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主题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

最新主题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


1、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个体差异); 1、圣人化(责怪学生出错); 2、
2、学生是未完成的人(包容出错、 成人化(斥责学生的童心、 童趣、
相信发展潜能、塑造健全人格); 好奇); 3、机械化(整齐划一的
3、学生是主体的人(自主建构、 操练,同一规格的装知识容器) ;
是学会不是教会的、积极性、主动 4、奴性化(逆来顺受)。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三、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1、教学要求
2、教学分析
3、设计思路
4、教学目标
5、重点难点
6、教学设备
7、教学过程
8、板书设计
9、教学反思
1、教学要求
教学设计首先要把握《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学设计最根本依据, 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才能理解编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主讲:张贤祺
主题: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
时间: 20XX 年 7 月 6 日上午 8:30
地点: 301 室
一、感受传统备课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比较项目
传统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中心 对象 依据 教材观
学生观 变通性
教师如何“教”?以“教”为中 心, 以“教”代“学”,强调“教” 的设计
性、自主选择)。
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
备课所得的教案,它的内容是预 完成,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
设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强调教 整,教学设计贯穿于课前(设计方
案的忠实执行
案)、课中(调整方案执行)和课
后(教学反思)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产物
设计方案=教学 +学案 +教学目标
教案: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 (三维)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
学生如何 “学”?以“学”为中心, 以“学”论“教”,强调“学”的 设计
备教材、教法:备课基于对教材 知识点的传授,教案就是教学实 施的脚本
备学生 : 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教学大纲、教师经验。针对一维 系统科学。针对三维教学目标(知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主要代表人物:(德)H.海姆佩尔
(5)多元智能理论 德纳
主要代表人物: 1983 年由(美)霍华德.加
(6)发展性教学理论 (7)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苏)赞科夫 主要代表人物:(苏)巴班斯基
(8)合作教育学理论 (9)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苏)阿莫纳什维利 主要代表人物:(美)冯.格拉斯菲尔德
教学过程)
学策略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教学
评价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概述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 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
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
课堂教学设计以分析教与学需求为基础, 以形成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方案为目 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指向是教与学目标的达成;
其具体产物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
1、教学理论 (1)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2)掌握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 ( J.S.Bruner)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姆( Benjamin S.
Bloom ) (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4)范例教学
(10)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伊、格里芬
主要代表人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康、福柯、利奥塔、霍
2、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纳;班杜拉
主要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2)认知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
尔;加涅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
通过什么渠道
教学媒体
To Whom
对谁
教学对象即学生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
教学目的
Where
在什么情况下
教学环境
4、系统科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 学生、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多因素、 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所以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就是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 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 精确地考察对象, 以求得整体获 得最佳功能的科学方法。 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 学理论、突变论)、非线性科学(孤立波、混沌、分形)统称为系统科学。 系统理论主要研究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揭示了既存系统是如何通过信息反 馈来控制系统,维持系统稳定的; 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和揭示系统是如何创生, 如何利用信息交流将不同部分 组织起来而形成整体,以及系统如何演化等问题的。 非线性科学主要研究各类系统中非线性现象的共同规律。
写者的意愿和教材特点、弄清楚教材的来龙去脉、知道教材的内含和外延、 把握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教学设计做好基础性准备。
(2)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会
存在的困难)
(3)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是教学设计必须要
做到的一个环节。
“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
强调出发点
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 通过启发给学生提供发展智能
3、传播理论
按照传播理论的观点, 教学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互传播过程, 包括信息从教
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的过程和信息从学生传播到教师的过程, 也即是师生人际交
流的过程。所以教学设计应以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之一。
7w 公式
Who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Says What
说什么
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l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权威化”的教材观:将重心放 在分析教材、梳理知识、强化考 点等方面。 以“课本为本” 的“教 教材”,会使师生教学的积极性、 创造性受到压抑和限制。
“材料式”的教材观:将重心放在 对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 的规划,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 学习。立足于学生的认知与发展, 灵活地“用教材”,体现了“以人 为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