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验与我国历史建筑保护收稿日期:2008204203作者简介:苏 军(19782),男,助理工程师,荣盛房地产建筑设计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乔媛媛(19782),女,助理工程师,荣盛房地产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曹玉红(19732),女,工程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24苏 军 乔媛媛 曹玉红摘 要:通过对于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历程的回顾和对保护现状的一些研究,来发现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对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目前存在问题可以积极参与的一些工作,以积累历史建筑保护的经验,促进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原真性,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TU 287文献标识码:A1 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历程西方欧洲国家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和实践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真正的实施。
虽然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聚会雅典,通过了《雅典宪章》,明确提出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地段。
但是当时正值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热衷于发展经济,对古建筑和历史环境缺乏认识也不关心,所以有许多优秀古典建筑和街区都被无情地摧毁,加上后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使城市发展步入误区。
战后,许多欧洲国家为了恢复被战火毁灭的家园、解决住房短缺等问题进行了大规划重建,然后又为改善内城环境而进行过大规模城市改造。
在这些时期,大批的传统住宅被成片推倒或者自然衰落。
人们建起全新的居住街区,发展商业、娱乐、旅游服务等具有吸引力的新兴行业。
原有社会结构遭到了破坏,城市中心渐渐衰败,城市风貌变得呆板、单调。
种种的社会问题使得公众对经过改造的内城环境多有怨言,从而引发了保护与更新观念的重要转变。
也就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对城市历史遗产都开始采取一种比先前更为谨慎甚至保守的态度,即强调适度发展,限制再开发,希望通过鼓励人们返回市中心居住以便更好地保护旧城风貌;在增强旅游业活力的同时,重视开发本土市场。
并且一系列有关的宪章和公约都得到了通过。
特别是在1964年,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通过《威尼斯宪章》,扩大了文物建筑保护的范围,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提出保护城市和乡村环境,保护朴实的艺术品等;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保护特色显著的自然环境;1976的内罗毕建议,则提出整体保护历史街区、日常环境和保持社会的多样化等;1987年国际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理事会通过《华盛顿宪章》,重点论述对于历史地段、城镇和城区的保护,保护和发展要协同的概念。
目前,西方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基本上遵循《威尼斯宪章》中的规定,即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建筑的原有部分,尽量避免增添和拆除,只采取必要的修缮措施,使用具有可逆性和可识别性的保护方法等等。
2 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现状不管是哪种流派都有其缺陷和片面的地方,但是正是前人的这些研究工作,才有了现在关于历史保护的现代观念的出现。
目前西方,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的保护方法和保护制度等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
在保护方法上,包括了对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和对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保护等。
历史保护作为复兴中心区的策略,在许多城市得以采用。
城市中心存有的大量有吸引力的优秀古建筑,人们重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采取保护性更新活动,确定文物建筑的保护等级,维修历史文物建筑。
同时有节制地进行城市骨架和街道网络的改造,使大多数新建筑在尺度和形式上寻求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达到视觉上的连续性。
并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改造、利用老建筑,赋予它们以新的内容,起到复兴中心区的作用。
在保护制度上,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套涉及立法、资金、机构、官员等方面的较为完整的保护制度,并在保护管理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同时民间自发的保护意愿也能够通过各个种类和层次的保护机构以及一些纳入了法制轨道的监督与咨询机制而得以采纳。
3 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不足之处在中国,尽管国家也非常重视历史保护的问题,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把旧城区拆除,代之以一些仿古的建筑;或者是对于要保护的建筑完全不顾其原有的风格形式,一律简单化处理———涂上涂料,然后勾线仿做砖墙,似乎这就是古建该有的样子;又或者划定了保护区,但不能真正做到保护的工作。
而在某种意义上,划定保护区就等于划定了一个可拆范围。
保护区一公布,其外围的拆除活动就更加的热火朝天。
对比于西方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差距和不足。
首先,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中的矛盾难以解决,而一些地区的政府往往为了发展忽视对历史的保护。
其次,保护的制度、法规和机构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规划与法制衔接不利,造成规划实施性不强,成为一纸空文。
再次,我国的历史保护常被政府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或者政绩工程来处理,结果不仅自身负担重,而且对于保护的倡导和管理无法引起预期的广泛响应,显得势单力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除了加强保护意识,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加强宣传,呼吁更多的人来进行历史建筑的保护外,最后但也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本民族的建筑学,一个适合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保护的理论系统需要不断的加以研究、建立和完善。
什么是符合本民族建筑学的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体系,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有区别于西方古建筑的鲜明特点,它在文化背景、材料、技术、构造、做法,损毁规律及保护修缮手段方面与西方古建筑有许多不同关于对建筑艺术民族性及地域性的隐喻探索收稿日期:2008204209作者简介:高 培(19832),男,助教,贵州民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高 培摘 要:分析了建筑艺术民族性、地域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隐喻设计思想的阐述和相关建筑实践的分析,指出了其在面对如何体现建筑艺术民族性、地域性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隐喻,民族性,地域性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对于建筑艺术的民族地域文化探索长期以来都在进行,但是忽视民族地域性的建筑设计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令人庆幸的是在泛滥的无文化品位建筑中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体现民族地域文化的佳作,其中不乏一些采用了隐喻设计手法的作品。
1 建筑艺术民族性、地域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性,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冲击,给处于世界建筑文化劣势地位的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由于过去长期的封闭,中国建筑一直处于世界建筑的边缘,全球化为中国当代建筑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设计思想、方法和建筑技术[1]。
然而,全球化的影响也淡化了中国建筑的主体意识,使得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成为西方建筑的“舶来品”。
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在迅速发展,但是在精神上更多的却是处于一种游离无归宿的境况。
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设计除了在满足功能美学的基本要求上还应该体现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反映地区生活、历史和文化背景。
如果我们不在此方面多下功夫,我们建筑的民族地域文化认同感将越来越弱,我们的建筑文化势必将淹没在世界建筑文化趋同的大潮中。
在探索建筑艺术民族地域性方面我们曾经走过一些弯路。
过去我们在面对民族地域性问题上,多采用两种解决办法:之处,因此,要紧密结合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有关国际宪章制定的原则去制定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2)古建筑文物的保护维修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
当我们对损毁的或被改变了原状的文物古建筑还缺乏充分的研究,对如何恢复其原状还缺乏充足依据,或者存在资金困难,还没条件对其进行科学修复的时候,应当采取抢救性措施,首先保证文物的暂时安全。
3)古建筑的修缮有多种方法,应根据损坏状况采取不同方法。
在确保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完整性、原真性的同时,要将对文物建筑的干预减小到最低限度,不得任意扩大修缮范围。
4)油饰彩画是中国古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油饰彩画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木骨、美化建筑,同时还有彰显建筑等级、昭示建筑功能的作用。
古建筑不能没有油饰彩画。
当文物古建筑的油饰彩画还具备其基本功能时,应当加以保护令其继续发挥作用;如果残存的油饰彩画已经完全失去原有功能且无保存的艺术价值时,就应当重新修复。
修复的方法有多种,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不应千篇一律。
修复要注重“四原”,不能改变原状。
5)“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是文物法中明确规定的古建筑修缮的根本原则。
“原状”应是文物建筑健康的状况,而不是被破坏、被歪曲的状况。
衰败破的不是原状,是现状。
现状不等于原状。
不改变原状不等于不改变现状。
对于改变了原状的文物建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尽早恢复原状。
6)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文物本身,还要保护传统材料和传统技术。
离开了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做法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就谈不上文物保护。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而且应当具有可逆性。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我们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的工作可以做。
当我们在不断审视自己,不断向西方国家获取经验教训后,我们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更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1] 常 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 约翰・拉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3]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4] 陈 侠.欧洲历史建筑保护印象[J ].山西建筑,2007,33(24):25227.[5] 阮仪三,晏大宁.加强保护意识,尽快与国际接轨[J ].新建筑,1998(2):44245.The Western experiences and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of ChinaSU Jun QIAO Yu an 2yu an CAO Yu 2hong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Wester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concepts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practical course and the protective status ,the shortages of China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were found out.S ome active work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were discussed so as to accumulate the experiences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 2opment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K ey w ords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proto 2reality ,protection ,re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