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题精选六十六第1题【填空题】将下面相对应的歇后语有线连起来。
刘备访贤______ 路人皆知鲁肃服孔明______ 身在曹营心在汉司马昭之心______ 单刀直入周瑜打黄盖______ 五体投地关老爷赴会______ 三顾茅庐关公降曹操______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看拼音,写词语。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看拼音,写词语【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鲜:A新鲜B鲜美C少D鲜美的食物①这事鲜为人知。
______②这鱼汤味道真鲜。
______③这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桃。
______④这是大家从没吃过的河豚,来尝尝鲜。
______烦:A烦闷B厌C又多又乱D烦劳⑤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______⑥不知你说了多少遍了,我早听烦了。
______⑦在这屋子里呆了一天了,烦死了,出去走走吧。
______⑧这件事办起来要多道手续,很烦琐。
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慎重——______ 推荐——______ 接替——______ 担当——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阅读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片段,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正______我喜欢吃鱼,______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你想,______我收了人家的鱼,那______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试着写出下列历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①四面楚歌______②卧薪尝胆______③煮豆燃箕______④纸上谈兵______⑤赔了夫人又折兵______⑥完璧归赵______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______⑧负荆请罪______【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词语①辛苦②盛情【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而句子的意思不改变。
①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②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答案】:【解析】:第15题【语言表达】用下列词语造句①三顾茅庐②茅塞顿开【答案】:【解析】:第16题【语言表达】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用一段话写下来。
【答案】:【解析】:第17题【语言表达】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事关国家安危,我必须慎重。
②当时的人都很佩服祁黄羊。
【答案】:【解析】:第18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词语①推荐②慎重【答案】:【解析】:第19题【语言表达】扩句①主公让我推荐。
②人佩服祁黄羊。
【答案】:【解析】:第20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袋桔子星期六晚上,扬扬正在家里看电视。
突然,堂屋的门“笃笃”地响起来,她起身走过去,把门打开。
门外站着一位陌生的阿姨,手上还拎着一袋鲜红的桔子。
她笑着问:“你爸爸在吗?”扬扬说:“到厂里开会去了。
”“哦,那我明天再来。
”说完,就把桔子一放,转身走了。
扬扬把这袋桔子拎进房间,随手拿了一个,一边剥着吃,一边看电视。
不一会儿,爸爸回来了,看见扬扬正在吃桔子,就问:“谁给你的?”扬扬随口答道:“是一位阿姨送来的。
”爸爸问:“阿姨呢?”扬扬说:“走了。
”爸爸严肃起来:“你怎么随便收别人的桔子,还随便吃?”停了一下,又说:“爸爸是党员,又是单位领导,怎能随便收礼?”扬扬低下了头,满脸通红地说:“爸爸,我错了。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问:“爸爸,我用这钱买上一个桔子补回行吗?”爸爸这才点头说:“这才像我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上_____爸爸上街买了桔子_____补上扬扬吃的_____就拎着那袋桔子走了_____原来那位阿姨是爸爸厂里汽车修理工_____她嫌这工作脏_____不轻松_____想开汽车_____因此请爸爸帮忙_____爸爸跟她说__________三百六十行_____行行出状元_____都去开汽车_____车子坏了谁来修________爸爸的话,使那位阿姨心悦诚服,红着脸收回了那袋桔子。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第二天早上______爸爸上街买了桔子______补上扬扬吃的______就拎着那袋桔子走了______原来那位阿姨是爸爸厂里汽车修理工______她嫌这工作脏______不轻松______想开汽车______因此请爸爸帮忙______爸爸跟她说______三百六十行______行行出状元______都去开汽车______车子坏了谁来修______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悦诚服:______。
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扬扬说自己错了,她错在哪里?那位阿姨为什么要送桔子,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爸爸是怎样对待“送桔子”这件事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无【解析】:第21题【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骄阳似火。
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
路窄,人挤。
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
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
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
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
”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
”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基本不变。
立时-______ 乍放-______ 奔流-______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______ 紧锁-______ 摇摇晃晃-______【答案】:【解析】:第22题【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周瑜非常记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他。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之内就要。
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都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了草把子。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
当时江上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
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
又叫士兵一起擂鼓呐喊。
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攻。
”于是,箭像雨点一样落在那20条船边上摆的草把子上。
插得密密麻麻。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
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将要散了。
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一数共有十二三万枝箭。
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
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
”(1)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连成一句。
周瑜非常记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他。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 天之内就要。
【答案】因为周瑜非常记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他,所以他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 天之内就要。
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将描写借箭过程的语句画出来。
【答案】:无【解析】:第23题【综合题】按课文内容填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______。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______,吩咐关羽、张飞______,自己______走进去,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______,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______,诸葛亮才______醒来。
刘备______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的策略。
刘备听了______,像______。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______!【答案】:【解析】:第24题【综合题】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________,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________,潺潺的溪流________,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________。
课文内容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______,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______,潺潺的溪流______,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______。
查字典,填空。
“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用“______”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这里把______比作______。
短文中的“他们”指的是______。
这个比喻句反映了刘备______的心情。
照样子,写词语疏疏朗朗:______、______、______再读短文,短文用了“来到……,只见……”的句式描写了隆中秀丽的景色,请用这样的句式尝试写一处景色。
【答案】:无【解析】:第25题【综合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______。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______,吩咐关羽、张飞______,自己______走进去,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______,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______,诸葛亮才______醒来。
刘备______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