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川茶馆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
作者:唐黎标
来源:《烹调知识》 2018年第11期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茶文化一直源远流长。
巴蜀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产茶胜地之一,四川人从古至今一直保留着饮茶的习惯,有谚语流传:四川盆地“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
在四川,特别是成都,茶馆可谓遍布大街小巷,坐茶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茶文化在
老成都早已演变成独一无二的“茶馆文化”。
可以这么说,茶和茶馆在四川既是生活的体现,
也是文化的象征。
一、四川茶馆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中国历史上一直高举儒家思想,孔孟在宣扬“仁”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
为规范。
中国历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儒家文化中的礼仪礼节,在四川的茶文化得到了
充分体现。
首先是以茶待客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四川,要是有客来访,或者留在家中招待的话,主人会亲自给客人烹茶,又或者是一同去到茶馆,品茶聊天,反正茶是不可或缺的,客来饮茶
是四川人家庭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礼仪。
其次是以茶代酒的风俗习惯,四川人的饭局,要是主人
遇上身体不适或者需要开车的情况,总是以茶代酒来表现对客人和朋友的尊重,主人以茶敬客,说一些祝福的话,体现的是敬茶人的热情和大方,在敬茶的过程中,要彬彬有礼,然而客人也
需礼貌地以茶回敬,礼尚往来。
儒家思想还主张“和”,万事以和为贵,强调“天时、地利、人和”。
茶文化里最核心的
茶道精神恰巧也体现在这个“和”字上面。
这里的“和”既要求茶器、茶品与中庸之道相和,
还要求茶客的人品合于中庸之道。
因此,作为一个喝茶爱茶之人,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人格和道
德修养,而且在饮茶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人的沟通,尽量营造和谐的氛围,增进彼此之间的
情谊。
四川茶馆都是以舒适为主,布置相对来说都较简单,放置小方桌、竹靠椅、铜茶壶、青
花瓷茶碗等。
在老成都的茶馆里,客人们品的都是“盖碗茶”。
[1]制造这样的茶器和喝茶的氛围能给喝茶人一种在家的温馨感,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成都人生在家里,活在茶馆里。
”
如今的成都茶馆发展更加趋向于多元化。
为了使不同层面的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服务,现代
的茶馆也增加了不少功能:(1)小茶馆发展成为了商务休闲娱乐的高级茶楼,是成都人谈生意、谈工作的好去处,这里环境优雅,各种设施齐全,服务人员态度友好,服务专业;(2)茶馆还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周末闲来没事的时候,叫上三五好友,一副麻将或扑克,就可以娱乐
一下午;(3)茶馆也是老人们聚集的场所,比如,养鸽的老人都会聚集在中山街鸽市附近的茶馆,同时业余川剧爱好者是茶馆中的另一类活跃分子,他们可以定期到茶馆聚会唱戏。
以儒家的中庸、和谐为主,提倡节俭、朴素,也是茶文化所体现的茶道精神。
成都的茶馆儿,多以竹子为棚,搭配竹桌、竹椅,给人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泡茶选用的茶叶多以茉莉花茶、龙井、碧螺春、铁观音为主,茶香四溢,且价格实惠,十多块一杯的盖碗茶,能让茶客们
度过美好的一天。
二、四川茶馆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虽然道教与茶文化的渊源很少被人提及,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缘分可以说是最深的。
四川
是中国道教重要的发源地,道家的自然观[2]乃道家学说的精髓。
道无所不在,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茶文化(茶道)也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茶自然朴素的天性决定了茶
文化虚静恬淡的本质。
茶本是生长在川谷之间的野生之物,现代人提倡“真茶”的概念,就是
要保证茶叶的原滋原味,不允许在茶汤中添加香料。
川茶之所以闻名全国,就是采摘者保留了
茶原本的特征,没有添加任何人工的东西。
就比方说,味醇干鲜的蒙顶甘露茶,产自四川名山
蒙顶,采摘细嫩,保留了茶本身紧卷多毫、叶嫩芽壮的特点,另外还有茶馆常泡的碧螺春、铁
观音都保留了茶本身的滋味。
不仅如此,成都老茶馆泡茶的水也十分讲究,用来泡茶的水必须
是刚烧沸的开水,第一次水只盛半盏,等到干茶叶滋润舒展开来了,才冲第二次。
这样一来,
泡的茶能够保留茶本来的茶香味,甘甜可口。
老子说“大巧若拙”。
自然之美[3]是道家最重要的美学思想,这样的美学原则也影响了茶文化中的茶艺审美,具体表现为茶具的选择和茶馆的布局上。
道家的自然之美体现在茶器上的
审美要求就是朴素之美。
四川茶馆儿里的茶具都是茶碗、茶船、茶盖三位一体,精巧的盖碗茶具,色彩的选择上大多倾向于淡雅的青花瓷,花纹蓝白相映成趣犹如中国水墨画的黑白相间,
表现出简素的审美风格,显得纯净淡雅、清新自然,茶具实用又美观,宛如一套艺术品。
另外,成都的茶馆儿,多建在大树公园等环境清幽,景致较好的地方,布局虽简单,但是多以竹为棚,摆满竹桌、竹椅,让茶客们有一种隐逸山林,逍遥自在的感觉,置身喧闹的都市之外,能忘却
烦恼和不好的情绪,获得一份难得宁静平淡。
同时,让每位茶客都能自然平等地享受生活,享
受城市带给他们的舒服和惬意。
因此,才有了“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样的评价。
道家生命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贵生”[4]。
在道家贵生、养生思想的影响之下,茶文化开始更加重视茶的功效和作用。
四川盆地气候潮湿,人们最钟爱的食物就是火锅,同时川菜
大都以辛辣的口味为主,吃完饭不管是在家,还是在老茶馆儿里,总是会泡上一壶好茶,喝几杯,起到降火祛湿的作用。
还有老成都茶馆儿里的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的花茶,也是女孩
子们的最爱,养生又美容。
三、四川茶馆文化中的佛家思想
佛教中重要活动就是僧人坐禅修行,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僧侣的活动,禅与茶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成都有一个被称为“都市中的心灵乐士”的大慈寺禅茶堂就是禅茶相通的代表。
禅院、阳光、香炉、树荫、瓷碗花茶,在喧闹都市中,为茶客们提供一份淡泊宁静的氛围与心境。
所谓“浮生如斯,光阴翦然,每每人问禅何处,往往只在一饮中。
”就是这样的感觉。
在四川的茶馆里,有一绝就是“茶博士”[5]们的茶艺表演。
这些“茶博士”中很多都是出家的僧人,所以在武侯祠或者文殊院这样的寺庙,也是有众多茶馆存在的,随处可见他们的表演,达到了“禅茶一体”的境界。
同时“茶博士”的斟茶技巧[6],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茶与禅还有着共同的地方,体现在“悟”上,所谓“凡体验有得出,皆是悟”,茶事活动
与佛教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和文殊院等地方的茶馆儿,就有坐禅
饮茶、以茶供佛这样的活动,并有评书人讲解禅门茶礼。
儒释道思想和茶文化的结合,丰富了四川的茶馆文化的内涵。
茶之为饮,茶馆的兴盛,既
营造了一种恬淡安静,和诚处世的氛围,又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相处,体现了独特的巴蜀文化,保留了四川当地的地方特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因此,老成都的茶馆精神值得
发扬,四川的茶馆文化也值得传承。
注释
[1]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用来承托茶杯的盘子)三部分,是为了防止喝茶时茶杯倾倒。
[2]所谓“自然”,在道家指的是自己而然,道是自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3]“自然之美”就是以自然为美,在艺术手法上讲究朴拙,反对人工雕琢,在艺术风格上追究浑然天成的基本原则。
[4]所谓“贵生”,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
贵生的真谛在于把自的生命视为最宝贵的东西。
[5]所谓“茶博士”不是现代意义上高等院校农林系科中那些专攻茶叶栽培并取得博士学位的人,而是茶馆儿里煎茶、煮茶、沏茶、泡茶的师傅,得名于陆羽的《茶经》,他们茶技艺高超,有许多绝活,因此老成都茶馆儿里的茶艺表演十分精湛,主要表现在掺茶技巧上。
[6]“茶博士”的技巧: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因为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是不能恰与碗口平齐的,碗外也无一滴水珠。
这既是
一门绝技,又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茶博士”托一大堆茶碗来陈列桌上,茶碗都是有盖的,只见他们左手揭盖,右手提壶,一手翻,一手冲,左右配合,纹丝不乱,而速度又快得惊人,甚
至数十只杯,转眼间翻盖冲水即毕,桌上可以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