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内动脉狭窄的CT诊断进展_殷信道

颅内动脉狭窄的CT诊断进展_殷信道

颅内动脉狭窄的CT诊断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 放射影像科 殷信道
一、颅内动脉狭窄的概述
• 定义: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的血管变窄、变细, 甚至闭塞。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外压性改变等等 。 • 颅内动脉狭窄分型 • 部位分型、病变本身的形态学分型和径 路分型,
简称LMA分型。 • 部位分型关注的重点是否分叉处病变: • N型病变部位为非分叉处病变; • A型、B型部位分别代表分叉前、后病变; • C型部位为跨分叉病变,但边支动脉无狭窄;
• 特点:与DSA、CTA、MRA不同,TCD主要是通 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来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价。 而且多个文献研究证实TCD与造影有良好的可比 性。有报道称,TCD结合CTA可以达到DSA的诊 断标准。
• 优点:便宜,可以床边操作,无放射线 • 缺点:声窗窄,不能显示较小血管,操作人员技
术水平对结果影响大 • 参数:取样容积深度(检测深度),血流方向,
周围有许多细小新生血管,或时间超过3个月的闭塞。 • 径路分型: 对导引导管到靶病变之间的径路进行分型,Ⅰ型径路:
适度迂曲;Ⅱ型径路 :较严重的迂曲;Ⅲ型径路:严 重迂曲。
二、颅内动脉狭窄的判断
1、颅内动脉狭窄的NASCET 标准
• [(Dn– Ds)/Dn] x 100。 • Dn 正常血管直径 • Ds 是狭窄血管直径. • NASCET 的动脉狭窄分级: • 正常:0–9%, 轻度狭窄:10–29%, 中度狭窄:
• 另外,对于海绵窦前段、海绵窦段、海绵窦后段 的颈动脉狭窄,Dnormal定义为颈动脉岩段最宽的 无弯曲的正常管径直径。如果整个岩段都有病变, 定义为颅外颈内动脉最远端的直径。
• 如果有串联的颅内病变(如同时有椎动脉远端和 基底动脉中段),则要分别计算各处狭窄的狭窄 率,取其最狭窄的数值为结果。
• 如果狭窄近闭塞,无法看到狭窄处管径,那么就 定义狭窄程度为99%。
• D型部位为跨分叉病变,边支动脉有狭窄; • E型部位为边支动脉开口部狭窄; • F型部位是分叉前狭窄合并边支狭窄。 • 颅内动脉病变形态学分型: A型:长度<5mm,同心性或适度偏心性的光滑性狭窄; B型:长度5mm-10mm,偏心性或成角性(>45o)狭窄,
或不规则性狭窄,或时间短于3个月的闭塞; C型:长度>10mm,或严重成角性(>90o)狭窄,或狭窄
• 在后循环低血流状态时,CTA检测血管通畅性较 DSA优越。
• 不同操作者间CTA显示颅内动脉血管情况可靠性 高
• (AJNR2002,2009)
• 钙化
• 支架随访
三、CT灌注(CT perfusion,CTP)
当快速团注对比剂通过脑血管时感兴趣区脑组织
强化短暂改变,与对比剂浓度呈线性正比,在动 态CT(dynamic CT)技术条件下,这些变化可 绘成由体素组成的局部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 (time-attenuation curve,TAC);从TAC中, 可计算出TTP或MTT,CBF和CBV。
• VR和MIP是观察颅内动脉狭窄较好的重建方法。
(AJNR,2010)
• Nguyen-Huynh 等研究41例患者,总共475对主要 的颅内动脉段的DSA和CTA进行对照。
1、各段基于CTA和DSA测得血管狭窄程度 ,组间相 关性为0.98。
2、CTA检测大血管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
• 颅内动脉血管钙化与血管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中 风有关。( Cerebrovasc Dis. 2004;J Neuro imaging. 2007)
A:1级Dot B:2级<90° of
carotid wall circumference C:3级90–270° of circumference3 D:4级270–360° of circumference
扫描方法: • KV:80;MAs:180 • 对比剂团注,剂量40ml • 速率:4-5ml/s • 延时时间5-10s • 动态扫描时间40s • 扫描范围:20-30mm • 层厚:5-12mm • 层数:2-4
• 峰值时间(TTP):注射开始到最大对比增强的时间 • 脑血流量(CBF):曲线最大斜率 • 脑血容量(CBV):曲线下的面积
• CT对早期脑梗死征象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 为20%–87% ,56%–100% 。
• 早期脑梗死征象与临床结果呈负相关。
2、颅内动脉血管钙化
• 颅内动脉血管钙化发生率,最高为颈内动脉(60%), 其次分别为椎动脉(20%),大脑中动脉(5%),基底 动脉(5%)。( Cerebrovasc Dis. 2006 )
二、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像学检查
• DSA • TCD • CT • MRI • SPECT
DSA
• 由于对血管狭窄测量的精确性,DSA仍是目前血 管狭窄测量的金标准。
• 缺点:设备要求高,有一定的风险存在(<1%的 卒中发生率),局麻药和造影剂过敏,放射线照 射等。
TCD
• 颅内动脉狭窄>50%的TCD诊断标准: • MCA > 100 cm/sec • ICA > 90 cm/sec • VA > 80 cm/sec • BA > 80 cm/sec
3、在检测≥ 50%的狭窄,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 为97.1%,99.5%。
因此CTA对颅内较大血管的狭窄程度≥ 50%具有较好 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
(stroke, 2008)
• CTA在显示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以及≥50%狭窄程度的识别准确性均较MRA高。
• CTA不能很好显示周围有钙化的血管腔以及颈内 动脉海绵窦段。
30–69%, 重度狭窄:70–99%, 血管闭塞:100% (AJNR,2005)
2、 NASET法的衍生——WASID法
Owen B. Samuels, Gregg J. Joseph, Michael J. Lynn. 等人在“A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1:643–646, April 2000)文中提出了一个测量颅内大血管(颈动 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 动脉)狭窄的方法
血流速度,血流频谱,血管搏动指数,CCA压迫 试验
MRA
• 自从1985年Wedeen等人首先证明MRA在临床上 的可行性之后,该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 从时间飞越法(TOF-MRA)、对比增强法(CEMRA )发展到磁化传递抑制(Megnetization Transfer Suppression, MTS)、可变翻转角采集 法(Tilted Optimized Nonsaturating Excitation, TONE)、多层重叠薄块采集法(Multiple Overlapped Thin Slab Acquisition, MOTSA)等 新技术。
速率4-5ml/s。 • 采用人工延时20s或自动示踪技术(主动脉CT值
120Hu)进行图像采集
2、图像重建
• 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
• 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 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 由Schwartz等人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分叉病 变的研究中出现了最早的关于临床应用的记载。
• ——Schwartz RB et al。Radiology, 1992; 185(2):513-519
三、颅内动脉狭窄的CT进展
一、MSCT平扫
1、早期脑梗死 征象(Radiology
, 2005,2001)
狭窄率=[1-(Dstenosis/Dnormal)] ×100%
• Dstenosis狭窄最重处的血管直径,Dnormal为近端的 正常血管直径,分别有以下几种情况:
• 1.对于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以及基底动脉, Dnormal定义为狭窄近端最宽的,无弯曲的正常动 脉管径直径。
• 2.如果近端血管有病变(如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 窄),那么就定义为狭窄远端最宽的无弯曲的正 常动脉直径
• 扫描序列:TR、TE、TOF(time of flight)、CE (contrast enhance)等
• 后处理技术:MIP,FOV(field of view)等
CTA
• CTA是在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早在1977年Coin CG等人就关于CT动脉造影技术 进行了系统的描述——Computy. 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77 Apr;1(2):165-8. )
• PHILIPS
TOSHIBA
小结
谢谢!
半定量后处理参数图:
• 平均通过时间图( Mean transit time, MTT)或峰 值时间图( Time to peak TTP),
• 脑血容量图 (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 脑血流图(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CBF ×
MTT = CBV
AJNR:2005
二、MSCTA
• 快速注入造影剂的同时,采用连续薄层螺旋扫描 获得原始图像后,进行三维重建显示血管
1、技术参数 • 120Kv,280-300mA,FOV 18cm • 矩阵512X512,螺距1.0-1.5,准直器宽度1mm;
重建层厚0.5-1.0mm。 • 扫描范围:主动脉弓到颅顶 • 造影剂:用量60-100ml,高压注射器肘静脉团注,
• 5h
• CTP的参数图可用来判断脑缺血半影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