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以“竹林”为描写对象,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表达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要求:①有观察视角的变化;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远远望去,从平地到山顶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仿佛竹的海洋。
一阵风吹过,竹海上涌起了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延伸到天边。
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根本无法知道!走进竹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解析】【分析】本题主题干要求,明确观察视角。
常见的观察视角有上下、远近、俯仰、高低等。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题干要求以“竹林”为描写对象,表达对竹林的喜爱之情,结合要求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远远望去,从平地到山顶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仿佛竹的海洋。
一阵风吹过,竹海上涌起了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延伸到天边。
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根本无法知道!走进竹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点评】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句实质上是以原句为基础,增加一些必要的成分,使原本简单、抽象、概括的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形象。
此题扩写是要注意要求:一是喜爱的情感;二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三是要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2.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
要求:引用一句诗词,并且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引用除外)。
字数要求40—60字。
杨柳阳光微风鸟儿春雨繁花【答案】刚刚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把杨柳的叶子洗得干干净净。
树上的鸟儿不时低鸣吟唱,像个快乐的孩子。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紧扣题干所给的“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要明确写出词句中所给出的意象,如:“杨柳”“春雨”“微风”;其次,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优美描写的要求;再次,要注意描写时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句“春风像一把剪刀,裁出山川一片绿野。
”拟人句“微风轻唱着温柔的歌曲,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根据“杨柳”“春雨”等景物引用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还是比较容易的,要引用一句诗词,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
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刚刚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把杨柳的叶子洗得干干净净。
树上的鸟儿不时低鸣吟唱,像个快乐的孩子。
【点评】此题考查语句扩展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根据提供的情景及表达的需要,把语句扩展开,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使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意更明确,表达更充分。
即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型。
3.根据所给的词语通过联想进行描写,力求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不超过150字。
树河(江)朝阳雪【答案】冬到来,北风呼啸,大雪漫天飞舞,轻柔、洁白,像鹅毛,像白花,如轻烟,如柳絮,纷纷扬扬地飘洒在大地上。
第二天,天放晴了,朝阳升起来了,雪后村庄、河流、树木、房屋上,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芒,真是美丽极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能力。
本题题目是:根据所给的词语“树,河(江),朝阳,雪”,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描写,力求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不超过150字。
也就是根据“树,河(江),朝阳,雪”这几个词语扩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描写性小文段,扩写时,要注意这个几个词语之间关联性,比如树长在河(江)边,朝阳照射在树、河(江)雪之上等等,根据这几个词语的关联性进行扩写。
还有,因为是描写性的,表达时要注意抓住写其中某一个特点进行。
扩写时注意: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③字数不超过150字。
故答案为:冬到来,北风呼啸,大雪漫天飞舞,轻柔、洁白,像鹅毛,像白花,如轻烟,如柳絮,纷纷扬扬地飘洒在大地上。
第二天,天放晴了,朝阳升起来了,雪后村庄、河流、树木、房屋上,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在朝阳的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芒,真是美丽极了。
【点评】连词成句的扩展语句,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比如弄清句子是叙述性的,议论性的、说明性的、描写性的还是抒情性的;然后分析词语间内在联系,确定扩展的重点在哪里,比如叙述性的要注意先后顺序,议论性的要注意论证过程;还要恰当运用修辞。
4.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杏花,春雨,江南。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杏花”“春雨”“江南”给你怎样的联想?请运用“杏花”“春雨”“江南”三个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两种修辞手不少于100字。
【答案】我终于来到了江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水乡。
又是一场春雨,如丝般落在泛着氤氲水汽的湖面。
这天地间的朦胧,迷醉,让人流连忘返。
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一直延伸向远方,空气中分明还有杏花的丝丝甜香。
难怪白乐天有词云:能不忆江南?【解析】【分析】本题属于联词扩展型题目。
审题时需要弄清给出的词语间有什么联系,进而确定一个表达中心,再围绕这个中心来组合所给词语,使语意明确。
可以根据所给词语的词性来选择修辞手法,名词可以运用拟人或比喻,如本题中的“杏花”就可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杏花的颜色、形状等;“春雨”同样可以,如“像牛毛一样的春雨”。
三个相互联系的名词放在一起,可以考虑排比手法;如果都不行,则可以考虑最容易运用的修辞手法——设问(反问)。
语言表达时,还要字数要求,比如本题要求“不少于100字”。
故答案为:我终于来到了江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水乡。
又是一场春雨,如丝般落在泛着氤氲水汽的湖面。
这天地间的朦胧,迷醉,让人流连忘返。
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一直延伸向远方,空气中分明还有杏花的丝丝甜香。
难怪白乐天有词云:能不忆江南?【点评】语句补写题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有的专家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②________,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变异,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遏制流感的流行传播;二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拥挤场所;三是注意均衡饮食,多喝水,定时运动,有足够的休息,以③________;四是清洁脸部和口鼻部,减少感染的机会。
五是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必要时戴上口罩,并定时更换。
六是洗手,这是预防病毒传染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答案】如何预防流感呢;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增强身体额抵抗力【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通读全语段可知,主要是讲预防流感的,结合后面的措施可知,此处主要是讲如何预防流感的;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遏制流感的流行传播”可知,此处是讲措施之一注射流感疫苗;第三处只要是与前面内容衔接即可,如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等。
故答案为:如何预防流感呢;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增强身体额抵抗力【点评】句子填空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________。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②________。
唐代文人之醉酒,固然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且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因此,有人说③________。
【答案】都离不开酒;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
通读文段,第一处,所要填写的句子是文章总括句中一个小分句。
整句话是说文人墨客与酒的关系。
根据横线前“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以及后文的内容,可以推知此处填写表示“都离不开酒”意思的句子。
第二处,填写的句子是说明唐人饮酒的风格:和“悲剧”相反,和“豪情壮志”有关就行。
比如可以填写“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第三处,总结句,总结酒唐诗歌的作用的,可以填写表示“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意思的句子。
故答案为:都离不开酒;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语句的连贯的题目,做提前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话题,然后再认真分析空白处与前后句的关系,做到既要前瞻又要后顾,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再结合题干要求答题,这样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①________。
“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
②________。
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等等问题。
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
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
③________。
【答案】即“人工”和“智能”;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由后文的“人工”和前文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可知填写“‘人工’和‘智能’”;第②空,前面说了“人工”,此处当然填写“智能”;前文又有“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
此处句意应该相对“就问题多多了”或“争议较大”;第③空注意前文“人本身的智能”。
故答案为:即“人工”和“智能”;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点评】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