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在施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施工管理越来越体现出优势,以往的粗矿式管理方式在施工生产中越来越不适用,需要更精细更准确的高效管理,才能有效把控施工成本,为企业创造效益。
其中生产计划管理,在工程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由于以往的计划不准确,造成工期的延误,工程的窝工,使施工成本大大增加,成为企业亏损的最大管理因素。
为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项目决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在计划管理上学习和引进万科的成熟经验,采用日式计划管理模式。
自2013年承接的回龙观019地块工程开始,项目班子开始策划、学习日式管理,以应对现实要求。
工程伊始,针对以往进度管理的缺陷,借鉴万科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和经验,同时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施工阶段开始采用日式计划管理。
2、案例分析
1)在大多数施工单位中,生产计划只是为了编制而编制,计划不准确、无可操作行,起不到管控施工进度作用,对计划的认识不够,经常出现干到哪计划才到哪,对进度的滞后没有任何追踪和挽救措施,没有有效的数据分析,没有成形的计划管理手段,成为施工成本增加的致命杀手,主要增加成本有:
管理组织无序,施工顺序混乱,造成窝工或盲目抢工,租赁材料成本增加、管理费增加、月度产值降低、劳务人工成本增加、用水用电等措施费用增加等等。
2)往往项目施工过程中只使用横道图施工进度计划,无法体现工序交叉,无法把控工序交叉节点,成为计划管理较大隐患。
3)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配合无法体现,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各自施工,出现前面施工后面拆改时有发生,工种之间没有有序的组合,没有体现计划的合理性。
3、方法的选择
项目部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分析,并充分吸收万科日式管理的理念,提前
把日式计划运用于本工程。
由于本工程2#楼地上结构及装修采用日式计划管理,项目部自2013年开始与万科学习日式计划的编制与使用,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项目部已经掌握日式计划的雏形,为了地上日式计划的顺利实施,项目部在地下结构施工时开始尝试,通过三个月的试用,收效良好,从前期的计划详细编制,到后期计划过程监控、修正,本工程地下结构按计划提前一天完成,达到了目标要求。
经总结,日式计划的使用,对项目的目标管理与成本管理起到关键性作用。
4、日式计划解析
1)日式整体工期表
初装
结构
资金曲线
工序
物资采购
日式计划,即将施工现场所有计划利用简单网络图方式汇总到一张施工总计划中,本计划包括:结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初装修施工进度计划、精装修施工进度计划、材料物资采购计划、设备安拆计划、资金曲线、单层施工工序等。
整体日式计划表的作用:
1)此工期表呈图表形式
该工期表能轻松把握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流程中的关键路线,能对关键
路线中的各项作业进行重点管理,故可尽早对已延误的工期采取措施,
能较易了解各项作业的施工量与各工种所需人数、天数、机械台数及材
料数量
2)利于了解作业的先后顺序关系
・便于了解某一工序的前一工序、后续工序、并行工序
・便于前期准备
・能事前把握某工序与他工序间的衔接,便于相互间的协调配合
3)利于掌握作业的开始时间
・在网络图的表现形式下,不仅便于掌握各项作业的相关信息,更因表中记录有计划、各项政府手续、材料的安排与材料的进出场信息,故便于管理负责人核实确认
・可了解各项作业的富裕时间,实现对各项工序的高效管理
2)月工期表、周工期表
a.罗列所有作业内容
b.计算各种作业量
・用工效进行计算
c.对各种作业进行排序
・以施工工法为基础的作业程序、相关施工和衔接工序也须同时考虑d.书面的计算须接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改
・天气、窝工、休息日等实际工作时间与历时
f.重新审视施工方法、工法
3)关键线路
是所有工序路线中最耗时的路线,此路线决定工期长短→是缩短工期的着眼点。
5、推广的可能性
回龙观019地块工程,自接触日式施工进度计划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分
析,在2013年基础施工阶段开始简单尝试,通过日式施工进度计划能够有效的找到工序穿插节点,并能有效掌握材料进场时间,为一线生产提供有力依据。
2014年,2#楼地上结构及装修工程将全面推广日式计划管理,经测算,整体工期能够提前5个月,并且,其他栋号也将陆续模仿2#楼日式计划提前插入装修,为整体工程进度节约时间。
今后,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劳动用工的难求,推行日式施工进度计划将能为企业提高很多效率,并大大降低劳动用工量,为企业增效带来很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