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第十周周练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高一语文第十周周练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第十周周练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题。

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5.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三、语言文字运用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

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李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誉。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常用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出壮丽奇绝的境界。

C.杜甫,字子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D.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7.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杜甫晚年先是寓居川渝,后又漂泊楚湘,经常陷入衣食不给、筚路蓝缕的困境,晚景非常凄凉,这种困窘的生活在杜甫晚年的诗作中多有反映。

②近日,云南丽江接连曝出两起游客被打事件,这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丽江旅游安全秩序的担忧,不少想去丽江旅游的人对丽江美景望而却步。

③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就能聚蚊成雷,一呼百应,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不加辨析,随意转发,就可能以讹传讹,危害社会。

④根据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签署的君子协定,首批4架苏-35战机已正式交付中国,这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⑤“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两名航天员安全返回,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令人对科技的一日千里感叹不已。

⑥小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城南,与东南方五里之外的大雁塔遥遥相望,相映成趣,它们都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A.②③⑤B.①④⑥C.③⑤⑥D.②⑤⑥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李商隐的一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许多像《锦瑟》一般哀婉艳丽的诗篇。

C.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徐明是一名中学生,在一次宴会上叔叔向他敬酒,他拒绝道:“谢谢叔叔抬爱,只是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B.陆华去某公司面试,他对面试官说:“贵公司发展潜力很大,文化氛围也很浓郁,我非常希望能加入您的团队。

”C.公开课后,评课时一位老师对另一位老师说:“我只是畅所欲言罢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D.小王到乔迁新居的同事家里做客,他送给同事一幅画,并对同事说:“家里挂这幅画,你的新居就能蓬荜生辉。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4)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马嵬(其二)》)四、片段作文(30分)下面是论证“母爱的力量”的一篇议论文中的片段,但叙述过于具体,中心不够突出,请你对此段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对材料压缩精减,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使材料紧扣作文论点。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一个小男孩为贪图凉快,决定去自家房子后面的深水潭中游泳。

他一头扎进了水里,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只美洲鳄也正在朝岸边游来。

小男孩的母亲当时在屋子里透过窗子向外看着,发现那只美洲鳄正向她的孩子步步逼近。

她极度惊恐起来,一边迅速奔向水潭,一边声嘶力竭地朝自己的孩子呼喊着。

听到她的呼喊,小男孩才猛然意识到了危险,立即掉头向岸边的母亲游去。

可这时已经无济于事。

他的手勉强刚够到他的母亲,鳄鱼就已经接触到了他。

母亲在岸上拼命地拽紧儿子的手臂,而此时美洲鳄也死死地咬住孩子的腿不放。

为了争夺小男孩,母亲和鳄鱼之间展开了一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拔河较量。

美洲鳄的力气显然要比母亲强大得多,但是母亲挽救儿子的坚定信念让她无论如何也绝不放手。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一位农夫恰巧驾车经过,一听到孩子母亲的尖叫便飞速从卡车上跳下,瞄准鳄鱼并开枪将其射杀。

小男孩居然存活了下来。

鳄鱼凶狠的袭击在他的腿上刻下了触目惊心的伤痕。

他的双臂上也留下了深深的抓痕,那是在生死关头母亲为了牢牢抓住挚爱的儿子,以至于手指甲都掐入了儿子的肉中所留下的。

2020届高一第十周语文周周练参考答案8.A【解析】致仕:辞官归家。

9.D【解析】D项,连词,跟、同。

A项,代词,他/助词,无实义。

B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C项,介词,给/副词,被。

10.C【解析】“老妪”应改为白居易。

11.D【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易’的。

”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看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于是他感慨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选拔进士和人才,白居易都被选中,补任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篇,对时事进行规劝和批评,诗歌流传到宫中。

皇上对这件事感到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

当时强盗杀了宰相,即使是京师也显出喧闹或纷乱的样子。

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盗贼。

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非常恼怒。

不久就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肤浅华丽,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当初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够适宜的行为,他的行为确实没有其他的想法,却使奸党恼怒,于是也使他仕途失意。

但他也能顺应并适应自己的境况,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说法里而忘记自己形骸的劳顿。

过了很久,又调任中书舍人,负责拟制诏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