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快速作文(共5篇)

谈谈快速作文(共5篇)

谈谈快速作文(共5篇)第一篇:谈谈快速作文谈谈快速作文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作者提出的快速作文写作方法。

2.在对写作快慢辩证认识的基础上锻炼快速作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和掌握作者提出的快速作文写作方法。

2.用课文中的方法指导快速作文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所谓“快速作文”,就是要求在40分钟内快速查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快速成文、快速修改,一气呵成,在这其中,“认真”二字要贯穿始终。

快速作文训练是多种作文能力加速度的综合训练,要想进行好这样的训练,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包括丰富的写作素材、众多的语言材料、熟练的写作技巧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快速作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快速作文每位同学都做过,考场作文就是明证,三四十分钟写满七八百字并非难事。

唐朝王勃十四岁时所作的《滕王阁序》可谓快速作文的典范。

他一口气写下近千字的美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成为人们把玩不已的千古绝唱。

这里所说的快速作文只是相对平时那种“五步一回头,十步一徘徊”的作文而言的。

文学大师鲁迅在《给叶紫》中曾说:“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地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

应该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

”中国的文学史上,虽有人为文章精雕细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但应对学生的现实升学压力,慢慢学做文章是不行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钱梦龙先生说:“学生智能的潜力很大,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开发罢了。

我一直想学生有巨大的智力潜能,关键是我们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里就引进快速作文法。

所谓快速作文法,就是将思维训练和写作技巧结合起来,使作文写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快速作文是一个具有明确指向性、具体数字目标的检测方法。

这里的“又快又好”可以量化为快速作文教学的速度目标,对高中生而言,就是“40分钟800字”。

即通过训练,使学生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在40分钟内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并能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工整。

而快速作文教学的要领是快速写作技巧训练,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

二、关于快速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拿到一个题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遇上了一个“容易”的或者“熟悉”的作文题,写起来就顺手多了。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行文速度也大大加快。

遗憾的是这种机会似乎并不多。

实际上,任何作文题目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变换一下题目,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把这些“偏、窄、怪”的题目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题目也就变得熟悉了,容易了,不成其“偏、窄、怪”了。

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例如《杂》,放到人生角度去讨论,就可以和理想、人生抉择等联系;放到社会角度去看,可以和教育、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等联系;放到文化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和艺术流派、文化发展等联系。

所以在审题立意时要引导学生产生一种联想推导的意识。

同时立意要有深度、有新意,剪裁构思力避就事论事,避免落入前人的窠臼中,力求观照人生,从人生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和新意。

江总书记在谈到创新问题时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 创新,大而言之,对国家、对民族是重要的;小而言之,对思维,对人生也是重要的。

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写出有创见的作品。

当然以上两方面都要求着重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以发散思维为突破性口,进行多角度思维。

在多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改变以往的“千文一面”。

2.结构文章是构思的宁馨儿。

只有有了新颖、缜密的构思,才能在行文时专注于语言的表达,才可能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全新面目。

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这样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 作文训练也是如此。

从内容,到形式,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贯彻到写作中去,才有可能让学生写出内容和形式兼美的文章。

为此要提高我们的布局谋篇能力,可先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议论文结构,并列式、层进式等等,再训练综合式的结构。

3.选材大多数人总感觉中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供写作,更不要说快速写作了。

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观原因,决不能归咎于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可供写作,而是我们的写作欲望未能激发,写作热情未能调动。

古人尚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况且我们现代人。

材料是俯拾即是的,关键看我们怎么积累。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分门别类地归纳一些常用的话题,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

而每个话题的材料又分为三个知识点:(1)有关话题的内涵和外延,一百字左右。

(2)有关话题的名言警句3~8 条;(3)有关话题的典型事例两个,并力求新颖活泼,与时代同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材料不充足,就难以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来。

但如果“手中有粮”,就能“心中不慌”了。

但要注意材料的积累中,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

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

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

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4.语言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

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

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

再就是学习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

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5.快速作文教学中关键的是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

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议论文的构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

训练抽象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

课堂讨论应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也就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

同时放弃传统的“指导——写作——阅卷——讲评”作文教学模式,变成“写作——评议——修改”的方法,即每次作文时,上课布置题目,不做任何提示和指导,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做完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作文进行评讲。

这样做,去掉了学生的依赖思想,逼着学生自己去动脑筋,他们往往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

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满腔热情地拥抱生活,用鲜活的心灵去感受大千世界,你的笔下就可能出现鲜明动人的形象。

热爱生活,贴近生活,关注人生,体味人生,不断提高思辨能力,你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文章就能达到生命的另一高度。

第二篇:浅谈快速作文浅谈快速作文从选择语文老师这一职业起,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就参与了西南师范大学倡导的课题实验,即快速作文教学与推广实验.通过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一、基础知识积累有句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如果学生肚里没有”货”.脑里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没有活跃而严密的思维,他一旦面对写作时,就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记;即使写出来了,文章读起来也是干瘪无味的。

所以,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

(一)自信心和兴趣.我让学生牢记一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学生的自信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是必须重视的因素。

若学生总感觉自己写不出什么文章来,更谈不上新颖的好文章,那么,他就真的写不出来,久而久之,他就厌烦写作.若学生自己认为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并且老师也经常表扬他,他就会逐渐养成喜欢写文章的习惯.我班有不少同学就在日记里说,他把写作当成一中发泄情感的手段,把日记看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向它倾诉,感觉写作就是一中释放情感的享受.(二)广泛的阅读习惯.我给学生分析伤仲永一课时,重点讲解了方仲永由少年的写作天才到成年以后变成一个平庸人的原因,着重指出他就是因为没有读书,肚里没有”货”.读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增加人的见识,训练人的思维,丰富人的语言.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课外文章,或优秀作文选,或报刊杂志,或天文地理历史,凡是能够找到的思想内容健康的读物,或每周二晚上看中央八台的电视诗歌散文,在假期里看一部中外名着.在看书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养成一种对言语的敏感习惯.我要求学生在读文章或听别人聊天时,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凡是感觉到某个词、某句话非常精彩,自己很喜欢,就用心记下来,或用笔记本抄下来,随时温习,感悟其妙处,并经常用在自己的说话和文章里去。

关于精彩语句,主要包括名言警句,诗句,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细腻的句段,谚语“俗语“对联等等.其次,对于好文章,我要求学生反复品尝起语言特点,分析其结构思路和表达技巧,并写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看法,以及由此发挥联想和想象,最大限度去补充出美文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一般文章,只要求学生浏览一下其主要内容即可.(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激励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内容可以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随想、读后感等等.督促学生天天练笔,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活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每周评出学生日记中的典范,读给全班同学听,让他们去感受别人的日记的妙处,并谈谈自己的感想.这一做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借鉴能力。

每月从学生的作文、日记中选出好文章编入班刊,尽量使每个学生的文章在一学期的班刊和校刊中发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二、思维训练思维,是把语言串成文章的一根线,一个人的思维决定着他的文章的好坏.所以,我在平常教训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训练.(一)形象思维.上课时,凡是涉及到记叙的部分,特别是记叙文、小说、诗歌时,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等形象思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画画,把自己假设为文章作者或主人公,想象出其中的情节发展,环境氛围,心理活动,头脑中的画面内容越丰富越好.我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的细微特征,并牢牢记在心里;然后用恰当的语言在本子上描绘出来.(二)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教给他们分析、概括、归纳、综合、判断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辩论,与教师“唱对台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三)怀疑精神没有怀疑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我常常抽空余时间给学生讲讲有关怀疑精神的故事,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书本与老师,挑战权威,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向学生灌输”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没有毁灭就没有新生”的观念;只要有学生提出了个人独特的看法、点子和思维,并且能够自圆其说,有根有据,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怀疑积极性,养成凡事三思的习惯,铭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的名言.三、写作速度训练首先,每次作文课时,我只给学生一个题目,或一段材料,或什么都不给(即自由作文),不作任何有关写作的提示,文体不限定,内容也不限制,要求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写出600字左右的文章,这一做法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写文章时,思维不受任何束缚,写出他们所想、所熟悉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只要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体现主题要求即可;;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思维活跃,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出现雷同的现象.其次,要求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或材料,快速审题,迅速立意,在5分钟内完成谋篇布局.用30分钟写作,5分钟自己修改.第三、每次作文时,我都向学生明确:这次作文看谁写得最快?谁写的文章最好并且字数基本上达到要求,这种竞赛制度,能最大限度刺激学生的兴趣,并且产生了时间紧迫感和压力.通过这种激励性和强制训练,学生写作速度就慢慢提高了,作文的质量也能逐渐提高.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谈谈“快速背诵”法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谈谈“快速背诵”法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