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大合完小教师张美生
【内容摘要】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
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即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有弹性的空间。
【关键词】优化教学设计目标意识学习兴趣弹性空间
【正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教改的主题,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
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
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对自己角色的不同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截然不同。
从教育发展来看,有效的课堂组织日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正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从单纯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变为引导学生练习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活动。
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一、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我们都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制定目标时不是太大就是不切实际。
许多课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质上是虚假的“繁荣”。
探究其原因,虽然主客观因素都有,但最根本的莫过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意识不强。
由此可见,教师自己必须做到避免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随意。
如果一节课只是为了教而教话,不管这个教师有再好的素质、再好的表演才能,这节课都是失败的或是无法完成教学目的,那就更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性了。
因此,我们要做好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
二、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位好的老师。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
”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
内容简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话,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充分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上课的开始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这段如果利用的好就会让学生较快的回到课堂,做为教师精心设计导言,正如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2、巧设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兴奋剂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
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就是设计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
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
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
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
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在这其中学生就会自我陶醉,忘记了时间,也克服了疲劳。
课堂教学的气氛也真的活了起来,每个学生也都成为了参与的一员,彼此交流,展示自我,在课堂也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3、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俗不知,要下课没下课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
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像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
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
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三、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有弹性的空间。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的不同,给教师的课堂设计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变数使教师不可能把师生的一言一行都设计好。
所以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只能是粗线条的、框架式的,具体的教学生成应该在课堂上视学生的反应和进展而定,所以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弹性的空间,要尽量做到:
1、情节不能太多。
一节课中要尽可能使情节简洁,集中,便于学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问题做深入有效地学习,以免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和教师的顾此失彼。
2、环节不能太细。
太细了,就有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不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效果,这跟传统教学的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区别。
美国教育家苏那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做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的是如此之重要。
3、问题不能太小。
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尽量减少。
试想,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学生,吃起来哪还有滋味呀。
要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这里就要求我们要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要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多一点事先的准备就多一些成功的把握。
总而言之,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有效的进行的,因此也只有这样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新课程改革才能更顺利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国新《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青海教育2006年第一、二期;
2、韩云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中国科技博览2010 第22期;
3、曹秀云《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6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