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
60%~70%。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
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最好的措施。

脑卒中的发生原因有血管性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

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等,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及时干预,防止再次发生。

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减少后遗症和残疾。

在预防脑卒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发病后的危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去除可能的危险因素,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致死、致残疾病,其高致残率超过了癌症、心脏病等疾病。

我国有500万-6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四分之三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的占40%以上。

患者一旦患病,或生命不保,或瘫痪在床,不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还给患者本人增加很大的痛苦。

为了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需要积极预防脑血管病。

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效果最大,也最重要,其针对对象是全社会的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为源头预防,主要在发病前控制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也就是根本性预防或病因预防。

其中,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一级预防之一。

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因此普通人群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应随时掌握自己的血压。

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

预防心源性脑卒中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风湿性心瓣膜病及心肌梗塞患者是心源性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非风湿性房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重要病因,多见于老年人。

筛查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也是防治心源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

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是防治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投资很少,收益却极其可观的。

认识到脑血管病的危害性,我们应该积极预防,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