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交易所债券回购市场发展状况与风险防范_曹萍
交易所债券回购市场发展状况与风险防范_曹萍
投资者回购放大倍数越大,标准券使用越 足,欠库风险也越大。
过度放大回购倍数是回购交易风险的 主要来源。新质押式债券回购的关键风险 点是回购倍数的放大,按照一般券种通用 的折扣率来看,国债的折扣率为0.9,不 考虑市价、折扣率和本金的变化,一直循 环套作,融资额与本金的倍数可最多放 大为9;A A A、A A+、A A级的企业债、 公司债和分离债的折扣率为0.9、0.8、 0.7,可放大9倍、4倍和2.3倍。
如果回购倍数过大,一旦债券价格急 速下跌,如下跌20%,5倍的杠杆可能导 致客户损失超过100%,出现爆仓,进而 引发证券公司被动承担客户损失或待补质 押券的风险。当正回购交易到期时,质押 的债券有可能由于流动性风险导致无法变 现,客户将可能出现无法偿还到期融资额 而出现交收违约的情形。
(三)标准券使用率过高的投资者
DOI:10.16127/ki.issn1003-1812.2012.12.008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
交易所债券回购市场发展状况与风险防范
「摘要」目前交易所债券回购业务主要是新质押式回购,集中在上海市场,交易所上市的国债、可转债、公司债和企业债都可作为 质押券参与回购。2011年年初到10月底,上交所新质押式债券回购总成交额为15.16万亿元,占交易所债券交易的99%,远远超过 0.15万亿的现券交易。2011年第三季度,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弱、资金面紧张以及信用风险担忧加剧的影响,交易所债券市场 除国债基本平稳外,信用债的价格波动较大。少数债券投资者在质押式回购放大交易过程中出现较大风险,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债 券回购市场的风险防范和更好发展债券回购业务的措施。
自然人、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 自营回购交易积极,规模明显扩大。2011 年,上海交易所市场自然人、证券投资基 金和证券公司自营的回购过户金额在各类 投资者中位居前三位,分别占上海交易所 债券回购市场的25%、18%和15%(见图 2)。分析这三类回购交易主要参与者各 月回购交易的变化,发现其规模均明显增 加。自然人、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自 营2011年12月回购过户金额与2011年1月 相比分别增加了249%、149%和218%。
表1 : 质押式回购成交统计
年份
日均成 交金额 (亿元)
2007年
77
2008年
99
2009年
145
2010年
272
2011年1月
495
2011年2月
523
2011年3月
507
2011年4月
544
2011年5月
639
2011年6月 2011年7月
807 1016
日 均 成交 笔 数(笔)
1546 2423 4038 10052 27959 32813 34411 42125 52769 74744 114321
2011年10月后,由于资金面逐步宽 松,债券市场出现了一波较为强劲的反 弹。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布了新的标准券 折算率,较9月整体有所上调,债券回购 放大交易风险逐步缓解。券商也加强了债 券回购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限制回购放 大倍数。债市的回暖和券商对风险防范的 加强使得债券回购风险得到控制。
从回购市场融资方来看,回购融资的 主体是保险、基金、券商自营等机构。 截至2011年9月底,回购市场未到期余额 合计1909亿元,其中保险、基金、券商自 营、资产管理账户融资未到期余额合计 1690亿元,占88.53%;券商客户融资未 到期余额219亿元,仅占11.47%,其中回 购融资未到期规模超过1亿元的有25家券 商,未到期规模共210亿元,占回购总规 模的11%。
(一)2011年三季度债券市场价格 波动引发了回购交易风险
2011年7月以来,受经济增速回落、 资金面紧张以及信用风险担忧加剧的影 响,交易所信用债价格波动较大。自7月1 日至9月29日,42只企业债跌幅达到10%以 上。由于债券价格大幅下跌,质押券价值 下降,部分回购放大倍数较高且现金已用 竭的客户被迫大幅减仓。进一步形成恶性 循环,导致个别客户无力补券,也未能及 时减仓,最终导致标准券欠库风险。
成交99亿元,2009年日均成交145亿元, 2010年成交272亿元,2011年上半年日均 成交589亿元,7月份日均成交更是达到 1016亿元(见表1)。
回购品种占上交所证券成交总额的 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回购交易占上交 所证券成交总额的8.0%,2010年该比重 上升为16.5%,今年1~7月份回购交易占 上交所证券成交总额的比重近四成,占 上交所债券市场成交总额比重高达97%。 这表明,回购业务在上交所市场中的重 要性显著上升。
提交入库折成标准券→申报回购融入资 金,多次反复,则形成债券回购放大交 易。由于债券利息与回购融资成本一般 存在显著的利差,假定某企业债年利率 为5%,回购融资的平均成本是3%,则 存在2%的利差。如果投资者通过回购交 易放大5倍,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10%以 上。如果投资者放大交易10倍,预期收 益率可以达到20%以上。因此,追求高收 益的投资者具有增加放大倍数的冲动。
但上述预期收益率的实现以债券持有 到期为前提,投资者在放大交易期间面临 债券组合价格波动的风险。根据深沪颁 布的《标准券折算率管理办法》,中国登 记结算公司每周根据市场平均价和波动率 等因素调整各券的标准券折算率。若市场 价格下跌,标准券折算率就相应下调,债 券折成的标准券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若放 大交易者已经用足标准券,则会面临标准 券欠库风险。在市场较快下跌的环境中,
摄影:张超
December 2012 农村金融研究 43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
回购风险较大 对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回购数据进行分
析发现,按标准券使用率(未到期回购量 /标准券总量)可将投资者分为四类, 一 般情况下,标准券使用率较大的投资者, 其回购风险也较大。
第一类投资者占总投资者的比率 27%,标准券使用率为90%~100%。这类 投资者融资总额约1200亿元,占回购总量 的60%,融资额度使用较高。一般通过多 次套做而产生金额巨大的未到期回购量。 一旦债券价格下跌、折算率下调,该类投 资者需要立即补足质押券或交付到期回 购应付资金,很容易发生欠库或透支。第 二类投资者占比5%,标准券使用率为80% ~90%,当标准券折算率下调10%或更多 时,投资者容易发生欠库。第三类投资者 占比14%,标准券使用率小于80%,标准 券折算率下调幅度在20%以内时,可有效 避免发生欠库,风险基本可控。第四类投 资者占比55%,未到期回购量为零,没有 回购风险。
2、从资金需求方来看,随着货币 政策逐步紧缩,银行间市场融资难度增 加。较之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的资 金融出方则更为多元化,回购利率水平 持续低于银行间市场,2011年以来上交 所回购利率平均低于银行间市场约50B P 左右,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交易所 回购市场融资。
3、交易所回购采用标准券制度,并 采用竞价交易,净额清算,较银行间市场 具有明显操作性优势。新质押式回购制度 充分考虑了市场流动性的需要,保持了回 购交易的灵活性。比如市场参与者可以当 日买券当日回购、回购期间质押券实时替
(二)债券回购的投资者结构 自然人、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 是市场回购交易参与主体,2011年交易所 市场债券回购和购回的过户金额为80.49 万亿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增
December 2012 农村金融研究 41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
图 1: 2010~2011年交易所市场各月债券回购过户金额
(二)债券回购放大交易的套作原 理和风险来源
债券回购放大交易是指投资人利用 现券和回购两个品种进行债券投资的放 大操作,以期赚取债券利息与回购融资 成本的利差,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在 实际操作中,投资者一般通过债券回购 循环操作方式放大交易,即存入现金 →买入债券产品→提交入库折成标准券 →申报回购融入资金。若此时该投资者 利用回购融入资金再次买入债券产品→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摄影:张超 文/ 曹萍
交易所债券回购市场发展状况
(一)回购交易日趋活跃,交易规 模明显扩大
目前交易所债券回购业务主要是新质 押式回购,集中在上海市场,交易所上市 的国债、可转债、公司债和企业债都可作 为质押券参与回购。上交所新质押式回 购于2006年5月推出后,成交日益活跃。 2007年日均成交额为77亿元,2008年日均
债券回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债券回购倍数的全面 管理,实施风险前端控制
从两个环节加强债券回购倍数的控 制:第一个环节由券商每日进行动态跟 踪、逐日盯市,以客户账户净资产规模为 控制基础,按照一定倍数控制回购规模; 要求券商对经纪客户的回购标准券再打折 (比如9.5折),以控制放大倍数,并至 少可覆盖回购标准券下调幅度10%;第二 个环节是中国登记结算公司改进标准券折 算率计算方法,当市场出现大幅异常波 动,由于现券市场流动性较差,债券价格 和价值严重偏离时,建议依托债券估值而 不是收盘价数据计算标准券折算率;同时
从券商经纪客户层面来看,2011年第 三季度以来大部分券商加强了对债券回 购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设置回购 融资业务准入门槛,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 理;加强对客户回购融资业务的日常动态 监控,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限制客户回购 放大倍数不超过5倍,部分券商已主动将 客户回购放大倍数压缩在2倍以内,也有 些券商限制客户标准券的使用率。采取这 些措施后,回购市场风险整体可控,已发 生的个别券商客户违约事件不构成系统性 风险。对上交所债券回购规模前10家券商 统计,其进行债券回购放大交易的客户数 量总计不超过200户,回购未到期规模约 170亿元。大多数券商在此轮债券下跌中 没有出现客户交收违约情况。
交易所的数据仓库建立标准券占用率动态 监控指标,逐日盯市并提醒券商,预防欠 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