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春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15春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 ,2015.07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管理的职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两类B.管理的传统职能包括了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发展与创新C.激励,指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激发动机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D.组织,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2.从态度的构成看,“我认为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改善管理工作提高组织绩效”这一判断属于(A )。

A.认知要素B.情感要素C.评价要素D.意向要素3. 神经类型属于强的、灵活性高的平衡型所对应的气质是(B )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4.在一般的心理学分析中,被看作是行为直接原因的是(B )A.需要B.动机C.激励D.目的5.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不顾被考核者的实际表现,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这种心态是( C )。

A.印象性偏差B.对照效应偏差C.从众效应偏差D.情感偏差6.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正确的是( B )A.它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B.它是一门由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多层次性的边缘性学科。

C.它不属于行为科学D.它除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规律之外,还强调包括其他如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科研、行政、公关、危机干预及支持保障系统等管理活动的规律。

7.下列关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说法错误的是( A )A .工业革命前,劳动生产以工场手工业为主,工业革命后,劳动生产逐渐转变为信息工业。

B.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将产生经济优势。

C.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业中的人的因素,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D.麦卡拉姆较早地提出并确立了一种科学管理的制度。

8.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C )A.社会心理学家凯利B.心理学家维纳C.社会心理学家海德D.社会心理学家阿希9.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的气质类型是(C )A.粘液质B.胆汁质C.多血质D.抑郁质10.从态度的构成看,“我认为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改善管理工作提高组织绩效”这一判断属于(A )A.认知要素B.情感要素C.评价要素D.意向要素11.二人或二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彼此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是(A )A.团体B.集体C.组织D.工作团队12.科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均属于团体分类中的(D )A.实属团体B.参照团体C.假设团体D.实际团体1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是( B )。

A.“社会人”假设B.“经济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14.组织文化的建立,组织形象的树立,除对本组织产生巨大影响外,还会提高组织知名度,在社会上产生影响。

这是指组织文化的(D)A.凝聚作用B.创新作用C.导向作用D.辐射作用15. 对于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法正确的是(C )。

A.液态智力就是认知智力B.液态智力在人生中不断发展变化,青春期时智力达到最高C.通常而言,老年人有着较高的晶态智力D.液态智力在达到最高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不断降低,晶态智力则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升高。

1.下面对经济人假设说法错误的是(D)。

A. 经济人假说认为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B. 经济人假说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泰勒等古典管理理论人物C. 经济人假说对应的管理理论是X理论。

D. 对经济人的管理需要民主的、和谐的沟通和管理方式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3.目标管理是在目标设置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员工参与目标设置,通过上下级共同制定企业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与评估目标结果的过程。

目标管理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激励技术与方法。

4.心理契约是企业与员工在心理上的默契与配合,也是上下级之间在工作中共同达成的一种一致的愿望与期望。

心理契约不仅有期望的性质,还包括那些对责任和义务做出承诺的内容。

5. 组织结构指组织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

6.归因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

归因是分析说明和推测人的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的过程。

7.工作参与是人们对工作的认同与投入的程度。

参与感对工作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8.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

9.组织的概念即指团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经过人力分工与职能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职责,合理的协调一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

10.组织变革即指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组织的要素所做的变革、调整与修改。

1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12.领导实质是指引和影响个体、团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

实行指引和影响行为的人叫领导者,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是被领导者,一定条件是指所处的环境因素。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1)重视研究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3)重视研究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4)重视研究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2.性格有哪些态度特征?(1)表现一个人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2)表现一个人对劳动、生活、学习的性格特征。

3. 社会知觉对管理工作有哪些影响?(1) 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

面试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面试者尽量不要留下坏印象。

面试官可能产生知觉偏差,关注非关键内容。

(2)影响绩效评估。

绩效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种。

任务绩效多数可通过客观指标衡量;周边绩效往往依靠主管人员的主观评价。

周边绩效评估需要谨慎,警惕知觉中的各种弊端。

(3) 影响对职工的努力程度的评估。

对组织而言,员工的努力精神要比绩效更为重要。

技能熟练和高工作效率的积极作用远不能抵消工作态度消极的负面影响。

(4) 影响职工的忠诚度。

忠诚度可能影响员工的晋升,评估忠诚度也依靠主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对经常提意见的员工主管人员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4.团体对个体有哪些作用?(1)满足成员的安全需要;(2)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3)满足成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增强成员的信心和力量。

5. 如何根据人的能力差异进行管理?(1) 创造力的管理。

(2)掌握招聘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选择人才。

(3) 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实施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训练。

(4) 人尽其才,量才任用。

(5)贯彻正确的用人原则与方法。

6. 动机有哪些特点?(1)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在动机的支配下,个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3)动机引发某种活动出现后,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4)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是一个中间变量,无法直接观察。

7.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2)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条件:协作的意愿、共同的意愿、信息的沟通(3)诱因与贡献平衡论(4)权威接受论8.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哪些心理障碍?(1)以貌取人。

(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

(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

(4)任人唯亲,任人唯熟。

(5)从众效应。

9. 如何进行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1)通过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

(3)通过对信息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信息分化、信息对比等方式,印证与鉴别信息真伪。

(4)登门槛效应和门面效应的运用(5)采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如平均整合法则、叠加整合法则、加权平均整合法则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 行为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要点、原则是什么?如何在管理中应用之?强化理论着重对如何达到激励的目的,即调整和转化人的行为进行研究。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应,只要创造和改变外部的操作条件,人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

强化是条件反射理论的核心概念强化:某个刺激对有机体某种行为反应之间联系的增强作用或减弱作用。

强化的公式如下:刺激(S)-反应(R)-奖惩(正负强化)-导致行为的增强或减弱(1)强化的基本方式与种类:正强化:某种行为之后伴有某种有利的结果。

如努力工作后得到晋升。

赞赏、认同、奖励负强化:某一行为之后不再伴有某种不利结果。

如努力工作后不再追究以前的过错。

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有某种不利结果。

迟到扣全勤奖。

消退:某一行为之后不再伴有某种有利结果。

做了好事不再被表扬。

(2)强化管理的原则:①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因人而异的原则。

②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与强化的原则。

③及时反馈的原则。

④不固定时间、频率、间隔的强化原则。

⑤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的原则(3)强化管理的实际应用,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有效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

应注意:①应以正强化为主。

②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

③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④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⑤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2.如何管理、建设、塑造高绩效团队?①团队规模适度;②培养与开发成员的能力;③强化团队角色多样性结构;④团队共同目标的承诺;⑤建立明确具体的目标;⑥建设好团队领导班子与骨干力量;⑦防止责任扩散,社会惰化,增强个人与共同责任心;⑧建立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⑨培养诚信精神,注意培养正直、能力、可靠、忠实、开放等五个维度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