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设施选址与布置
(4)计算时间损失系统或效率
时间损失系数为:
L
S r Te i
i 1 S
S r
100%
(4-8)
效率为:
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总时 间 T (4-9) 实际工作地数目 节拍 S r
(5)评价方案
• 通过对平衡方案的时间损失率与效率的分析,对 平衡方案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继续寻找新的方 案。 – 装配线平衡就是把生产线的各工序进行组合成 不同的工作地,使每个工作地的组合工作时间 等于节拍或者成节拍的整数倍关系。
因为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常规的定量模型一般只考虑一种因素,比如 中心法只从成本的因素进行决策.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多因素的综合评 价法. 多因素的评价方法,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评价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 有关多目标的评价方法与模型。
3.运输模型
运输问题的基本模型如下:
3.运输模型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下:
表4-8 景点之间的游客日流量(单位:人)
A A B 360 C 550 D 130 E 180 F 195
B
C D E F
620
510
885
331
30 228
80
180 480 343
3.从一至表法
从-至表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设备布置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从-至 表列出车间内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已对角线元素为基准计算机器之间 的相对距离,从而找出整个车间物料运量(成本)最小的布置。该方法 适合与工艺专业化的生产车间内部的设备布置。 从-至表分析法基本分析思路是: (1)首先根据车间的生产零件情况,选择典型零件,制定工艺路线,所 需的设备,确定工艺路线表。 (2)根据零件工艺路线表,统计不同设备之间的零件移动次数,得到一 个车间的设备之间的移动次数从-至表(矩阵表)。 (3)分析与改进从-至表,把运输次数多的放在相邻位置,通过不断的 试探,选择使车间内零件的加工过程总运输次数最少,或者总运输成本 最小的布置。 (4)根据其他因素进行调整。
一、选址因素考虑
1. 2. 3. 4. 5. 6. 7. 选择接近原料供应的地区。 选择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选择有利于职工生活的地区。 选择接近能源动力供应充足的地区。 选择劳动力充足与费用低的地区。 选择劳动生产率高的地区。 其他因素。
二、选址的评价方法
1. 2. 3. 4. 量-本-利模型 综合评价法 运输模型 重心法
•
应用范例4-6
• 某厂一条电子生产线,每日工作两班,每班8小时,工人 统一每班休息15分钟,计划出产800电子管,计划废品率 是5%,计算节拍。
2 8 60 2 15 r 1.1 800/(1 5%)
(2)计算最小工作地数目
• 最小工作地数目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S min ti r
(4-7)
式中:ti----为第i个工序的单件工作时间。方括弧表示取整数。
(3)组织工作地
按照如下的原则组织工作地: ① 保持工序的先后次序; ② 工作地综合作业时间小于节拍,尽可能接近节 拍; ③ 工作地数目尽量少,但是不能小于最小工作地 数目。 在分配作业给各工作地时,可以按照如下两条规则 进行分配作业: ① 优先分配后续作业数较多的作业; ② 优先分配作业时间最长的作业。
4.重心法
重心法是一种解决单一设施的选址问题的简单方法。它根据物流系统中不同 的设施之间的路程与运输量的大小,选择一个使到各个需求点与供应点之间路 程与运量乘积最小的地点。
重心法的基本数据模型如下:
4.重心法
重心法的基本步骤:
建立反映地理位置的坐标系(最好用地图) 确定各供应点(或需求点)与待确定的配送中心(或中心仓库)之 间的运输量 计算待确定位置的坐标,选择总运量最小的地点 配送中心或中心仓库的选址,一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应用范例4-7
有一装配线有10个工序组成,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和作业的先后次序如 图4-6所示。如果节拍为15分/件,试进行装配线的平衡。
第二节 设施布置
一、 设施布置的目标
(1)使业务过程的成本最低。 (2)经济利用空间,节约场地。 (3)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4)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灵活性。
实例:丁家宜产品藏身角落要蹲下才能看到
二、影响设施布置的因素
(1)产品结构与工艺。 (2)企业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3)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 (4)企业的规模。 (5)企业的环境条件。
应用范例4-2:重心法解决选址问题
• 某公司由于业务的发展的需要,计划在某地建立一个配送中心,以解决货物 的供应问题。现有四个销售点,其每月的销售量以及它们的地理坐标如表43所示。现根据这个表的数据确定一个最佳的配送中心位置。 表4-3 各销售点的销售量与地理位置
销售点 甲 乙 丙 丁 地理位置 10,50 20,80 50,100 100,50 每月销售量 100 120 150 200
表: 制造业与服务业选址的区别 制造企业 设立成本 地理区域 相对较高 服务企业 相对较低
原材料供应地或劳 目标客户群的集中 区域 动力成本较低的 区域 货物运输方便 客户到达方便
交通条件
财务指标
成本最低
利润最大
案例:家乐福的选址
• Carrefour 的法文意思就是“十字路口”,而家 乐福的选址也不折不扣地体现这一个标准。 • 位置要求描述:
五、装配线平衡
1. 装配线平衡的目的: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与节奏性; (3)减少时间的损失。
2. 装配线平衡的方法
(1)计算节拍 (2)计算最小工作地数目 (3)组织工作地 (4)计算时间损失系统或效率 (5)评价方案
(1)计算节拍
• 进行装配线的平衡,首先必须确定生产线的节拍。节拍 是生产线上连续生产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用公式 表示为: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Fe (4-6) r 计划期内计划产量 N 如果在计算节拍时考虑废品率,则计划期产量应该这 样计算: 计划期产量=计划产量/(1-废品率)
三、设施布置的形式
(1)工艺专业化布置。 (2)对象专业化布置。 (3)固定位置布置。 (4)成组布置。
四、设施布置的方法
1. 关联分析法 2. 往来分析法 3. 从一至表法
1. 关联分析法
关联分析,也叫作业相关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根据企 业各单位之间的关系的紧密程度来配置设施总平面结构。
1.量-本-利模型
量-本-利方法是一种经济评价方法。它的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每一备选方案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2)作出不同方案的成本收入曲线 (3)确定在某一预定的产量或法隐含了如下几个假设: (1)产出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 (2)销售收入可以预测 (3)成本与产出成正比
关联分析法的步骤是: (1)划分设施关联的等级与原因; (2)用图或表来表示设施之间的关联关系; (3)按照关系紧密程度高的相邻布置的原则进行初步布置; (4)根据面积和其他的因素调整布置结构。
1.关联分析法
关系密切程度一般分为六种:绝对重要A(Absolutely important), 特别重要E(Especially important), 重要I(Important),一般O ( ordinary),不重要U(Unimportant),不宜靠近 X,如表4-4所示。 设施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原因,不同的企业有不同表现形式,表4-5 是企业的设施密切原因举例。
代号 代号 A E I 关系密切程度 绝对重要 特别重要 重要 1 2 3 4 5 6 7 8 9 关系密切原因 共用场地 共用人员 使用共同记录 人员接触 文件接触 工作流程连续 做类似的工作 共用设备 其他
O
U X
一般
不重要 不宜靠近
1.关联分析法
• 分析设施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时,采用如下处理 方法: (1)把出现A次数最多的优先安排在中心位置; (2)其他的设施按照其与已经安排的设施的密切程 度布置在已经安排的设施其周围; (3)根据实际的尺寸与地形地貌和其他的相关关系 进行调整。
– 交通方便(私家车、公交车、地铁、轻轨);人口密 度相对集中;两条马路交叉口,其一为主干道;具备 相当面积的停车场,比如在北京至少要求600 个以上 的停车位。
• 建筑物要求:
– 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米以上,最多不超过两层,总 建筑面积2 万-4万,转租租户由家乐福负责管理,建 筑物长宽比例:10:7 或10:6
1.量-本-利模型
图4-1 是量-本-利分析模型。从图4-1可以看出,当产量低于Q1时,选择地点1是 合适的,当产量在Q1和 Q2之间时,选择地点2是合适的,当产量大于Q2时,选择 地点3是合适的。
成 本 地点1的成本 地点2的成本 地点3的成本
Q1
Q2
产量
图4-1 量-本-利分析方法
2.综合评价法
第4章 设施选址与布置
本章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因素设施选址主要因素与决策方法 2、了解设施布置的原则与布置类型 3、熟悉几种常用的设施布置的方法 4、熟悉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提要 1、设施选址 2、设施布置问题 3、设施布置的方法 4、装配线平衡
引导案例: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落户广州 白云国际机场
应用范例4-4:主题公园的布局
• 某主题公园的设计者正在为公园的布局进行构想。使游客能在游览过程中的 行走距离最小化是设计者要考虑的问题。 (1)根据初步的分析,参考其他的主题公园的布局,做了一个初步的布局图。 (2)根据其他公园的统计数据,结合预测,得到一个关于一天中各景点之间的 游客的客流情况表,如表4-7,4-8所示。 (3)把客流量大的景点安排在相临位置。 (4)根据公园的地理位置与场地的情况进行调整,最后的布局草图如图4-3。
应用范例4-3:用关联分析进行设施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