学→急性胰腺损伤; ②通过氧自由基等介质发生作用;
③具类似乙酰胆碱作用,促进胰酶分泌增加, 者一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前列腺素:PGE1、PGE2有抑制胰酶分泌, 增加胰腺血流量和细胞保护作用。
4.白三烯 5.胰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 6.肿瘤坏死因子
7.一氧化氮 可能机制: ①引起难治性血管扩张而产生胰腺低
灌注,增加了胰腺腺泡的损伤;
②对胰腺细胞有直接作用; ③激活胰腺和腹腔中的中性粒细胞而
加重胰腺细胞损伤。
8.补体。
临床表现
㈠症状
1.腹痛 呈突然发作,与饱餐和酗酒有关;腹 痛性质为持续性刀割样;以上腹部为多,其次 左、右上腹,可向左背部放射;卷曲体位和前 倾体位可使疼痛缓解;通常持续48小时,偶可 超过一周。
急性胰腺炎
概念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在不
同程度上波及临近组织和其他脏器系统,其临 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上腹痛,伴有不同程度 的腹膜炎体征,常有呕吐、发热、心率加快、 白细胞上升、血、尿和腹水淀粉酶升高。
分型
1. 病理分型: ㈠急性水肿型:约占90%,大体形态为整个外
形肿大、质地坚硬;胰周组织可有少量坏死。 显微镜下见间质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为 主,可见少量腺泡坏死,血管变化常不明显。 内外分泌腺常无损伤表现。
病因及机制
正常胰腺的保护机制:
①各种蛋白酶进入十二指肠前均处于无活性或 微活性的酶原状态,进入十二指肠后,由近端 小肠产生的肠肽酶先激活胰蛋白酶,再由胰蛋 白酶激活其他酶原。
②胰液中存在α-1抗胰蛋白酶、抗糜蛋白酶等 多种蛋白酶抑制剂以抑制胰液中存在的少量已 激活的胰酶活性。
③胰腺实质与胰管、胰管与十二指肠之间均存 在压力差,胰液的分泌压也大于胆汁分泌压。
腹痛机制:
①胰腺的急性水肿、炎症刺激和牵拉其包膜上 的神经末梢;
②胰腺的炎性渗出液刺激比邻的腹膜和腹膜后阻;
④ 胰管阻塞或伴胆囊炎、胆石症。
2.发热:多为中度发热,少数高热,一般持续5天,如发热不退或逐日升高,尤其持续2~3天 以上者,警惕胰腺脓肿。
④正常胰管具有黏膜屏障作用。
㈠病因分类
1.机械性 胆道梗阻,胰管梗阻,十二指肠反 流,操作(ERCP),手术。胆石症是急性胰 腺炎发病的两大主因之一,在我国占半数以上。
2.代谢性 酒精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以酒精中毒和胆石症引起者占80%。
3.感染性 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基病毒B、埃可病毒。
激肽释放→缓激肽↑→血管通透性↑→剧痛
酶活化
激肽↑ 白细胞浸润
弹力酶活性→血管壁弹力→血管坏死→出血
脱氧胆酸
纤维坏死
胆汁→ +
激活 胰、糜蛋白酶活化→直接消化自身组织
反流 肠肽酶 胰蛋白酶 磷脂酶→溶血磷脂酰胆↑→脂肪细胞坏死
活化 碱(卵磷脂)
感染→括约肌收缩
脂肪酶活化→皂化→血钙
酗酒
→ 细菌反流入胰管→破坏黏膜屏障+酶激活→胰腺破坏
㈡急性出血坏死型:此型少见。其基本病变为: ①胰实质坏死;
②血管损伤引起水肿、出血和血栓形成;
③脂肪坏死;
④伴随的炎症反应。
⒉按临床表现的轻重分型:
① 轻型:是指病人可有极轻微的脏器功能紊乱, 没有严重的腹膜炎体征和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 临床恢复顺利。
②重症:是指病人有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代 谢功能紊乱或出现胰腺坏死、脓肿、假囊肿等 局部并发症,病人可出现腹膜炎体征、皮下瘀 斑征等。
4.血管性 低血容量休克,结节性多动脉炎。
5.药物性 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避孕药 最重要,多柔比星(阿霉素)、氢氯 噻嗪(双氢克尿塞)也可引起。
6.其他 肿瘤,包括胰腺癌、壶腹部癌和部 分转移性癌;高脂蛋白血症。
7.特发性 中国约占15%~20%。
㈡传统认为的发病机制
⒈梗阻(共同通道)
胆石症
常见于胰腺体尾部; 4.胰腺脓肿。
㈡全身并发症
1.低血压及休克 发生休克机制: ①血液和血浆大量渗出,其失液量可达血容量
的30%; ②呕吐丢失体液和电解质; ③激肽释放酶的激活,使血液中激肽和缓激肽
水平上升,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④坏死的胰腺释放心肌抑制因子使心肌收缩不
良; ⑤并发感染或胃肠道出血。
2.消化道出血:
①呕血是应激性溃疡或胃黏膜下多发性脓肿 引起;
②便血可由胰腺坏死穿透横结肠引起 。 3.细菌及真菌感染 4.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 5.代谢异常: ① 低 钙 血 症 ; 血 钙 < 2 mmol/L 当 血 钙 <
⒊大多数有持续24~96小时的假性肠梗阻。
⒋重症患者可出现皮下青紫现象,出现在两肋 部 者 , 称 Grey-Tuner 征 ; 出 现 在 脐 部 者 , 称 Cullen征。
⒌其他:气急、胸腹水。
并发症
㈠局部并发症 1.液体积聚; 2.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坏死,伴胰周脂肪坏死,
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3.急性假性胰腺囊肿:常在发病后3~4周出现,
㈢ 炎症介质学说
1.氧衍生自由基:通过损伤DNA及蛋白质内巯 基氧化等细胞毒作用损伤细胞,另外攻击细胞 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脂质过氧化产物,使 细胞内溶酶体释放,消化酶火花导致胰腺急性 损伤。
2.血小板活化因子:它可使血小板聚集、中性 粒细胞聚集、脱颗粒→呼吸爆发→血管通透性 及氧衍生自由基增加。
3.恶心、呕吐 4.黄疸机制: ①胆管感染、胆石症引起胆总管梗阻;
②重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
③合并胰腺脓肿或胰腺假性囊肿压迫胆总管; ④合并肝脏损害等情况。
㈡ 体征
⒈轻型 腹部深压痛,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 三联征,可局限于左上腹或全腹。
⒉10%~20%患者上腹部扪及块物,为急性胰 腺假性囊肿或脓肿,一般于后4周或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