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快速构思方法
方法1、主题+材料定位法
确立主题,占有材料,是作文构思的关键环节。
“主题+材料定位法”就是在审题的
基础上,同步确立文章的主题和材料。
在具体的篇章中,主题和材料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构思时,我们可沿着主题和材料这两极作相应的发散思考。
举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主题+材料
A、位置决定价值
a、武则天登基实现其价值
B、位置改变,价值相应改变
b、刘翔通过奋斗登上冠军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C、位置不一定决定价值
c、小草,清洁工……平凡也有伟大的价值
D、同样的位置价值迥异
d、成克杰居高位贪赃枉法,孔繁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E、立足于岗位追求自身价值
e、水电工徐虎立足岗位,成就人生价值
F、位置有高低,价值无优劣
f、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主题+材料”的同步发展思考中。
遴选出独到新颖、具有思辨色彩的观点和材料,进行进一步深度的思考。
如F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作深度展开:其一,居高位可能无价值,如平庸的皇帝、得宠的侍臣、无作为的官员等;其二,处平凡岗位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如岗位能手、劳动模范等。
展开之后,综合归纳:位置高低不决定价值大小。
然后追问:决定个人价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主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把个人融入社
会之中,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相统一,个人价值就如水滴汇成大海,获
得永恒,得以放大。
如此构思,行文就有了深度。
“主题+材料定位法”之所以成为一种快速构思法,诀窍在于同步定位,关键在于主
题与材料互动。
主题牵引材料,材料又反过来牵引主题,连续的思维形成多种构思,多中
取优。
最佳构思一旦形成,就要集中精力作深度开掘,使之完善深入,臻于精美。
方法2、材料+故事推动法
第一步,重视材料或故事。
想一想与材料或故事相关的人,想一想相关的真实场景和
有意味的细节,是哪一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故事一定要新鲜、动听。
第二步,品析故事,感悟人生。
故事讲完后,我们可以对故事作出品析,品析故事贵
在入情入理,细致深入,品析的方向在于发现并揭示社会人生真善美的本质,并引导读者
对故事作出同样的探析。
第三步,由此及彼,再述故事。
品析中我们得到了关于社会人生真善美的本质认识,
这种认识应该触发我们想到更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完全可以聚合成另一个新颖的故事。
“又想起了一个故事”——这样,我们开始向读者讲述第二个故事。
第四步,再品故事,引导主题。
对第二个故事的分析和点评既要与第一个故事的品析
保持统一,也要在感悟和理解上发展一步,以显示同中有异。
综合对两个故事的品析,就
形成了文章的主题。
篇末点题是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
这种快速构思法主要由材料和故事推动,主题由对故事的品析彰显。
这类文章的可读
性源于故事或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阅历广泛和阅读积累深厚的同学可尝试这种构思方法。
方法3、“类因法果”构思法
“类因法果”快速构思法,既适用于议论文,也适用于记叙文。
下面我们以《心灵的
愿望》为例,介绍这种构思方法。
“类”即归类为“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文题或话题中筛选出关键词,并确立关键词“是什么”。
如《心灵的愿望》,从“类”这一角度思考,即“愿望是什么”。
其他如
《心灵的选择》即转换为“选择什么”。
至于话题作文,这种转换就要复杂许多。
如“入”与“出”,从“类”这一角度
思考,包含三个问题:什么是“入”?什么是“出”?“入”与“出”是什么关系?对“类”即“是什么”的回答,可以是科学的定义,但更多的是从考生知识经验出发给出的
操作性含义。
只要你不让它摇摆不定即可。
比如你认定“入”是近距离体察,“出”是远
距离审视,“入”与“出”是认识事物的两种方法即可。
如果你认为“入”是积极投入社
会人生,“出”是逃避社会人生,“入”与“出”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可。
“法”即“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
仍以《心灵的愿望》为例,从“法”这一
角度思考,“怎么办”即转化为“怎样去实现心灵的愿望”。
从实现心灵愿望的策略方面
去思考,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优,挑选一两个方面展开成文。
如“如何使学校成为快乐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方法:
①改革高考选拔制,以素质学分制作为选拔标准;
②改革课程,增设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③增加活动课程,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④减少训练量,增加阅读量;⑤减少考试次数,增加课外活动时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