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1.“围魏救赵”这一计策是《孙子兵法》中的故事。
2.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中提到的大学是剑桥大学。
3.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4.《诗》、《书》、《礼》、《易》和《春秋》合称为五经。
5.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6.拜伦是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
7.我国当代四大散文家是杨朔、魏巍、刘白羽和秦牧。
8.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而第一部诗
歌总集则是《诗经》。
9.书法四体包括真(楷)、草、隶和篆。
10.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为《红楼梦》、《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
11.高尔基是前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自传三部曲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12.《咏鹅》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中骆宾王所作。
13.《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14.鲁迅在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
15.下面的对联分别出自哪部章回体小说?(1)出自《三国演义》。
(2)出自《西游记》。
16.“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1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8.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曹丕和曹植的合称。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0.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良好惯和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可以增强语文研究的自信心。
2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4.综合性研究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6.阅读教学策略的四个环节分别是:预读、阅读、理解和交流。
二、选择题(40分)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
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左传》。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的作品。
4.王维被誉为田园诗人。
5.我国四大名亭中的“爱晚亭”是因为杜牧的诗句而成名。
6.“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的名言。
7.《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又叫作《天方夜谭》。
8.“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林黛玉创作吟唱的诗句。
9.中国古代名著《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
10.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
11.“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出自赵普。
12.“一丝不苟”中的“丝”的含义是计量单位。
13.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东林书院。
14.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作者是
王维。
1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于巨鹿之战。
1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这是古典
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篇词。
17.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骚”指《离骚》,“风”指国风。
18.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三气周瑜。
19、在《新课标语文学本》中,陶渊明被誉为文学大家。
请问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所写的?答案是B,即《醉翁亭记》。
20、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价不正确的是哪一项?答案是B,即《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并没有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而是在荒岛上孤独生活了28年。
21、“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故事发生在哪场战役?答案是B,即赤壁之战。
2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答案是A,即王熙凤。
2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
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对联中所说的
历史人物是谁?答案是C,即项羽和勾践。
24、下列成语与匡衡相关的是哪一个?答案是C,即凿壁偷光。
25、鲁滨逊在孤岛上从野人那里救来一个俘虏,他给这个俘虏起名叫什么?答案是A,即星期五。
2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叫什么?答案是B,即保尔·柯察金。
27、“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
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谁之口?答案是A,即曹操。
28、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
是哪两个人物?答案是C,即鲁智深和吴用。
2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是B,即陆游。
30、《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绝”的人物是谁?答案是B,即曹操。
31、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答案是A,即晚春。
3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答案是C,
即韩信。
33、正确的“新课标”基本理念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4、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
35、研究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七条。
36、第一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37、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38、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9、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1~2年级要多认少写,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0、在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中,应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态度、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题:
1、为了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片断:
1)先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左”、“右”二字的概念;
2)通过动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记忆“左”、“右”
二字;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加练,巩固记忆。
评分要点:(1)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研究活动,重视参与;(2)符合汉字研究的规律;(3)学生自主建构知识;(4)
目标全面、落实。
案例分析题:
1、以上教学片段采用了辩论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
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研究积极性。
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倾听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评分要点:(1)评述辩论方式的优点;(2)强调尊重学生体验和提供展示平台的重要性;(3)强调辩论对学生语言
表达和倾听能力的提升作用;(4)说明辩论教学方式对学生
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2、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教师提出了一个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将学生的生活与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话好写;教师激发了学生的作欲望,让写作变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乐趣。
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启示我们,要重视研究动机的激发,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3、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学生独立准备,指名交流。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二:学生在小组内组织交流,选出最佳句子并进行修改、练说,最后汇报交流。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研究中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
1) 两种设计都注重学生参与言语实践,但设计二更广泛
地提供了展示、交流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参与更加有效。
2) 两种设计都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言语实践。
3) 设计二注重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将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巧妙融合在一起。
4) 设计二充分利用了合作研究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修改和练说话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质量,促进了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