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菌
单丝壳属 Sphaerotheca
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 内一个子囊。
代表:瓜类、豆类白粉 病S.fuligenea。
叉丝壳属 Microsphaera
附属丝顶端多轮二叉状 分枝,闭囊壳内多个子 囊。
代表:核桃白粉、丁香 白粉、榛树白粉病。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附属丝刚直、顶端多轮 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
子囊菌的分类
到1997年为止,子囊菌分46个目, 264科,3266属,32267种。
Martin(1950):半子囊菌和真子囊菌
Ainsworth(66,71,73)6个纲 Hawsworth(83,95)37 个目,46个目
三、子囊菌的有性繁殖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 程
雄器 antheridium 产囊体 ascogonium 产囊丝 ascogonoushypha 子 囊 钩 ascus hook croziers
代表:水稻恶苗病、玉米赤霉菌
G.zeae 引起大麦,小麦,玉米赤霉
病,湖广地区较重,黑龙江三江平原 重,形成白穗,红穗。
小丛壳属 Glomerella
疔座菌科 子囊壳小,球形,半埋生在子座内; 子囊棍棒状,无侧丝;子囊孢子单孢
无色,长椭圆形,稍弯曲。有性世代
在自然界很少发生,无性世代为炭疽 菌属(Colletotrichum)。
仅有一个子囊。
苹果白粉病 、桃树白粉
病 、山楂白粉病。
钩丝壳属 Uncinula
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 状,闭囊壳内子囊多 个。
代表:葡萄白粉病
U.necator
球针壳属 Phyllactinia
附属丝球针状,基部半 球形。闭囊壳内子囊多 个。
代表:梨树白粉病。
小煤炱目Meliolales
形态与白粉菌相似,是植物体外寄生菌,专性寄生,有生理分化现象,
子囊果是闭囊壳。为害在叶表面附里,影响光合作用。 1.菌体暗色或灰色。 2.子囊孢子多胞,2-5,暗色。 3.不产生任何无性世代。 4.分布热带或亚热带的雨林中,或暖温带。
1个科,代表:小煤炱属(Meliola)
球壳目(Sphaeriales)
长喙壳属 Ceratocystis
长喙壳菌科 子囊壳有长颈,子囊壁早期溶解,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多为钢盔形, 有的为扁圆形,成熟随粘液从孔 口流出,由昆虫传播。
代表:甘薯黑疤病
赤霉属:Gibberella
肉座菌科 子囊壳单生或群生在肉质的子座上, 子囊壳壁蓝色或紫色。子囊棒状有柄。 子囊孢子多胞纺缍形,无色。无性世 代为镰刀菌属 Fusarium。
子囊菌的分类
主要依据有性阶段子囊果的特征,子囊菌亚门分6个纲: 1.半子囊菌纲: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2.不整囊菌纲:闭囊壳,子囊散生,子囊孢子成熟后子 囊壁消解 3.核菌纲:子囊生在有孔口子囊壳内, 或子囊整齐排列在无空口的闭囊壳基部
4.腔菌纲:子囊座,子囊双层壁
5.盘菌纲:子囊盘 6.虫囊菌纲:子囊壳,无菌丝体,均为节肢动物的外寄生菌。
三、子囊菌的有性繁殖
(2)子囊:子囊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或棒状。子囊 壁有的单层壁,有的双层壁,• 的囊壁成熟后溶 有 解,有的不溶,有的子囊顶有孔口,有的无孔口。 子囊有的单个散生,有的多个并列,有的丛生。 子囊之间的有的有侧丝。 (3)子囊孢子:Ascospore 形态多种多样,圆形,椭圆形,丝状,单胞, 双胞,多胞,无色或有色。• 子囊内排列的有散 在 生,单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
9.白粉菌分属依据:闭囊壳附属丝的形状和壳内子囊的数目。
白粉菌属 Erysiphe
特征:附属丝菌丝状, 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
代表:烟草、芝麻、 向日葵白粉病
布氏白粉属 Blumeria
附属丝不发达,短菌丝 状,闭囊壳内含多个子 囊。分生孢子梗基部膨 大。 代表:禾本科植物白粉
病(B.•raminis)。 g
产囊丝发育,随后形成子囊腔。
3.假囊壳:有的子囊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外形似子囊壳。假子囊壳的外壁是子座组织。子 囊腔内有的仅有一个子囊,多数有多个子囊,子囊有的并列、有的串生,子囊之间有拟侧 丝(是由子座组织形成的剩余菌丝),有的无。
4.子囊:子囊双层壁。有圆形、近圆形、棍棒形,外壁薄,坚硬无弹性,内壁厚有弹性,释
棉花炭疽病G.•ossypii, g 苹果梨炭疽病G.cingulata。
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1.主要特征:子囊果是子囊座,单个子囊散生在子座组织中,或许多子囊成束或成排着生在
子座内的子囊腔中。子囊双层壁,子囊孢子多数为多胞。有横隔或砖隔。许多是植物病原
菌。 2.子囊座:内生子囊的子座。子座组织溶解成子囊腔,内生子囊。子囊座有的垫状、块状, 有的呈子囊壳形(瓶形,有口)。子囊座中的产囊丝伸入正在发育过程的子座组织中,随着
内有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
(一)白粉菌目 (Eryshiphales)
6.寄生专化性:专性寄生,有生理小种,寄主有8435种。
有的白粉菌只有一种寄主,而一种寄主可寄生多种白粉菌。
如:桑树有桑表白粉,桑里白粉。柞树有七种白粉病。 7.白粉病发生的条件: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干旱地区、潮 湿地区都可发生,白粉菌的孢子在水中反而不易发芽或破 裂,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芽,该孢子渗透压很高,36-68 个大气压,因此很易吸收周围的空气中的水分。 8.防治要点:a.选育抗病品种。b.栽培适当控制水肥和密 度。c.硫制剂、粉锈宁。
二、子囊菌的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或器孢子,非常发达,形状多样,圆形, 卵形,棒形,丝状,镰刀形(新月形),蜡肠形,有单孢, 双孢,多孢。有的有色,有的无色。 分生孢子梗:可以分枝或不分枝,散生,丛生,束生, 痤 上 (Sporodochium) , 有 的 形 成 在 分 生 孢 子 盘 上 (•cervulus),有的形成分生孢子器上(Pycnidium)。 A 分生孢子作用:在一个生长季可以反复发生,是再侵 染的来源,“可以远距离传播”,有的高等子囊菌在一生 中仅发生无性,无有性。
1. 核菌纲最大的目,大约5000种313属,占子囊菌的1/3。
2.• 生性:多为腐生菌,也有很多重要的寄生菌,如苹果树腐烂病, 寄
甘薯黑疤病等。还包括寄生昆虫的名贵药材冬虫夏草(Cordyceps
purpurea)等。
3 .形态:子囊果为典型的子囊壳。通常为球形,或瓶形。 4.假子座:• 丝体和植物组织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子座。 菌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子囊菌简介
全世界发现32,000种,占真菌的1/3, 都是高等真菌,寄生,形态千差万别, 但共同点是形成子囊。子囊(Ascus), 子囊 孢子(Ascospore).
一、营养体
简单的仅为单细胞,但大多数 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有隔,每个 细胞有一个、二个、多个核,壁以 几丁质为主,营养体可以形成厚垣 孢子。有的菌丝可以直接形成粉孢 子,芽孢子。很多可以形成营养菌 丝的组织体。
外囊菌属Taphrina
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
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 子囊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
均为植物专性寄生菌,人工 培养基上不能培养,• 成畸 造 形。
代表病害:桃树缩叶病
(Taphrina deformans) , 分
布辽宁大连,锦州等地区。
(一)白粉菌目 (Eryshiphales)
1.白粉菌目的真菌一般称作白粉菌,引致各种植物白粉病 (Powdery •ildew)。 m
2.菌丝白色,大都表生,产生吸器吸取植物营养。
3.主要寄生在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梢或芽上。在病部形
成白粉或小黑点。
4.无性世代:非常发达,由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 子。分生孢子链生或单生,不断产生。形成白粉。 5.有性世代:寄生后期在菌丝的上部形成闭囊壳(小黑点), 有附属丝,便于传播。闭囊壳内有一个或多个子囊,子囊
放子囊孢子。 5.腔菌纲分5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是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隔孢腔目。仅介绍3个目。
痂囊腔菌属 Elsinoe
多腔菌科 子囊在子囊腔中不规则散生,每 个子囊腔只有一个球形子囊,子 囊孢子长圆筒形 , 3隔 4胞 、 • 无 色。• 害植物主要是无性世代, 为 在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 (痂圆孢属 Sphaceloma)我国有性 世代未发现,主要无性。 代表:葡萄黑痘病。
三、子囊菌的有性繁殖
(4)子囊果:Ascocarp 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 子实体称子囊果。 子囊果的类型:① 闭囊壳 cleitothecium ② 子囊壳 perithecium ③ 子囊盘 apothecium ④ 子囊座:ascostroma 子囊直接长 在子座组织中。在子座里子囊可以单生,束生或成 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