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试题三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A1型题】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甲类1种、乙类24种、丙类12种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患者同住一室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C.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患者可交换使用物品3.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首要措施为:A.体育锻炼B.调节饮食C.预防接种D.改善居住条件E.良好卫生习惯4.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A.炭疽B.鼠疫C.流行性感冒D.丝虫病E.包虫病5.下列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A.黑热病B.肺结核C.霍乱D.肾综合征出血热E.艾滋病6.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由病原体引起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C.具有传染性D.具有流行性E.具有季节性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A.1981年9月1日B.1998年9月1日C.1979年9月1日D.2004年12月1日E.1989年8月1日8.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性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9.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B.大流行C.散发D.暴发E.以上都是10.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流行,人群感染状态最多的是: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健康带菌者E.病后带菌者11.下列出疹性传染病出疹最早的疾病是:A.麻疹B.天花C.猩红热D.伤寒E.水痘12.关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下列哪种说法最恰当:A.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B.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C.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源性传染病D.以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E.凡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13.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A.症状明显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传染期E.前驱期14.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液并在血液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称为: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15.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称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波状热E.回归热16.对传染病患者皮肤的护理中,哪项是错误:A.观察皮疹的特点,如形态、大小、分布部位等B.出疹期用酒精擦洗消毒皮肤C.将患者指甲剪短,切勿抓破皮肤D.瘙痒较重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等涂擦局部E.出疹期病室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17.传染病的治疗原则:A.一般治疗和特效治疗B.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C.病原治疗和消毒隔离D.对症治疗,康复治疗和中药治疗E.病原治疗,康复治疗和中药治疗18.传染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是: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消除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D.控制传染源E.保护易感人群19.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20.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D.潜伏性感染排出病原体,但不出现症状E.所有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21.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症状,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A.健康携带者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不典型病例22.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A.气候B.风俗习惯C.自然环境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E.社会制度23.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一般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个环节为主:A.隔离治疗患者B.隔离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25.关于传染病病房区域的划分,错误的是:A.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B.病室、患者浴室和厕所为污染区C.库房、配膳室为清洁区D.医护办公室为半污染区E.内走廊为清洁区传染源是指:A.细菌、病毒、寄生虫B.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E.潜伏性感染者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群D.未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E.年老体弱的人28.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A.疟疾B.狂犬病C.肝炎D.流行性感冒E.艾滋病29.下列各项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A.肺结核B.流行性乙型脑炎C.血吸虫病D.霍乱E.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30.既是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A.乙型肝炎患者D.家里的猫、狗C.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E.老鼠下列哪个是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管理:A.鼠疫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脊髓灰质炎D.肾综合征出血热E.登革热32. 疟疾的发热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回归热E.不规则热猩红热的发疹是:A.丘疹B.斑疹C.疱疹D.出血疹E.荨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A.呼吸道隔离B.消化道隔离C.严密隔离D.接触隔离E.血液-体液隔离35. 麻疹出疹时间为:A.第一天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五天E.第六天36. 麻疹患者在出疹期首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A. 前额、面、颈B. 耳后、发际C. 胸、背D. 胸、腹E. 四肢37. 某社区护士拟向社区居民宣传乙脑的预防知识,在强调接种乙脑疫苗的同时,还应动员社区居民做好:A. 家禽管理B. 家畜管理C. 灭蝇工作D. 灭蚊工作E. 灭鼠工作38. 属于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的是:A. 计划免疫B. 封锁疫区C. 环境消毒D. 限制集会E. 停工停课39.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粪-口传播B. 水传播C. 食物传播D. 血液传播E. 媒介传播40. 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A. 灭活疫苗B. 减毒活疫苗C. 类毒素疫苗D. 组分疫苗E. 基因工程疫苗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B. 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C.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D. 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 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42. 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A. 潜伏期B. 前驱期C. 症状明显期D. 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43. 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A. 甲类传染病在城市2h内,农村6h内B. 甲类传染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12h以内C. 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D. 乙类传染病在城市10h内,农村12h内E. 乙类传染病在城市8h内,农村16h内感染后最易识别的是:潜在性感染B. 亚临床感染C. 慢性病原携带者D. 隐性感染E. 显性感染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 特异性免疫功能C. 预防用药D. 注射疫苗E. 增强体质病原携带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潜伏期、急性、病后病原携带者B. 急性、慢性、“健康”病原携带者C.慢性、潜伏期、病后病原携带者D. 病后、慢性、急性病原携带者E. 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该病传染性的大小病程的长短C. 病情严重程度D. 潜伏期的长短E. 以上都不是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A. 有病原体B. 有传染性C. 有地方性D. 有季节性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B.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C.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D. 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E. 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 有助于诊断B. 预测疫情C. 确定检疫期D.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 推测预后【A2型题】51. 女性,30岁,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血清HBsAg阳性,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该患者属于:A.既往感染过B.显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病原体携带E.重复感染患儿,女,9岁,因麻疹住院治疗,该患儿应采取何种隔离措施:A.呼吸道隔离B.昆虫隔离C.保护性隔离D.接触隔离E.消化道隔离53. 女,28岁,因乏力、食欲下降、厌油、恶心5天,尿黄3天就诊。
查体: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肝区叩击痛阳性。
该患者属于: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状态D.潜伏性感染E.重复感染54. 男,17岁,近10天来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伴乏力、尿黄来医院就诊。
患者曾食毛蚶,周围有类似病例。
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0cm,有轻度触痛,脾肋下未触及。
该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为:A.消化道隔离B.血液隔离C.体液隔离D.接触隔离E.呼吸道隔离55. 患者,女,30岁,发热7天,体温每天在39.2~39.5℃,胸背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
该患者属于何种热型:A.弛张热B.稽留热C.波浪热D.不规则热E.间歇热56. 患者,29岁,高热,全身痛,尿少,入院时发病5天,查体可见面部充血,结膜出血,皮下可见瘀点,最后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以下护理措施哪项是错误的:A.给予流质饮食B.密切观察病情C.遵医嘱用药D.绝对卧床休息E.酒精擦浴降温57. 男性,45岁,曾在国外居住多年,1年前回国,近半年持续低热,伴乏力,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反复感染,近来体重减轻。
确诊为艾滋病,该患者应采取以下哪项隔离措施:A.消化道隔离B.保护性隔离C.血液-体液隔离D.接触隔离E.不需隔离58. 某护士,为一乙型肝炎患者输液时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该护士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她应立即采取的最主要措施为:A.局部碘酒、酒精消毒B.注射干扰素C.不用处理D.注射乙肝疫苗E.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59. 患者男,65岁。
护士在巡视候诊大厅时发现该患者独自就诊,持续咳嗽,呼吸急促,面色潮红,经询问患者主诉发烧2天。
护士首先应:A. 立即扶患者坐下B. 将患者带至发热门诊C.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D. 向医务科汇报E. 通知患者家属来院60. 男,10岁,被邻居家狗咬伤速来医院就诊,正确的处理是:A. 应用抗菌药物B. 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C. 局部伤口缝合包扎D. 补充电解质,应用呼吸兴奋剂E. 彻底进行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