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图像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图像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选择题1.常温下,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中分别滴入L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曲线①表示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的pH变化B.酸溶液的体积均为10 mLC.a点:c(CH3COOH)>c(CH3COO-)D.a点:c(H+)+c(Na+)=c(OH-)+c(CH3COO-)2.室温下,将1.000mol/L盐酸滴入20.00mL1.00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B.b点时c(NH4+)+c(NH3·H2O)=c(Cl-)C.c点时消耗的盐酸体积:V(HCl)<20.00mL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3.用·L-1的NaOH溶液滴定·L-1的H2C2O4(草酸)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酸是弱酸B.X点:c(H2C2O4)+c(HC2O4-)=c(Na+)-c(C2O42-)C.Y点:c(H2C2O4)+c(HC2O4-)=c(OH-)-c(H+)D.滴定过程中始终存在:c(OH-)+2c(C2O42-)+ c(HC2O4-)= c(Na+)+ c(H+)4.常温下,相同pH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时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B.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bC.c点溶液中c(H+)=c(OH-)+c(CH3COOH)D.用等浓度的盐酸分别与等体积的b,c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盐酸体积V b=V c 5.常温下,向2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逐滴加入 mol/L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LB.在①、②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4+),c(H+)>c(OH-)C.在点②所示溶液中:c(NH4+)=c(Cl-)>c(OH-)=c(H+),且V<20D.在点③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l0-7mol/L6.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等漂白。

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

经测定,25℃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 -没有画出)。

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亚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B.25℃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 a=10-6C.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3D.25℃时,同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有c(HClO2)+2c(H+)=c(ClO2-)+2c(OH-)7.常温下,用•L-1HCl溶液滴定浓度为•L-1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当V=0时:c(H +)+c(HCO 3-)+c(H 2CO 3)=c(OH -)B .当V=5时:c(CO 32-)+c(HCO 3-)+c(H 2CO 3)=2c(Cl -)C .当V=10时:c(Na +)>c(HCO 3-)>c(CO 32-)>c(H 2CO 3)D .当V=a 时:c(Na +)=c(Cl -)>c(H +)=c(OH -)8.H 2C 2O 4水溶液中H 2C 2O 4、HC 2O 4-和 C 2O 42-三种形态的粒子的分布分数δ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sp(CaC 2O 4)=×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代表的粒子是HC 2O 4-B . mol •L -1 NaHC 2O 4溶液中:c(C 2O 42-)>c(H 2C 2O 4)C .pH=5时,溶液中主要含碳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c(C 2O 42-)>c(H 2C 2O 4)>c(HC 2O 4-)D .一定温度下,往CaC 2O 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CaCl 2固体,c(C 2O 42-)将减小,c(Ca2+)不变9.室温下,将•L ﹣1盐酸滴入 •L ﹣1氨水中,溶液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4mol •L ﹣1B .b 点:c (NH 4+)+c (NH 3•H 2O )=c (Cl ﹣)C .c 点:c (Cl ﹣)=c (NH 4+)D .d 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 3•H 2O 电离吸热 10.298 K 时,在 mL mol 1L -⋅氨水中滴入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NH 4+)=c(Cl -)=c(H +)=c(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 <1211.常温下,将CO 2通入2LpH=12的KOH 溶液中,溶液中水电离的OH -离子浓度(φ)与通入的CO 2的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1×10-12mol/LB .b 点溶液中:c(H +)=1×10-7mol/LC .c 点溶液中:c(K +)=2[c(CO 32-)+c(HCO 3-)+c(H 2CO 3)]D .d 点溶液中:c(K +)=2c(CO 32-)+c(HCO 3-)12.298K 时,在氨水中滴入•L -1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L -1氨水的电离度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C .M 点处的溶液中c(NH 4+)=c(Cl -)=c(H +)=c(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 <1213.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 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pH=时,c(NH 4+)>c(HCO 3-)>c(NH 2COO -)>c(CO 32-)B .不同pH 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 4+)+c(H +)=2c(CO 32-)+c(HCO 3-)+c(NH 2COO -)+c(OH -)C .随着CO 2的通入,32())•(c OH c NH H O 不断增大 D .在溶液pH 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 2COO -的中间产物生成14.体积为1ml 、浓度均为0.10mol/L 的XOH 和X 2CO 3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 ,pH 随lgV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XOH是弱碱B.pH=10的两种溶液中的c(X+):XOH大于X2CO3C.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远远大于K a2,则K a2约为1.0×10-10.2D.当lgV=2时,若X2C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则c(HCO3-)/c(CO32-)减小15.25℃下,向LH2A溶液中滴加LNaOH 溶液,有关粒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A 电离方程式 H2A=2H++A2-B.V[NaOH(aq)]=20mL 时,溶液显碱性C.已知25℃时 K2(H2A)=× ,则V[NaOH(aq)]=VmL 时,pH=D.V[NaOH(aq)]=20mL时,溶液中存在关系:(HA-)+C(A2-)+C(H2A)=L16.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

右图是某同学用•L-1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L-1的HCl和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示意图(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曲线①代表 mol•L-1 K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B.在A点的溶液中有:c(CH3COO-)+c(OH-)-c(H+)═ mol•L-1C.在B点的溶液中有:c(K+)>c(OH-)>c(CH3COO-)>c(H+)D.在相同温度下,C点水电离的c(H+)大于A点水电离的c(H+)17.常温下,用•L-1HCl溶液滴定浓度为•L-1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当V=0时:c(H+)+c(HCO3-)+2c(H2CO3)=c(OH-)B.当V=5时:c(CO32-)+c(HCO3-)+c(H2CO3)=2c(Cl-)C.当V=10时:c(Na+)>c(HCO3-)>c(CO32-)>c(H2CO3)D.当V=a时:c(Na+)=c(Cl-)>c(H+)=c(OH-)18.在常温下,0 mol·L-1 Na2CO3溶液25 mL用0 mol·L-1盐酸滴定,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c(CO32-)=c(HCO3-)>c(OH-)B.b点:5c(Cl-)>4c(HCO3-)+4c(CO32-)C.c点:c(OH-)=c(H+)+c(HCO3-)+2c(H2CO3)D.d点:c(H+)=c(CO32-)+c(HCO3-)+c(OH-)19.向I.的NH4HCO3溶液中逐渐加入LNaOH溶液时,含氮、含碳粒子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纵坐标是各粒子的分布系数,即物质的量分数)。

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始阶段,HCO3-反而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NH4HCO3溶液中存在H2CO3发生的主要反应是H2CO3+OH-═HCO3-+H2OB.当pH大于以后,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同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C.pH=时,溶液中c(HCO3-)>c(HN3•H2O)>c(NH4+)>c(CO32-)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为2NH4HCO3+2NaOH═(NH4)2CO3+Na2CO320.常温下,向10ml mol·L-1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B.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C.b点溶液pH=5,此时酸碱恰好中和D.b~c任意点溶液均有c(H+)·c(OH-)=K w=×10-1421.常温下,用•L-1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